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站长邮箱
最新消息:

你的位置:首页>杂文频道>饭余茶谈>终于有人懂这首诗了

终于有人懂这首诗了
  作者:一缕清风 发表:2009/10/13 12:46:22 等级:4 状态: 阅读:4169
  编辑按:赞同作者的观点,对那些不习惯的诗歌多琢磨一会,以一种再创造和欣赏的眼光去对待,良好的氛围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

  今天中午写完一篇杂文后,依照惯例到常去的几家网站投稿。投到某网站时,在后台收到编辑部的一条消息:“沉痛的一首诗歌,个别诗句似可斟酌,如第二句,问好。”收到这条消息,让我很是感动,终于有人懂我了。
  这条信息是针对我最近写的一首现代歌而言的,我写过一千多首诗,在网站也算有点小名气,但是这首诗是我认为最好的一首——《地面长满了玉米》:初秋过后/柏油马路上长满了玉米/一大片一大片的/金黄色的玉米在阳光下缩水/干瘪的身体散发着香气//就在两年前的这个时节/我的姐姐骑车扑倒在上面/被身后紧随的卡车碾过/地面绽开一朵硕大的红花/诡艳而惊人的美丽/只是那一年/地面上的玉米大丰收。
  这首诗歌写完后放各个网站投稿,我怕大家看不懂,本想注释,但是后来还是直接投去了。果然不出我所料,这首诗不是被简单审核,就是被退稿。那家是一个以诗歌为主的网站,诗歌的总体水平也比较高,结果编辑“咖啡或者香烟”给我退稿了,理由是:“‘柏油马路上长满了玉米’,是笔误吗?于情理上不太通,是‘柏油路边长满了玉米’?共商?暂退回修改,谢谢合作。”
  在网站投稿四年,我早已没有了当年那么多的热情去辩解和较真,我也懒得理他。“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曾经曰过。
  今天收到编辑部又给我这首诗歌发稿的消息,又看到他们给我评论中着实是看懂些并仔细斟酌过的,我真的感觉比给我加精还高兴,我回复他们:“严重感谢今生我在编辑部的慎重与对会员作品的尊重,我会尽可能创造更多优秀的作品投来,以表感谢!”
  其实这首诗歌在那家网站也难以平反的,我想。前几天编辑部给我发消息让我把个人简介、一张生活照,以及一些有代表性的诗歌发给他们,要帮我加入他们的“诗人会馆”。呵呵,他们不知道我在以马甲投稿,早就被推荐过了。为了维护社会和谐,我拒绝给照片,并说“你们看着办”。可能不重名誉和宣传的反举动引起了他们注意,后来还去了我的博客,估计在兴趣未消之余也顺带着重新审视了我的这首诗歌,虽然没有被推荐和精华,但是也表明了他们的态度,我在这里表示感谢!
  说了这么多,可能还有不少朋友不明白我的那首诗歌,写得什么玩意儿吧。
  我在这里解释一下:其实这首诗歌揭示了一种社会现象,更是一首“沉痛的诗歌”。我想除了大城市的朋友外,其他朋友都该知道农民在收了玉米后会把打下的玉米粒集中起来在太阳底下暴晒,干了之后再卖掉或存储起来。由于没有足够的地方晒玉米,所以大家往往物尽其用的选择在柏油马路上晒,这也就是我说的:“初秋过后/柏油马路上长满了玉米/一大片一大片的/金黄色的玉米在阳光下缩水/干瘪的身体散发着香气”。
  这本身是方便了农民,麻烦了路人的。而且有很多安全隐患,有人晒麦子等,可能会着火(车摩擦产生高温),占用道路本身就对交通很不利。对于粮食本身也是很不好的,太阳蒸发柏油路,被蒸发的气体会渗透到粮食里,然后我们吃了,****会在身体里富集,直到它们的含量让我们的身体无法承受。
  诗歌的后面说的是一个真实的事情。主角是一个年轻的妇女(当然不是我的姐姐,那样说是艺术创造的需要),骑着电动车在晒着玉米的路上跌倒后,被身后紧跟的卡车碾过,当场死亡。这就是我说的:“就在两年前的这个时节/我的姐姐骑车扑倒在上面/被身后紧随的卡车碾过/地面绽开一朵硕大的红花/诡艳而惊人的美丽”。
