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站长邮箱
最新消息:

你的位置:首页>杂文频道>杂说天下>杂文之尴尬

杂文之尴尬
  作者:一缕清风 发表:2010/2/4 20:29:55 等级:4 状态: 正常发表 阅读:2145
  编辑按:网络上的杂文,多为迎合时政之利弊,发表实乃个人之刍议,若是要发表报端,方需谨慎。
  
  杂文是散文的一个分支,只是叙事抒情少了点,议论说理多了点,文章篇幅更短小主题更集中些罢了。严格来说,散文杂文并无太明显的界限,读者诸君只需去书店里多买两本杂文集一看便知。
  或许是受鲁迅老爷子的影响,很多人都觉得杂文就是投枪就是匕首就是用来掐架的。其实一则日记,一封书信,一件小事都能写成不错的杂文。若没有这点眼界,作为读者目光难免狭隘,作为作者写文难免偏颇,作为编辑难免会害苦杂文爱好者。
  当然,我们这里讨论的杂文主要还是在网络上的。单从网络去看一些现象,整个文坛亦可窥见一斑。网络杂文的尴尬是多方面的:市场的选择,编辑的水平,作者的年龄等诸多因素的限制,读者的阅读倾向等等。
  市场的选择。这点显而易见。首先是杂文自身的制约。若议论说理平平,老生常谈,读来无趣。说理深刻,见解独到,敢怒敢言。目前的大环境不够宽松,你要小心再小心,否则轻则文章被删除,重则ID被封杀。这就挫伤了杂文作者的积极性。其次,市场也并不青睐于杂文。韩寒的杂文能成为畅销书,这是事实。但是这个比例与小说散文相比,就显得有些可怜了。
  编辑的水平。诚如文章开头说的,不少编辑受自身认识和文学水平的限制,不能使好的文章得到合理的定级。其次,我在以前的文章中曾详细的论述过,编辑与网站,作者与编辑之间有着难解的矛盾。这种矛盾的直接影响就是编辑的整体水平不会很高,无法应对一些比较优秀的作者,这就容易开罪他们,留不住人。编辑本身需要大量时间去审核稿件,自己的写作时间就不能得到保障,不少编辑的文学水平也只是比一般的作者好一点,有的甚至都不怎么写东西。若以为自己阅文无数,就算自己写来平庸,看旁人的作品也会有一副高明的眼光,这就是所谓的“眼高手低”了。
  朱光潜在《论文学》中说:“自己若没有亲身体验写作的甘苦,对于旁人的作品就难免有几分隔靴搔痒。很显著的美丑或许不难看出,而于作者苦心经营处和灵机焕发处,微言妙趣大则源于性情学问的融合,小则见于一字一句的选择与安排,你如果不曾身历其境,便难免忽略过去。”克罗齐派美学家说,要欣赏莎士比亚,你须把自己提升到莎士比亚的水平。木·琼森说得好:“只有诗人,而且只有第一流的诗人,才配批评诗。”古今多少大批评家评论家,几乎自己都写作,也是这个原因。
  作者年龄等因素的限制。这里我为什么把年龄作为首要一项单独列出来,就是因为如今的网络写手多为年轻人。写杂文不单需要丰富的学识,更需要严谨的思考。这也是年轻人所缺乏的。他们说理往往因自身条件的缺乏而沿袭那些陈词滥调,空发议论。倘若拿出大量材料组织在一起,只怕对材料又难以分析阐述清楚,放眼望去,似乎文章成了材料的堆积。若是编辑再看不出其中的优点,这样的杂文就只能是“出力不讨好”的活,着实让人难受。
  读者的倾向。读者的肯定与赞扬,往往是作者奋笔的动力。网络之自由之隐蔽,又使得读者更自由的去选择。他们绝不会像在书店买黄色小说那样偷偷摸摸。所以网络文学就出现了一个怪现象:似乎写什么比写得怎么样更重要更受人注意。这点,大家去看看各文学网站的排行榜便知。缺少读者群,没有人气,亦是杂文被冷落的重要原因。
  当然,解决之道还是有的。譬如我们写杂文不要空泛说理,注意适当引用一些实例,并使之自然的融入文中,侃侃而谈。这方面李敖做得很好。还可以写得有趣些,生动些,大可不必冷冰冰的说教。柏杨等人就做得很好。
  其他,俺就想不出好招了,也希望此文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期待大家共同探讨。讨论的意义在于造势、在于寻道、在于招人,最终使之改变。
       
分享:
责任编辑:行之书
网友评论只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用户名:密码:
本文共有 篇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