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站长邮箱
最新消息:

你的位置:首页>杂文频道>杂说天下>畜生骂人“不要脸”

畜生骂人“不要脸”
  作者:一缕清风 发表:2009/9/25 21:36:43 等级:4 状态: 阅读:2194
  编辑按:人类和其他动物同处大自然,理应彼此尊重,尊重生命的唯一性。只是人类社会越文明,脱离大自然越来越远。
  
  昨天看新闻报道说,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保护法》(专家建议稿),旨在使动物得到人道对待、免遭虐待之苦,又有助于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保障大众的身心健康和公共安全,维护生态和社会秩序,提高我国的国际形象,促进我国动物及其产品的贸易。
  
  这个法规最直接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动物被虐待,防止动物被遗弃。报道说北京就有数万“流浪动物”。我们《生物资源》的课本上应该是称之为“城市生物”。就是指那些生活在城市,能自己觅食,没有家的动物。新闻还说,在对网友的调查中有八成人认为应该制定这个法,来更好的保护动物,有七成半的网友认为,对那些虐杀动物的人应该处以刑罚。看到这个调查结果我深感欣慰,我觉得大家的素质还是普遍提高了的,有那么多人都有了保护动物珍惜生命的意识。虽然大家从来都不会因此而拒绝吃各种动物的肉。
  
  看到这个报道时,让我想到了在报纸上看到的一则新闻。说的是有几位游客,对着大铁栏里的猴子丢石子,打伤了不少猴子。石山旁的架子上有一只鹦鹉,这只鹦鹉看不下去了,竟开口骂道:“不要脸!不要脸!”
  
  报上只说了那么多。我想下文应该是:在猴子痛苦的哀号声中,那几位游客正兴奋地继续朝猴子们丢着石子,听到鹦鹉的话后,一下愣住了。然后愤怒的把石子全送给了鹦鹉。结果鹦鹉就被不要脸死了。然后几个游客接着玩石子丢猴子的游戏……
  
  教我们心理学的吕教授在给我们讲瑞士的文化时,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件事。他们做心理学研究时,有时需要拿一些小动物做实验。一天动物保护协会(类似的机构吧,具体叫什么记不清了)的工作人员找到了他们。对关那些用来做实验的动物的铁笼进行了测量之后他们说,不行!这个笼子高度不够。我们的吕教授解释说,够啊!怎么不够呢?动物协会的人说,现在是够,但是如果这些动物想站起来的时候,高度就不够了。吕教授苦笑说,这个你们不用担心,这种动物是很少站起来的,它们的后肢没有发达到能够去支撑整个身体。但是,万一它们想站起来了怎么办啊?动物协会的工作人员把这个问题丢给了吕教授。吕教授语塞,不知如何回答。最后的结果是,心理研究所的人换了大笼子,就是防止这些将要被壮烈了的动物们,万一兴起了,站起来会碰到头。需要补充一点的是,研究所里用来做实验的动物,统统是要用安乐死的。
  
  哲学告诉我们: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就像是一个西装革履的人不屑于在地上打滚来自毁形象一样。说白了,就是钱多了,就要活得更像个人,精神上也要追求更多,要更高尚。有钱了,在惠及自己的同时,也要惠及他人,在惠及他人的同时也会惠及动物。改革开放以后,我们的生活变化是日新月异的,相信大家多少都有所感受。也正是经济的持续高速的发展,使人们更加注重一些精神层面上的问题。譬如保护我们身边的动物。
  
  动物知道疼,它们会悲鸣会嚎叫,甚至会流泪,譬如牛和马。最近的科学研究告诉我们,植物也有“疼痛感”,在你摘黄瓜的时候,另一个黄瓜就会“尖叫”。当然,这种尖叫是我等所不能闻的。相信日后随着我们精神层次的不断提高,还会有相关保护植物的政策出台。譬如我们在摘黄瓜时,不能那样直接,那样露骨。首先要遮挡住其他黄瓜的视线,然后抚摸着你准备摘的黄瓜,口中默念:小宝贝,小乖乖,你多可爱啊。然后在它陶醉的时候,“喀嚓”一下结果了它。当然,这个“喀嚓”声也是绝对不能让其他黄瓜听到的。
  
  记得有一条瘸了腿的狗哀号着跑到了我家的院子里,后面跟着一群小孩子,这些小孩子手里拿着小石块。我还没有反应过来时,他们几个已经围着那只躲在花坛里的狗把它活活的用石头砸死了。然后拎着那只狗的尸体,叫嚣着欢呼着离去了。看到这个过程后,我依然没有反应过来。也许是人之初性本恶吧,不想这些小孩子们如此之狠,将来会变成什么样。
  
  再回过头来说那只可能已经归天,也可能因为“一语惊人”,而被当做熊猫级别给保护起来的鹦鹉。它是勇敢的。它比我们强老了!我们中的人还有人看着自己的女朋友在长途公交车被强奸而不敢吭声的;还有十几个人看着自己同事惨死在公司的大门口而置若罔闻的。其实在对危害的感知,在对待死亡等很多方面,我们都是很“不要脸”的,这些所谓的畜生们远比我们做得要好得多。而一只鹦鹉,不管是因为愤怒,还是一种条件反射,它的这一句话都很苍白无力,而且很有可能因为肆无忌惮的言论自由而被灭口。但是这简短有力的一句脏话,着实应该让我们这些自称是高等动物的人类汗颜,足以让我们羞愧得无地自容。
  
  从阳台上向外远眺时,我常想,这个世界本来是大家的,是属于所有的生命体的。但是水泥和钢筋建构的框架雨后春笋般生长着,树木的家被侵占,一些以树木树林为家的动物也因此无处栖息。委身于人类后,人们还会对它们喜新厌旧,还会丢弃它们,还会虐待它们,甚至把它们虐死。人类被车撞死了,会根据你身<
分享:
责任编辑:行之书
网友评论只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用户名:密码:
本文共有 篇评论
评论人风啸马寒 发布于 2009/10/7 10:49:34  
颇有感触,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