  诗歌的经典之处就是最后一句,很大气(同事听完我的口头解释后赞道)!更揭示了人性的阴暗。因为出了人命,肇事司机随即就逃走了,然而在政府明令禁止不能在道路上晒粮食的百姓们也难脱干系,于是仅仅十来分钟,整条大街上竟然没有了一粒玉米,因为大家都怕此事会粘连到自己,都把玉米给收走了。于是我讽刺道:“只是那一年/地面上的玉米大丰收。”这也正是我最后一句的意思,它阐明了大家在事情发生后的反应和态度。只要我们联系着诗句想想一下那种场面就会觉得很讽刺。
  诗歌在近几年很受争议,亦空前繁荣。我觉得它有着其他文体所不能代替的简约凝练与抒情,相信诗歌始终会是文学体裁中的一只奇葩。
  诗人西川曾说过,散文是走路,诗歌是舞蹈。但凡走路都有目的,而追求舞蹈的意义本身就是毫无意义的。在当下众写手都狂热的囿于自我的情感不能自拔时,当我们怀揣着一颗急躁的心去赏文时,是不是该对那些你们不习惯的诗歌多琢磨一会儿。以一种再创造和欣赏的眼光去对待。而不是在别人的诗歌下写评说是鸟诗,不拿王小波的一家之言去打击诗歌爱好者的创造激情。虽说当下诗坛既繁荣又不景气,但良好的氛围亦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本是不到百字的诗歌,却需千字有余的文章去解释。这也是我未给诗歌注释的原因。顾做辛苦给谁看,惯于人前卖疯颠。写首自以为不错的短诗,意在讽刺一下社会的不良现象和人性的自私冷漠。不想感慨出了此文,顺便讽刺一下诗民、编辑,还有自己。
  责任编辑:向日葵的光
网友评论只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用户名:密码:
本文共有 篇评论
评论人向日葵的光 发布于 2009/10/13 13:06:56  
“柏油马路上长满了玉米”,这句很好,造出境,给人想象,拉伸了诗歌的立体感。说实话,如果不是你在后文作解释,我还在思考这个意象指代的什么。第一节是很成功的。个人不太喜欢的一句是:“我的姐姐骑车扑倒在上面/被身后紧随的卡车碾过”。可以说这首诗成也这句,败也这句。说它成功,是因为就是这两句,让人觉得这首诗的背后有一段沉痛的故事;说它是败笔,是因为这两句让诗歌平了,成了一首简单的叙事诗,也许还可以找到更诗化的语言。个见!问好一缕清风!
评论人一缕清风 发布于 2009/10/14 21:46:36  
评论人一缕清风 发布于 2009/10/14 21:47:34  
看来是不该得罪倩理啊,不知道清风该不该继续在这里混下去。唉~
评论人风啸马寒 发布于 2009/10/15 14:57:50  
评论人一缕清风 发布于 2009-10-14 21:47:34 看来是不该得罪倩理啊,不知道清风该不该继续在这里混下去。唉~ 对于这句话感觉作者思想还不够成熟,文学评论不是得罪不得罪的问题,只要别人不是有意的。再说别人一说你的作品不好你就说是因为得罪别人确实是小家子气。 本篇文章最后一句尤其是败笔,任何一个作者都可以讽刺读者与编辑,但是对于你这首诗来说,作者还没有讽刺别人的资格。也许你说的有人懂了那首诗,只是因为他评价你的诗歌比较委婉。因为根据作者文章所说,再结合那首诗,我确实看不出作者是写过一千首诗并且有点名气的人。 另外,本人申明,我跟作者不认识,也没什么过节,也只是发表一些感慨。望见谅!
评论人漂泊自由的阿杰 发布于 2009/10/16 13:57:51  
守望是个包容的地方,任何人都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权利.热烈欢迎清风来守望!我本人认为这篇文章是一种"救赎",是一种内心真诚的表达.和成熟不成熟无关,人是需要表达的,对自身和世界都如是.本人非常欣赏清风的坦率和真诚,他的在意正说明了他对自己的要求,期待大家的认同,这很正常.希望守望成为你的心灵家园,期待你更多优秀的文字.
