教育的力度
![]()
北京海淀艺职的辱师事件与重庆涪陵的气死老师事件等等一系列令儒门尊严扫地的悲剧,引发了师生所代表的利益群体的争端。本人也曾写过《“上帝”下凡》、《“我不感觉到耻辱”!》、《【何小容】老师走好!》等几篇文章。作为一个站了二十年中学讲台的“老九”,在同情受辱的古稀老教师,悲悯英年殉职同仁的同时,更多的是对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源的思考。
伴随着教育体制的滞后发展,杏坛屡屡出现不合谐的音符。师与生所代表的两个利益群体的矛盾日益激化。在传统的非理性的观念误导下,也由于教育产业化错误观念的滋生与蔓延,社会对教师队伍的敌对情绪日渐加深,导致学校教育工作秩序出现恶化的态势。教师群体对“突如其来”的形势变化缺乏思想准备,面对巨大的心理落差,情绪低沉。虽然有少数的学校因为聚集着家庭富裕的孩子,师生的利益对峙暂时被经济因素掩盖了。可是矛盾仍然在不断加深。因此中国教育中的师生关系恶化已经不是个别现象,也不是简单的师德问题与独生子女的个性不健康发展问题,这里面有着深层次的原因,有待于有识之士共同探讨。在此笔者仅就教育方法的适用性问题发表点个人见解。此见的,可能与现行教育观念相悖,可是与现行观念相同的教育方法已经被实践证明解决不了时下师生之间日益滋生的矛盾。因此探索新的教育观念下的新的教育方法,就势在必行。 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善的教育。人性有着自身难以克服的弱点的。因此人类社会须要法律来约束人的行为。这种弱点不是人成年后才滋生的,而是人与生俱来的。同时人类社会对人的影响也不是从成人后开始的,在孩子一降生在这个世界上,人类社会就开始了对其的影响。这些影响中,不都是健康的有利的影响,负面影响与正面影响同时注入了孩子的头脑当中。所以即使人之初性本善,也无法确保孩子身上没有人性的弱点。读者诸君也就没有必要再探讨孩子身上的人性弱点的来源了。总之,孩子身上与成年人一样具有着人性的弱点。这种弱点,伴随着孩子生理年龄的提前,已经越来越多地极富时代个性地体现在基础教育中。这也就说明,对于青少年的教育方式也要与时俱进,既然孩子身上具有了成年人身上的人性弱点,对于成年人的教育方式,也就可以相应地适用于未成年人了。这与保护未成年人不存在着本质的矛盾,因为对于成年人的教育也是一种保护,因此用对于成年人的教育方式教育未成年人也是一种保护。当然教育方式对于不同的教育对象来说是有着个性差异的。因此笔者提醒读过此文的读者,与见过本人教育观念文章的朋友们,切忌不要照搬照抄。要根据自己的教育对象灵活地运用。 上面提到人性的弱点,我们时下的教育恰恰忽视了这个问题。成年人的自制能力要比未成年人强,都难以自我完善,而我们的教育却期待着未成年人会在明白道理后达到自我完善的境界。这就是我们现在语言教育独行的弊端。现在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法规,把未成年人的保护机械地保护成只有语言教育的程度。这是狭隘的保护,至少是不完善的保护。因为这种保护没有保护未成年人的未来。如果语言教育能够解决教育的全部问题,那世界上就不必有监狱了。把监狱全都改成学校不就成了吗!这就向我们提出一个问题,教育的力度?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任何单一的教育方式都解决不了教育的全部问题。因此健全的教育方式是时代所必须。健全的教育方式就是有力度的教育方式。就是有效果的教育方式。就是能够解决未成年人成长失衡的教育方式。 “教育”与“保护”就象未成年人成长路上供未成年人走向成熟的两条腿。现在其中的一条腿——“保护”的生长速度远远超过另一条腿——“教育”的成长速度,造成未成年人成长过程中的另一条腿——“教育”的严惩短缺,使未成年人的成长严惩失衡。成了“金鸡独立”了。未成年人焉能健康成长? 铺垫了这么些,就是要告诉大家一个道理,教育离不开惩罚。只有对于未成年人施加外力的惩罚,才能帮助未成年人克服人性的弱点。此前我曾写过一篇杂文《碰撞“西点”》对杭州西点男儿训练中心的教育方式提出了个人的见解。我们的国人常常爱病急乱投医,爱走极端。真正未雨绸缪的还是少数。这也就是笔者系列杂文《恶习——民族的悲剧》所阐述的非理性的思维。我们生活中处处充斥着非理性,国人吃东西讲究好吃,不讲究营养;国人穿衣服讲究自己喜欢,不考虑环境效应;国人养孩子象养宠物,多考虑孩子的生理须要,极少考虑孩子的精神须要。在众多国人看来,学习文化知识就是孩子的全部精神须要了。这一点也成了当今中国孩子受“健全教育”的最大障碍。 只要人们动一动脑就能够明白这样一种道理,学习是艰难的。其困难程度远远超过人平常的理智约束能力的承受。即使孩子明白学习的道理,也很难凭着主观意志完成学习任务。何况我们现代非真空式教育,孩子每时每刻都在受着社会的影响。不同古时候那种遁入深山,与世隔绝的学习方式。即使古时 ![]()
评论人晚亭 发布于 2008/8/6 15:41:16
谢谢楼主,真辛苦了!
整理过程中,一定有收获吧?!因为,这才是整理回帖的真正意义了! 握手,问好!
评论人纯净水 发布于 2008/8/16 9:22:21
呵呵 不辛苦 愿意做更多的事情 谢谢给锻炼的机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