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小学生早恋的一点忧思
![]() 青春期生理卫生教育,一直是一个十分敏感的话题。大多数人对此讳莫如深,手足无措。回忆我们当年的生理卫生课,是初二下学期时开的,当时老师给我们每人发了一本《生理卫生常识》的书,一学期根本没有安排老师上课,有人问及班主任,班主任老师笑笑说,这种书自己看看就行了。有些同学课余偷偷摸摸翻了几页,有些同学忙于其它功课看都没看,后来书就不知被扔到哪里去了。所以,我们一直到男婚女嫁时,对男女之事都很懵懂。二十多岁谈婚论嫁了,未结婚前,既使青年男女恋人见了面,连多看几眼都会觉得脸红,更不要说在大庭广众之下,手拉手、接吻示爱了。 而如今的中小学生,已经对男女之爱,肆无忌惮、津津乐道了。五年级的小男生敢给六年级的小女生写热辣辣的情书:“你是小龙女,我是杨过,我喜欢你,爱你……”;更有甚者我曾碰见两个穿着校服的男女学生在公交车站,旁若无人的激情拥吻;近日还看到所住小区认识的一个初二女生,风卷残云般追到一居民楼下,对一个急匆匆闪进楼道的黄头发小男生,声嘶力竭地大喊:“卫华(化名),我爱你!我不能离开你!你不要离开我!为什么要和我分手?给我一个理由……”说着嚎啕大哭。此情此景,深深震憾着我的心! 中小学生早恋问题,据我的观察,及与一些家长、老师的交流,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这使许多家长和老师很忧虑,却又束手无策。其实随着社会的发展,影视进入家庭后,尤其那些爱情肥皂剧的煽情,以及那些黄色网站的诱惑,对中小学生早恋更是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大人们也都对此深感忧心如焚,却又无法阻止孩子看电视或偷偷上网。对孩子的早恋教育,我曾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早恋采取过一些措施,现笔录以食读者,但愿能对广大教师及家长朋友,有些许帮助。并请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予以探讨批评。 还记得当年,我在某私立学校教书时,我就曾碰到那个五年级的小男生给我班六年级的小女生写信的事。好在当年我除了带六年级语文兼班主任,我还兼带五年级的社会和科学课,因此面对此事,我没有找他们各自谈话,也没有告诉他们的父母,而是利用上社会课和科学课的机会,给两个班的全体同学讲了一个故事。讲故事前我首先提了一个问题:请问谁知道鸡是怎么来的?有同学马上回答我,鸡是母鸡用鸡蛋孵出来的。我说非常正确,那么谁知道人是怎么来的?是不是也像小鸡一样是鸡蛋孵出来的?有同学竟说是,引得同学们哄堂大笑!我乘机告诉他们,人为什么都有爸爸妈妈,我们其实都是爸爸妈妈生出来的。爸爸和妈妈分别是男人和女人,男人和女人长到二十多岁,如果相爱了,就会选个好日子结婚,然后爸爸把你们像种麦子一样种到妈妈的肚子里,当你们长到十个月大,就从妈妈肚子里钻出来,这就是十月怀胎和一朝分娩。那么今天为什么给大家讲这些事呢?因为我最近听到一个笑话,说一个五年级男生给一个六年级的女生传纸条,说什么“I LOVE YOU”。我首先肯定这是一个好学生,而且英语也学得不错,但是你们要知道“I LOVE YOU”的真正含义。这句话,首先是一种责任,是不能随便对别人说的。除了对爸爸妈妈你们可以随便说,多多益善。但对其他人,尤其男女之间,是不能随便说的。因为如果说了,你就得对这句话,承担责任。尤其你们这些小男孩小女孩更不能随便乱说,因为你们现在还不懂生活,更没有生活的能力。你们以为你们就像天空中的两只小鸟,如果相爱了,就可以自由地飞到野外游戏、玩耍,累了歇在树上,饿了捉虫子吃就可以了吗?别忘了小鸟还要躲避老鹰的追逐、风雨的侵袭、寒冷的困挠。而你们这些小男孩小女孩,每天吃饭、穿衣,一切都要靠父母供养,你们还想学做父母,也来一把“I LOVE YOU”。请问你们离开了父母,你们没吃、没喝、没穿、沒住,你们到哪里去“I LOVE YOU”?先不说你们的做法对不对,你们有沒有这个资本和条件?有没有爱的能力?爱一个人,首先要让这个人得到幸福,而你连生活所需的最基本的面包,穿衣、住行所需的钱都没有,你们能随便“I LOVE YOU”吗?如果你们一时冲动,因为“I LOVE YOU”,生出了“小鸟”,你们靠什么来抚养?让他们冻死、饿死吗?也许有同学会说,我爸妈是大老板,有的是钱,他们会给我钱的,可爸妈的钱并不是永远都会有的,他们也会生老病死,到那时你没有学到生活的本领,该怎么办呢?再说现在父母是送你们来学知识,学本领的,不是让你们来学“I LOVE YOU”的,如果你们小小年纪不学好,父母都伤心死了,有多少父母还愿意供给你们生活费?所以,好好想一想吧,小鸟的趐膀还没有长硬之前,是抵挡不了风雨,逃脱不了被老鹰吃掉的命运的。希望同学们,把精力收回来,利用这大好的青春年华,学习机会,学好各门功课,将来都能考上大学,学到生活的本领,有一个好的工作,好的前程,不但可以赚到大钱了,而且可以大胆的“I LOVE YOU”了,那才会享受到人生真正的< ![]()
评论人刁谗 发布于 2010/7/2 15:22:31
对于早恋的起因,我有两点思考,一是模仿,二是孤独。父母应该做的是,多抽出时间陪孩子,给孩子适度的爱;和孩子一起,减少上网看电视的时间;不在孩子面前亲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