评论人一缕清风 发布于 2009/10/17 10:45:25  
我说自己写过一千多首诗歌,最满意这首。傻子也看出我是在强调这首,而非一千多首诗歌。就算我是强调一千多首诗歌,也是一种客观事实,你没本事那么勤奋,就死咬着这一点狂叫。还有最后我提到编辑,也是照顾一下别人的感情,连同自己一起讽刺了,某人若觉得那也是炫耀,我没办法。
评论人一缕清风 发布于 2009/10/16 12:55:23  
首先先谢谢风啸马寒中肯的评论,你的意见我也接受,如果之前看到,我会把“玉米”改成“玉米粒”的。但是对于我和倩理,不仅仅是因为他的评论,你仔细琢磨我的话就知道是事出有因的,我们之前就有联系。你这样武断,不知道我们俩到底是谁更不成熟。还有对倩理,我说的话亦有开玩笑的成分,只要站长不给我封号,我就不会走的。人家倩理都没有认真,你又发什么感慨。后面的我就懒得和你说了,大家都自己的看法。
评论人一缕清风 发布于 2009/10/17 13:40:24  
我也明白了,笔仗是这样打起来的。但是有些人欠打,没办法。
评论人随风赏雨 发布于 2009/10/18 0:02:21  
顺着笔者文章,粗读这首诗歌,在看到“柏油路上长满了玉米”这句的时候,我明白这一句描写的是“农民在公路上晾晒玉米”的场景。不是在这里自夸聪明,只是这样的事情,在我8岁那年就经历了,当时是跟随大人在公路上晾晒过麦子。说来也巧,就在十月二号这天,我又有了同样的经历。在距家500公里之外的农村,和亲戚一起晾晒谷子。笔者有些走备点,因为他所遇到的编辑们,没有过这样的生活经历和阅历,所以他们看不懂,当自己的文章遇到了知音,我想无论是笔者,还是我们自己,心里面都会不由自主地涌动热流,这是正常的,笔者因此而写下此文,同样是无可厚非的。惭愧的是,对最后一句,没能理解作者的真正意图。“地面上的玉米大丰收”,我的理解是农民不会因为死了人而放弃这样举动,因为他们的生活条件和生产条件决定了他们只能这样去晾晒粮食。至于笔者文中“自认是千余篇诗稿中最好的一篇”这样的说法,同样无可厚非。那是人家自己的感同身受。你认为开宝马潇洒,我就认为我的奥拓是举世名车,碍你何干?
评论人张飞 发布于 2009/10/18 16:25:32  
张飞姗姗来迟,只因随俺老刘大哥去了三国,看这里非常热闹,也来说一说。文人的责任就是匡扶正义,何必为一首诗歌伤了和气?唐伯虎有句名言“我笑世人看不穿,世人说我大傻蛋”,哈哈哈!张飞稍微改了一下下奥!以和为贵!既然来到这里就是朋友,朋友就要互相帮忙,互相切磋,共同提高!奥耶!
评论人张飞 发布于 2009/10/18 16:25:35  
张飞姗姗来迟,只因随俺老刘大哥去了三国,看这里非常热闹,也来说一说。文人的责任就是匡扶正义,何必为一首诗歌伤了和气?唐伯虎有句名言“我笑世人看不穿,世人说我大傻蛋”,哈哈哈!张飞稍微改了一下下奥!以和为贵!既然来到这里就是朋友,朋友就要互相帮忙,互相切磋,共同提高!奥耶!
评论人碉楼里的小妖 发布于 2009/10/19 5:01:00  
哎呀哇,哪只孔雀把相机拉在背后啦。啧啧……
评论人安云 发布于 2009/10/19 8:38:01  
都别吵了~~诗歌本来就没读者,都是我们自己人在读,要是自己人也打起来了,那诗人就真的成了孤家寡人了。
评论人风啸马寒 发布于 2009/10/15 14:50:02  
没有诗歌的意境,并且表达意思不清,对于比较复杂的事件的描述,诗歌应该有个注释。不是作者写这篇文章去解释谁也不会很明白这是什么意思,这个不能怪读者跟编辑的。其实我认为如果这首诗增加一个字就解决了所有的问题,那就是把“玉米”改成“玉米粒”!意见比较直接,请体会!另外,本篇文章有自我夸耀的嫌疑,这不适合搞文字创作的人。
评论人晋童 发布于 2009/10/17 0:57:53  
诗歌,肯定。这篇文章......同意风啸马寒 最后一句话,不像出自一个文人之口啊。 “文学评论不是得罪不得罪的问题”这句话赞同,评论没有对错,只是每个人观念不同,思想不同,评论也就不同,不能以自己的观点来衡量别人的观点。 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不知作者可心有杂念否?"本篇文章有自我夸耀的嫌疑,这不适合搞文字创作的人。"
评论人安云 发布于 2009/10/19 15:53:07  
七宗罪说得很对。人们的价值观不同,吵也没有结果。热爱诗歌的人,还是老老实实地学诗去吧。
评论人漂泊自由的阿杰 发布于 2009/10/19 23:37:32  
恭喜!恭喜!一篇文章有关注才是好事情,无人问津岂不悲哀?
