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武术正在消亡
![]() 国盛民昌的和平年代,为传统武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客观环境。无论是国家提倡的“全民健身”,近年来非“非典”等疾病的影响,还是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都使得大家更加重视锻炼身体,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早晨在公园或者体育活动中心,人们用各种方式锻炼:打太极拳、太极扇,练习形意拳、九节鞭等等,比比皆是。 虽然练武的人越来越多,但是我们却离武术越来越远;虽然传统武术越推越广,但作为武术的特性,它又在逐渐的消亡。这是一个反常的社会现象,但是又似乎是一种必然。“存在即合理”。 出生在武术之乡的河南,又由于自己的身体比较差,所以我有幸从小接触武术,开始是练习少林拳和大小洪拳,还有一些器械,如棍、刀等。后来因为训练强度过大,伤到了身体。武术曾一度荒废。高二后,我开始习练兼修内外的内家拳,太极拳的老祖宗——陈式太极拳,以及一些少林拳和少林棍。从中受益后就一直坚持至今。期间去过一些城市,我都会到公园或者活动中心和别人学习讨教武术并开开自己的眼界,大学时也担任过学校的武术教练。我的师傅算起来有三个,第一个现在是河南大学的教授,还有两个都是大师级别的人物,自己的徒弟都有很多是世界冠军了。 通过那么多年和武术的种种接触,我似乎庸人自扰的为传统武术感到担忧,它正在消亡。当它以各种形式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其实它正在慢慢的消失在空气中,离我们越来越远。当然,这些都是我的个人感受,一家之言,不代表谁的观点。提出这个看法,难免偏颇,对错也许并不是最重要的,只是希望能引起一些人的注意也不枉我这洋洋千字吧。 现在我根据自己的见闻和所感,从武术自身的特点,大家对武术常常出现的一些错误理解(这也是致使真正的武术远离我们的重要原因之一),它和国外一些搏击术的比较,武术的推广和它的一些发展趋势等等方面来谈谈我的看法。这里不引用参考什么书籍资料和一些专家言论,“尽信书不如无书”。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不得不悲哀的对一切都抱有怀疑的态度。这里还很感谢我的太极拳启蒙老师,我们对他极其信任,但是后来一起聊天时,他说:“即使我说的(话),也不一定都对。”最信任的人让我们去怀疑他,做人始终是做一切的要义。也正是有了这种怀疑态度,才让我不停地去接触更多的习武的人,去感受他们的所悟,去和他们交流,在怀疑和辨别中不断思考,少走了很多弯路错路。 关于武术。 什么是武术?简单的说:“武”就是打,“术”就是方法,武术就是打人的方法。武术最初应该是作为一个健身和搏击的综合的运动而产生的,后来战争等的需要才开始把搏击术作为一个单独的分支来发展。这是有必要的,就像是朝鲜现在不顾一切的发展核武器一样。在原始社会,当人们知道捡起一根树枝去和野兽搏斗的时候,棍术的雏形就出现了。又因为棍没有刀剑那样具有让人出血的杀伤力,所有人们开始往棍子上加块儿锋利的石头,后来又发展到青铜等金属,再后来人们感到不过瘾,干脆连棍子都不要了。直接都用金属,这样也就有了后来的刀、剑等东西。这也是为什么棍被称为是“百兵之祖”,少林寺为什么兵器都是棍的原因,因为它的目的主要是用来惩罚,当然杀人是完全可以的。“十三棍僧救唐王”想必大家都知道。之所以成为一段有名的历史,就在于它的厉害,它的出乎意料。 关于一些常见的误解。 武术是一个综合性的东西,它锻炼你的柔韧、反应、速度、力量、平衡等多方面的能力。知道我是练武的人,很多人都觉得我可以打几个人没有问题。很遗憾,我倒是被几个人打得没问题。打架本身的输赢是很正常的,就像是下棋一样,胜败是常事。也绝不是说你练习了武术就很能打的。举个例子,你是一个大学生,甚至是个研究生或者博士,但是你的数学就很牛逼吗?你对心理学就很有研究嘛?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但是现实中就是有很多很多没有常识的人感慨道:可是你是个大学生啊!是个研究生啊!!是个博士生啊!!!你那么有学问,怎么能不精通物理会造原子弹呢!怎么能不深谙心理学,为我们解决很多变态心理呢!对于武术,很多没有接触过或者自以为接触过的人都会有此类的疑问。你会武术就要很能打,这是不对啊。搏击术不过是武术的一种很重要的方面而且,就像大学里的一个专业。 对于太极拳。我可以负责的说。大家平日里在公园看到的那些所谓的太极拳不是武术。一方面看到那么多人在练习“太极拳”,我感到很高兴,因为更多的人在享受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好东西;另一方,我也在担忧,尤其是年轻人,先入为主的看到这些老大爷老婆婆们练习的太极神功后,会不会丧失练习传统武术的信心。“太极”就是一阴一阳。但是看他们的太极,只有慢没有快,只有柔没有刚,只有缓没有急,充其量不过算是太极运动,和太极拳没有关系,和武术更是沾不上边。在学校演出时,一说到有太极拳的表演,我看到旁边的同学就在笑着比划切西瓜和打麻将的动作。除了悲哀外,我没有太多的感受。很多人笑,除了淋漓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