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站长邮箱
最新消息:

你的位置:首页>评论频道>文学评论>词如其人,女词家的爱国之心

词如其人,女词家的爱国之心
——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赏析
  作者:原野 发表:2009/4/16 20:59:19 等级:4 状态: 阅读:2234
  编辑按:李清照,婉约派,些许豪迈,其词清雅,其人爱国。
  
  词评家常说:想读懂一首词,就要先弄清词作者写该词的背景。我们可以从李清照在五十一岁时写的《金石录后序》书中,了解这位女词人生平和思想,然后再看看她那首《永遇乐.落日熔金》词。
  词人简介:李清照(1084-1151?),号易安居士,山东历城(今济南市)人。十八岁和太学生赵明诚结婚。金兵占领汴京后,避难南方。建炎三年丈夫病逝,她便过上漂泊、凄凉的生活。他是宋代著名的女词人,词风早期爽丽清秀,晚期凄凉幽怨,被称为婉约派正宗,但也有不泛豪放之作,对后世有极深远的影响,作品有《漱玉词》传世。
  李清照的后期词反映超出个人的时代面貌,能够通过个人的身世之感,乡关之念,亡国之悲表达南宋士大夫的爱国情怀,以鲜明的形象、白描的手法、平常的语言、创新的格调寄托深切的感慨和沉重的忧思。《永遇乐》是她的后期词的代表作。
  从宋人笔记可知,在宋朝的京都汴梁每年的元宵节夜,皇帝为了粉饰太平,打着与民同乐的旗号,下旨百姓来看灯。元宵之夜,众百姓男女老幼,纷纷用上街头。特别是难得走出闺门的妇女,打扮得花枝招展。头上插戴着玉梅、雪柳等应景的节日头饰,尽兴游玩,观赏这个东方的狂欢之夜。所以,女词人写怀念故国的题材,选用元宵之夜来抒发感慨,就在情理之中了。
  这首《永遇乐》爱国名词写于1136年,李清照已经五十二岁了,当时她的丈夫赵明诚已经谢世,她又被诬为通敌之罪而东躲西藏,漂白在外,颠沛流离,境况十分凄凉,但她的爱国之心永驻心间。
  笔者怀着敬仰之情,与各位文友互相分析李清照《永遇乐》这首名词: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有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为了让初学诗词的朋友更好地理解这首词,笔者用散文形式,把它翻译附后,仅供参考,同时敬请高人斧正是谢!)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这是一副极为工致的联对。是从江淹的“日暮碧云合,佳人殊未来”和王安石的“浮云堆白玉,落日泻黄金”化用来的,意为:落日像溶化了的金水一般的火红鲜亮,晚云似叠拢来的白玉一样的温润光洁。词的开头就为读者描绘出一幅绚烂的晚晴美景,预兆今夜一定出现圆月,元夜月明,这是人所盼望的。笔调作出这样的景物渲染之后,忽然向下一跌:“人在何处?”这句也从江淹的“日暮碧云合,佳人殊未来”化用,江淹是说日暮云合,勾起对佳人的思慕和想念。而这里是晚晴美景,勾起词人的乡关之思,她的丈夫和伴侣,中原父老和半壁江山,都在哪儿啊?这是一声长叹!是全词的第一次反问句。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又是一副极为工致的联对。如把个别字移动一下就好明白了:“染柳烟浓,吹梅笛怨”变成“烟染柳浓,笛吹梅怨”初春的柳条刚现黄绿,在苍茫暮色的烘染下显得更加浓绿;初春又是梅花纷纷开落,春天就苏醒了,这时一阵笛声,吹出落梅的幽怨,吹出初春的欢欣。词人的心情应该亮丽起来了吧?那渐浓的柳色,那清妙的笛声,把初春的消息和节日的气氛渲染够了,就把笔调又向下一挫:“春意有几许”!这是一声绝望的呼喊,“谁又能知道有多少春意呢?!”这一问,点出了词人的心情黯淡,表明了她心中感觉不到有多少春意。这里的“几许”意为“少许”,不能解为“多许”。是全词的第二次反问句。
  接下来“元宵佳节,融和天气”句,概括了前面两副联对:佳节将近,气候也温和起来了。读者刚刚松了一口气时,词又往下一抹:“次第岂无风雨?”“次第”作“转眼”解,“难道转眼之间就一定不会有风雨了么!”这是带哭之问,真是好景难常,阴晴难料啊,词人饱经风霜,她已经不再相信有什么侥幸的幸福了,这是词人的人生经历的总结。是全词的第三次反问句。
  这种连用的三个反问句,是女词人惯用的表达心中的愤概激切。如《声声慢》中的“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这种一而再,再而三地表达了女词人在元宵节无论如何也提不起游赏的兴。为什么到了这种本来令人欢快的节日词人却兴趣全无呢?
  请看下面的这个情节:“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到这里,读者才明白这是什么一回事,原来有好朋友安排了车备好了马,邀她去看灯赏景,她都辞谢了。有句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五十几岁的词人,在经历了颠沛流离的生活之后,在国破家亡的时节,虽遇到节日也高兴不起来啊!只有勾起女词人昔日的回忆。
  接着,词的下片写她由此而兴起的今昔之感和家国之思。有两层,前层是忆昔,后层是伤今。“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中州是指南宋的京都汴梁(今河南开封);“盛日”指当时汴梁的鼎盛时期,这里专指过去的元宵佳节。“闺门<
分享:
责任编辑:行之书
网友评论只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用户名:密码:
本文共有 篇评论
评论人倩理 发布于 2009/4/16 23:40:07  
欣赏!我也喜欢李清照的词。评析到位,问好!
作者回复:谢谢诗友垂评!
评论人夜半歌声 发布于 2009/4/26 15:54:45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是三岁小孩都知道的诗句。
作者回复:那是那是,谢谢啦!
评论人一那 发布于 2009/5/1 23:00:21  
风尘之上,黄昏是一个至柔的女子。
作者回复:女词人的经历颇为坎坷,令人同情,其词作树于巅峰。谢谢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