评论人风啸马寒 发布于 2009/10/18 13:13:19  
评论人一缕清风 发布于 2009-10-17 13:40:24 我也明白了,笔仗是这样打起来的。但是有些人欠打,没办法。 素质真差,自己丢自己的人,文章本来写的不怎么样,这样看来也只是个文痞而已,呵呵。只是枉费了编辑的一片苦心。建议编辑重新考虑下这篇文章是否该删除?
评论人一缕清风 发布于 2009/10/18 15:36:08  
也是啊!痞子的文章在守望又是精华又是置顶又是严重推荐的。貌似马寒也在鄙视蔑视无视轻视守望的编辑们啊!既然人家网站不怎么样,编辑素质低,你还在这里大放厥词干什么,自己素质高找个高素质的网站和编辑去啊!说不过就删人家文章啊!不是人人都逆来顺受的!不是只有坏人才能在台上唱戏的!嫌人家编辑眼光低浅,嫌人家网站不好,你走啊!守望庙小容不下你大佛呢!!我们两人在这里扯淡,你牵连别人编辑算什么,辛亏我没有答应守望的朋友来做编辑,要不你丫又不知放些什么呢。扯淡就是扯淡,非要殃及鱼池,最恶心!
评论人一缕清风 发布于 2009/10/18 15:41:09  
搬弄是非者,必是是非人。文人不好好写文章,只会背后捣鼓,和你打笔仗我都丢人!看来我高估你了!
评论人七宗罪 发布于 2009/10/18 16:05:51  
哈哈,这里掐起来了。 其实清风没必要太动怒,这种人不理他就是了。
评论人张飞 发布于 2009/10/18 16:28:53  
老张一连发了两遍,可见俺的心多么急切,望文友们笔下留情吧!世上不平事自有人说,自有人管,在这里打来打去,木有意思奥!请“一缕清风”就随清风而过吧!
评论人一缕清风 发布于 2009/10/18 18:02:16  
都别拦我,偶要砍了那丫的!!!
评论人碉楼里的小妖 发布于 2009/10/19 5:03:12  
额。风在吹,鸟在叫,小妖无辜望天……
评论人七宗罪 发布于 2009/10/19 12:17:08  
评论人倩理 发布于 2009/10/13 21:37:53  
这首诗很难懂吗?呈出了现场,但也无出彩处!
评论人一缕清风 发布于 2009/10/17 10:43:02  
晋童的话让我想起来人们习惯性的错误。如果我告诉你不能这样做,这样做有生命危险,某某因为这样就挂掉了。然后很多就会问,某某是谁啊。事实就是这样,我要说的是这件事本身,想表达的不是说出了这件事的某某。很多人看问题都喜欢本末倒置。晋童如此,马寒更是此般。
评论人一缕清风 发布于 2009/10/17 10:49:09  
韩寒早说过,我们习惯穿小鞋,所以看到别人穿个正常的鞋就说是大脚。我说得再露骨点:中国人就他妈习惯装孙子!楼下的某某和某某同志就是例子!人家李敖说五百年前和五百年后白话文的前三名就是:李敖,李敖,李敖。你怎么不能批判李敖啊!我懒得回复就是不喜欢某某所带有的酸气和自己看不起自己的人。再说我为什么不能讽刺,有多大水平才够讽刺别人的资格啊我问你。你不敢公开写文章在别人文章下发牢骚不算讽刺,不敢见光罢了。不说还憋得难受,放出来又让人不爽,什么人!
