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火隔岸
![]() 如果林子里的鸟齐声鸣啾,的确难以分清哪一只是好鸟。但我知道,夜深人静时,最后那只还在歌唱、还在咏叹的,一定是夜莺。 ——写在前面的话 拉开窗帘,一扇诺大的窗上爬满了黑暗。望着这样的夜色反复思考着,还是决定提笔写点什么,不为这黑夜的入侵,只想记住黑夜降临时,升腾在心中的火光与感触。 但此时,却感觉到了为难。如果用文字记录一段友情,那是遗失之后的寻找,只要回忆重新进入过去的岁月便好;如果为一篇散文做鉴赏,则只要将文字通读到进入作者的写作状态便能得到想要的诸多感受。可如果将相识与多篇文字结合起来写感言,便有些不知从何进入,不知所措了。 不过,还是想说说与古蒲不是偶遇的相识,皆因他的那些关于《道德经》的解读。记得他当时一篇接一篇地写,我便一篇接一篇的读,却常常惊叹那些枯燥到乏味的文字,在他的笔下竟然有了时代的气息。几个月后,决定做他的访谈,便有了简单而真正意义上的几次沟通,却发现他语言诙谐生动,常常令人忍俊不禁,完全没有了解读《道德经》时的那种老夫子相。 而这次,在接到古蒲发来自己整理好的电子档文集时,先是一阵吃惊,接着,便惊叹起他的执着与坚守了。在通读完这部文集之后,虽然文集里没出现一篇有关《道德经》的解读,却依然读到了《道德经》存在的指引与闪烁。 在文集开篇《记忆深处的你》中,作者有温情的一面,“当你我天各一方的时候,当你我老态龙钟的时候,当你我什么都看淡看透的时候,当一切都不复存在的时候,甚至在弥留之际,还有什么更为惬意的慰籍,那就读读我为你写下的文字吧。我相信,这字字句句、段段节节、章章篇篇的文字依旧是温暖的,深情的。”,有剖析现实的一面,如“我萌生一种小念:我能攀附上你么?我准备我的所有,可最终想不出一个巧妙的手段送抵贵府。”“你笑了我笑,你乐了我乐,你发脾气了我傻呆着,就这样活不出一个真实的自己。现实的残酷使我经受了前所未有的打击,让我体味到了“别人老爸是条龙,自己老爹是条虫””,也有指引与告慰,如“聪聪愚愚,明明暗暗。在大聪若愚或大愚若聪、大明若暗或大暗若明中,清醒头脑,把握生活,把握原则,阳光就会照耀,阴郁就会过去,你将发现精彩的场面,你将找到甜蜜的经典。”文章从自问开始,看似作者的自嘲,却也是作者打开心灵的对话,直至最后得出“别人老爸是条龙,自己老爹是条虫”,无不是出当今社会的缩影,以及人情世故的根深蒂固。而这样的自嘲却经不起心情的反复咀嚼与品味,因为,认真的结果只能得到“千般万般靠自己顶着的艰辛和酸楚”,现实的残酷与真实最终只能令人更加心酸,而别无其他。这就是作者文字的特点,也是作者文字的魅力所在。而作者关于现实的揭露是从自身开始下笔的,得出的剖析结果却出人意料。再回头来看此篇文章的标题,《记忆深处的你》,温情脉脉的名字,甚至题记也是温暖的,却在爱情的基础上注入了很多现实的成分,虽然真实到残酷,但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处却依然是一种告慰的心情,使得平和而顺其自然的心态得到了充分的展现。此时,可以抛开文字,却无法抛开道德经的指引与存在,作者已经于无声中将一种高于爱情得失的哲学思想种植在了读者的心里,令人称赞。 因此,不难看出,古蒲的文章在语言和写作上均有着《道德经》存在的影子,甚至还闪现着道德经的思想,但却并不影响他谈论爱情。 尤其让人记忆深刻的是《意味着开始,意味着结束》里关于人生命题的探讨。“王者也好,乞丐也罢,欺骗也好,犯罪也罢,终极的都是从来处来,往去处去,只要心不死,爱还在,就不可能永远开始,也不可能永远结束。”从题记这几句简单的话语中,便为全文埋下了思考的线索。 “也许我活得很浪漫,有美酒、咖啡和俏妞,所以幸福的光芒照烁着;也许我活得太失望,有痛苦、贫困和骚狸,所以死亡的阴森笼罩着。年轻而略显苍老的我,总在告诫自己不要犯罪,一定得头脑清醒,真正意义上的与世无争,任它来的来去的去。不要犯罪,不要犯罪,不要犯罪……”发自内心的告戒,告戒自己的同时,也呈现出内心的呐喊。 “我们返归大自然,与禽兽为伴,沾染了野性,开始攻击已有的文明,也完成一次划时代的毁灭。在那不可知的弱肉强食的社会,在物欲横流的时空,众生保留着众生的骨架,仅仅骨架,其他的已经易主,又是无可奈何了—— 你停止你的 ![]()
评论人飞飞儿 发布于 2010/8/21 20:00:23
文友间的这种互相解读很有意义的呢,问好!
评论人刘来堂 发布于 2010/9/2 7:01:17
晚亭朋友的这篇评论很有味道,她的文字同样如同燃烧在隔岸的灯火,散发着温暖;而健康的评析,是文学发展的重要手段,希望多交流。
评论人南平 发布于 2010/8/15 11:07:35
呵呵,朋友,好久不见,但愿,远方的你一切顺利。很赞同:文学的必要性在于它对人类情感的教育,失去了健康情感的人是残废的。握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