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读书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 晚清重臣曾国藩是毛泽东和蒋介石一生崇拜的偶像,他以博学多才著称于世。他出生寒微,祖上世代务农,所以人们常说他自幼天资聪明,其实不然,他有一个感人的故事: 曾国藩年少时喜夜读,常至深夜。一个冬天的夜晚,他挑灯背诵一篇经典古文,当时,有一贼伏其家屋顶上,待人睡熟后行窃。等到半夜,贼仍下不了手,因曾国藩就一篇文章怎么也背不下来,把贼冻得浑身打颤忍不住而跳下地来,走进曾国藩的屋子,气得说:“我从来没有见过比你更笨的人,来,我背一遍你背的这篇文章。”说着,流利地背了一遍后气呼呼地走了。受此讥讽曾国藩没有气馁,仍坚持背下来才入睡。 这能说曾国藩聪明吗?简直无法想象!一代名臣少年时竟笨到能把贼气死的地步,笨到贼听得都背下了而他仍没能背下的地步!可反过来,我们不得不佩服他那种勤奋好学的态度,不得不佩服他那种锲而不舍的精神,正因他能做到这些,所以才走向成功。 说到勤奋好学,我们对爱迪生的“天才是99%的汗水加1%的聪明”更要相信了。 过去,时常听到如此抱怨的话:人家学习好是因为聪明,脑筋好,我学习不好是脑袋太笨了,天资不行!果真如此吗?我们不能否定聪明这一说,他们理解能力强,接受知识快,能在短时间里掌握新知识,但他们中的有些人往往又很自负的,他们不去复习巩固,这样容易得到的知识又会轻易失去。伤仲永的故事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仲永是个天才,自恃其才而不去努力,后终“泯然众人矣”。天资稍微差的人,他们对新知识会一时接受不了,这时会产生两种情况:一种人会失掉信心,不再学习,认为自己太笨了;另一种人却没有沮丧,反而以更大的精力去学习新知识,他们不厌其烦,多次攻读,直到弄明白为止。这种人学的过程中,因为屡次钻研,所以新知识到学会时已熟烂在胸,以后也会难以忘却。他们还要比天资聪明的人要学得扎实,学得透彻,这样一来,你能说天资不高的人就学不好了?当然,如果天资高的人再加上勤奋,那效果就不可限量了。曾国藩就属于天资不高中的后一种人,但他没有灰心,仍以比别人付出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功夫去苦读,一直坚持下去,直到取得了成功。 因此,天资高的人不勤奋不行,天资低的人不勤奋更不行。聪明的人如果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在学习上只是蜻蜓点水,水过地皮干,你再高的天资也不会进步的;而普通的人如果一开始就觉得自己有些差,在学习上勤奋不辍,“孜孜以求之”,你会在不知不觉中步步上升的。所以,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努力至关重要。 不知那位小偷是否知道他当年奚落的人就是曾国藩,他知道后应该感到无比惭愧吧,他的天资远比曾国藩要高得多,而自己却沦为梁上君子,他能冒着生命危险去偷窃,为什么不能去苦读呢? 学海无涯,学无止境,曾国藩这个感人的苦读故事应该是对我们各个阶层人都会有启发的。 ![]()
评论人夜半歌声 发布于 2010/8/30 11:45:14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