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站长邮箱
最新消息:

你的位置:首页>杂文频道>杂说天下>雷锋学不得

雷锋学不得
  作者:一缕清风 发表:2009/11/5 21:46:14 等级:4 状态: 正常发表 阅读:2117
  编辑按:每年“雷锋同志纪念日”,人们总会谈论“如今还没有必要学习雷锋”,只是讨论的次数越来越少,信仰的人也是越来越少。
  
  “学习雷锋好榜样……”前两天又听到电视里在歌唱雷锋了。不能总利用大众传媒来误国误民吧。关于学习雷锋,李敖有一个短篇说得很好,本不想再说,却终于忍无可忍了。
  先说一个心理学实验。是我弟弟上高中时,一位心理学教授在他们班做的。他先是给每个学生一条绳子,让大家根据自己的感觉截成一米的长度,然后记录并计算结果。接着让大家把绳子截成一厘米的长度,重复上面的步骤。结果发现,后一个实验的平均误差概率要远远小于前面那个实验。
  这个实验是要告诉学生们,不要不切实际的给自己定太大的目标,清华北大是人人都想上的,但是大家都以此为榜样的话,其结果只能有两个:一是定了目标相当于没有定;二是把自己逼疯逼傻。
  我的同学中想上名校的不少,他们却连起码的学习任务都懒得完成。还有一个同学在高三时终于站在桌子上大喊大叫:“我要上清华!我要上清华!”他最终还是疯了,从此与大学无缘。
  雷锋自然不是清华,而是哈佛!他从来不是让我们用来模仿的,而是要膜拜的!
  我们都知道,全国人民奋斗的最终目标是现实共产主义,而共产主义的一个最明显特征就是各尽所能,各取所需。就是说,我有十分的力,就为社会出十分的力,而我有八分七分的需要就取八分七分的需要。而雷峰我们亦是知道的,他带病尚且工作,以助人为自己的乐趣。他是怎样做的?那是我有十分的力,但我要下十二分的力。我需要看病需要休息有八分的需要,但我只要四分,甚至一分都不要。这是一种什么精神?这是一种超越了共产主义精神的精神,是超越了我们认为的终极追求的,我们亦道不清的精神。
  台湾大学的管理学教授曾仕强说,咱中国人对于自己琢磨不透的东西就称之为“神(奇)了”。所以李敖说雷峰不是人,而是神。神是用来作什么了的?神是让我们膜拜的,而不是模仿的!大家都知道,除了那些被允许的“先富起来的少数人”外,我们也不过是解决了温饱问题,甚么连医疗保障都是问题。
  国家还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其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与此相联系的个人收入分配实行的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个主体就是说,你干了十分,就给你十分或八分,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干几分给几分,当然那还是理论上。
  我们大学的教材《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上有邓小平的一段话说得很好:“不讲多劳多得,不重视物质利益,对少数先进分子可以,对广大群众不行,一段时间可以,长期不行。革命精神是非常宝贵的,没有革命精神就没有革命行动。但是,革命是在物质利益的基础上产生的,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
  杂志上看到过一幅名为“学习雷峰”的漫画。画中有两个小学生,其中一个在搀扶跌倒在地的老奶奶,另一个学生看着一本封面赫然写着“学习雷峰”的书从旁边走过去。表达的什么不言而喻,就像上文提到的实验,目标太大,偏差太大,等于没有。也许你会说这样有点偏激了,我们只领略其精神,做些力所能及的就行了。此话看上去不错,但是行为受思想支配,神人思想之高深岂是平庸如我等者所能梦见的。邓小平不是说“没有革命精神就没有革命行动”吗。精神太大太高就是没有精神,所以现在我们看在同事被杀死在公司门口不吭声,看到女友在长途汽车上被轮奸不吭声,看到救人的三名大学生落水致死不吭声(以捞尸为业的商人只说了句:“我们只捞尸体不捞活人”)。
  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人们早就不像毛主席时代那样单纯了。对于学习雷锋,我们是不是也该用发展的眼光根据如今的现实来对待。
  八荣八耻的提出也正是世风日下的必然。然而我们还不厌其烦的唱着要学习雷峰,真是脱光了自己还骂别人不要脸。纯粹是不切实际的“文艺腔”,而这种让人不耻的“文艺腔”从改革开放伊始又一直贯穿至今。真让人羞愤难当!
  
分享:
责任编辑:行之书
网友评论只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用户名:密码:
本文共有 篇评论
评论人安云 发布于 2009/11/6 10:48:26  
总有一些人是有远大理想的。人之初,都一无所知,不能让平庸从孩子的时代就开始。人们有远大理想的同时,也要正视自己,但首先应为理想而不懈努力。
评论人龙儿 发布于 2009/11/7 16:10:33  
不要只看到社会不公的一面,我身边就有很多义工和志愿者,他们无私的为社会做着自已的贡献,这就是新时代的“雷峰精神”。
评论人安云 发布于 2009/11/19 17:47:02  
我在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也是学雷锋,大的学不来,咱学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