评论人一缕清风 发布于 2009/10/17 10:55:21  
一本正经就好,故作深沉就好,伤感文字幽幽怨怨就好。自我夸耀自我调侃有什么不好!我还没有自我夸耀有人就看出端倪出来不爽了。唉,您老就故作成熟稳重,一板一眼的活着吧。清风不爽就要说,还就不喜欢一本正经的说,还就喜欢夸耀喜欢讽刺喜欢调侃。鄙人练武就是不喜欢文人的酸。你看过我留言若不爽就直接写文章批判鄙人,寡人等着你!
评论人野绿 发布于 2009/10/19 0:06:04  
是的对诗歌要包容,但不说让诗歌泛滥,包容与泛滥是完全不同的词意。允许诗歌自由才可以有其正常的生命力。支持作者的观点
评论人向日葵的光 发布于 2009/10/13 12:57:39  
在读下文之前,只读诗歌,就已让人感到这是一首沉痛的诗歌。“我的姐姐骑车扑倒在上面/被身后紧随的卡车碾过”,不论第一节你在叙述什么,这两句就奠定了它沉痛的基调,如何也欢快不起来。
评论人倩理 发布于 2009/10/14 22:10:40  
不是啦,交流而己,说错了莫放心上,一笑带过。
评论人向日葵的光 发布于 2009/10/15 16:14:22  
风啸马寒说的没错“文学评论不是得罪不得罪的问题”。褒奖而或批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已。正如清风文中所言“良好的氛围亦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此文置顶,正是希望大家共勉。
评论人光光 发布于 2009/10/18 20:54:04  
再次强调,守望是个包容的地方,任何人都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权利。但守望严禁人身攻击和谩骂,请朋友们共同维护好守望这个心灵家园!
评论人向日葵的光 发布于 2009/10/18 21:21:10  
关于《终于有人懂这首诗了》的几点看法http://www.sw020.com/swform/dispbbs.asp?boardid=5&Id=5109问候楼下各位!
评论人苏淇寒 发布于 2009/10/17 13:01:12  
看了这些评论跟贴,我只明白:人是要包容的。
评论人七宗罪 发布于 2009/10/19 12:17:40  
再来看看热闹……
评论人一缕清风 发布于 2009/10/19 12:21:03  
此事鄙人总结有三:
一、对于那些对你文章出言不逊言语过激者,不必一味包容,他们都是纸老虎,你反击,他就软蛋了;
二、打笔仗的由来可由此事窥见一斑;
三、炒作是怎么炒起来的,亦可了解一二。 这里最应该感谢的是对此文有严重异议的马寒等人,没有你们的愤怒,就没有清风的被关注,唉~~哈哈~~~你们知道超女评为围绕曾轶可的过激行为吧,就是此般。
另外,对于谩骂和人身攻击,个人很鄙视,个人言语过激处还请有关人员见谅!对于任何事,我都不会太认真,就算骂人,留言中大家亦可窥见一二!最后祝福守望更加好,编辑们很负责,《探索与发现》栏目很棒!鄙人有幸成为特邀评论(?)甚是荣幸!
评论人一缕清风 发布于 2009/10/19 12:21:18  
清风近日玩新浪微薄,在和财经作家、时事评论员张小平聊时,他的一句话给我感触颇深:你们的留言和转发都是我的稿费。 我想今天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鄙人此文荣登守望评论榜首了!不管当初是出于发泄还是怎样,效果就是如此。所以鄙人也没有必要再浪费时间来关心这篇文章了。
评论人七宗罪 发布于 2009/10/19 12:24:14  
诗歌是有读者的,因为“穷诗人,富作家”的原因。中国人的诗歌,会更纯粹。
评论人袭寒 发布于 2010/2/17 13:24:09  
先祝大家新年好! 这篇文我只了了看了一哈 却把那首诗看了一遍啊又一遍,特别是 “只是那一年/地面上的玉米大丰收”不论这首诗沉痛的基调 ,就这一句就绝对的讽刺 大讽刺! 像我们这在农村过的孩子都大概能明白… 下面的笔仗也看了哈 ,大概明白了事情的经过 ,其实也没什么蛮大的不对的,只是言语过于激烈,我是新加入的,看法应该还比较客观的哟!我们要和谐 要有爱!!!
评论人秋子757 发布于 2010/11/19 21:58:26  
初秋过后/柏油马路上长满了玉米/一大片一大片的/金黄色的玉米在阳光下缩水/干瘪的身体散发着香气”。 我喜欢哎,想像,是一场艳丽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