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心读书
![]() 陋室。油灯。孤影。钩月。梧桐。蛙鸣。 这是我在一个朋友的散文《何时静心读点书》里,看到的第一句话。他年少时读书的情景就用这么几个字被清晰,形象的勾画了出来。就是他的这几个字让我的思绪回到了儿时。 我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妈妈经常在我面前埋怨哥哥经常偷偷的看小人书,不好好学习功课,末了还对我说,你可不要学他。那时的我常常使劲的点点头。 到了小学三年级,我真的没看小人书,可是我却偷偷的看起了大部头。这还得从我妈妈说起。那个年代,我妈妈也算是个有文化的人,她除了做家务,到地里干活之外,就常常在晚上的时候,在床头点一盏煤油灯,拿一本很厚很厚的书,然后把我揽在怀里,就开始沉浸到书里去。那书就在我的眼前,被她一页又一页的翻过,她总以为我睡熟了,熟的一动不动。其实,我是在看她手里的书呢,她翻一页我看一页,可惜的是我们住的是窑洞,看书的时候听不到蛙鸣,看不到钩月,也看不到梧桐斑驳的影子,有的只是,一盏昏黄的煤油灯,两个相拥的身影。也不知多少个这样寂静却又这样温馨的夜晚慢慢的流逝了,就这样,我看了《白莲教起义》,《赵匡胤演义》,《三国演义》,看了《七剑下天山》等书籍。如今有时在梦里还会躺在妈妈的怀里,看着妈妈把书一页的翻过。这一切妈妈是不知道的,直到我高中毕业,不再上学了,才把这些告诉了妈妈,妈妈笑着说,你这个丫头! 每一年的暑假,我都要到我爸爸工作的地方住,爸爸在县城,每天他都会给我两角钱的零花钱,要知道他每个月才十九块钱的工资。我总是拿着这两角钱到楼下的小书摊上去,看一本小人书两分钱,看一本杂志五分钱,看《日出》,看《虚情假意》还看一些抗日战争的书籍,看的忘记了炎炎夏日,忘记了身边还有卖冰棒的呢,总是看到爸爸叫我,才恋恋不舍的离开。 可是妈妈的教诲还是印在了我的心里,上初中以后,我很少看课外书了,一个原因是不敢看,老师和家长总把与功课无关的书称之为闲书,见到谁看课外书,都会被没收。另一个原因是没书看,那时的学校没有图书馆,到集镇上去也找不到卖书的地方。想看到一本好书真的很难,爸爸倒是会给我买一些作文书让我看。后来养成了一个习惯,只要是有字的东西,哪怕是糊在墙上的旧报纸,哪怕是一则广告,我都看得津津有味。 真正的看书,是最近这几年,首先是我居住的地方有了好几家书店,再后来我有了电脑,在网上想看什么书,百度一下就有了,再也不愁没书看了,于是我整天徜徉在书的海洋里。也读到了朋友的这篇散文,对读书的感受,我觉得用他的原话来说最好不过了,他说,“真正自由自在地读书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捧书静读,或斜倚门框,或慵懒于沙发,或蹲于暧暧的炉火前,细细品味感受字里行间的种种情致妙趣,只要耐得住寂寞,那满谷的幽香和满心的喜悦,你可竞自去耕耘去收获。只要走进寂寞,便是一个自由的人,无拘无束的人,了无牵挂的人。什么也可以不做,只静静地与书本对话,听智者的谆谆教诲,观历史的沧海桑田的变化,把视线投向遥远的部落文明,把思想溶入深邃的时光里。那里有人类最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那是一片博大精深的知识海洋。” 书房,电脑,孤影,阳光,垂柳,鸟鸣。这是我写这篇文章时的情形。也雅致一下吧。 ![]()
评论人晚亭 发布于 2009/8/20 17:36:41
来感受你从文时的情形,书房,电脑,孤影,阳光,垂柳,鸟鸣,相映着呈现出一派雅致。欣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