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女洞的传说
![]() 1、古地澧州 澧县古为澧州,素称“九澧门户”,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澧水中下游,洞庭湖西岸,是湘西北通往湖北、四川的必经之地,因澧水贯穿全境而得名。 “中华文明亿万载,澧州古城七千年”,澧县英才荟萃。自古周以来,有将军白善,楚相申鸣、汉将马伏波,到了晋朝又出了个尚书车胤,唐代诗人李群玉、元朝状元郝希贤、明朝户部尚书李如圭和工部尚书李充嗣、民国开国元勋蒋翊武等,车胤夜萤读书的故事可谓是家户喻晓,“一条寒玉走秋泉,引出深萝洞口烟。十里暗流深不断,行人头上过潺湲。”这脍炙人口的诗句就出自唐代诗人李群玉之手。澧县还曾是屈原行吟之地,范仲淹求学治学之所;南宋杨幺、钟相、明末李自成、清代洪秀全等均曾鏖战澧州;作为贡献了两千英雄儿女的革命老区,这里还曾是红军征战驻守的重镇,贺龙曾任澧州镇守使,周恩来、任弼时、王震、廖汉生、郭沫若等也曾辗转于此,从事革命活动。近处的风流人物就不一一细说了。 2、风水宝地 出澧县城往西北方向沿302省道线走45公里,便可看见一座美丽而神奇的山脉。这山脉,背靠武陵崇山峻岭,虎视洞庭沃野千里;蕴涵数千载历史文化,满藏几十处奇妙景观。这就是天供山,一座养在深闺待人识的宝库,一片曾经闻名世界而无人开发的处女地。澧县的山区就从那里开始,山上树木茂盛,云雾袅绕,鸟语花香,属于省级森林公园,海拔399.2米,远望峦峰层叠、奇石突兀、云蒸雾腾。天供山森林公园扼江南之咽喉,既是长江之南通往祖国西南第一州——澧州的腹地,又可俯瞰广阔无垠的澧阳平原和八百里洞庭,乃是一块上好的风水宝地,是神仙眷恋的地方。 山的上下周围,有很多怪洞异石,其中,座落在西北山脚深谷中的“仙女洞”,可称得上是洞中之首,就位于天供山森林公园管理处附近,传说是董永与七仙女幽会的地方,由仙女洞、仙女洞牌坊、遇仙桥、接子亭、碑林、香炉等景点组成。仙女洞分为上、中、下3层,层层相通,洞内宽阔深远,流水潺潺。钟乳石千姿百态、分布奇特,且与神话传说形神相符,惟妙惟肖。 3、仙女何许人也 传说很早的时候,(如今也无法追溯具体的年代,)天上玉皇大帝的第七个女儿是他最疼爱的女儿,天宫里的神仙都叫她“七仙女”,她人也生得最为漂亮,心灵手巧,早晚天上的的彩霞最好看的部分,就是七仙女织的。 七仙女的姐妹在天宫里过着无忧无虑、安分守己的生活,她们专心讨好父王,好早日取得正果。她们要的不仅是长生不老,还有愈发美丽的容貌和婀娜的身姿。七仙女好似与众不同,常满怀心思地俯视人间,看人间的冷暖、爱恨情仇,特别是男耕女织的情景深深吸引着她,她把满腹的惆怅和向往都绣在彩云里,把内心的秘密都织成飘逸的云朵,借以抒发自己的心事。 有一天,她注视很久的董永母亲生病去世,贫穷可怜的董永孤独无助地守在母亲的遗体旁痛哭不已,他哭母亲离他而去,哭自己无能给母亲一副棺材让她如土为安,七仙女见了心存悸动,难过不已,动了离开皇宫的念头,私自下到凡界,化作一个普通的女子悄悄帮助董永料理好母亲的后事。 至此之后,她一发不可收拾,经常趁姐姐们玩耍的时刻偷偷来到凡间与董永相会,因爱恋董永的善良与勤劳,日久生情,胜过天上的神仙,干脆不再偷偷摸摸,与凡人董永成了亲。后被玉帝发现,玉帝的女人王母娘娘大怒,将织女抓回天庭,留下一双尚在襁褓中的儿女,硬是将一对恩爱夫妻活生生拆散。 4、再次下凡 七仙女被抓回天庭之后,继续为王母编织彩云。所谓天上一日,地上一年,转眼,七仙女回到天上已经有七七四十九日,她只能在天上眼睁睁看着董永一点一点变老,自己的一双儿女也被王母娘娘施了法术,不知道藏到哪儿去了,她只能每日对着青灯枯坐,痛苦得已经不会掉眼泪。 一日傍晚,天边突然电闪雷鸣,好看的彩云刹那间变成阴森的黑漆颜色,七仙女预感事情不妙,这个时候,她身边的贴身侍女悄悄把她拉到一边,神色慌张地说:“姐姐,不好了,你母后为了彻底打消你眷恋凡间的念头,刚才命令阎王去收董永的命了。”七仙女深知母后飞扬跋扈的性格,知道董郎的劫数到了,眼睛流出两行鲜红的眼泪。 七仙女闻听董郎离开了人世,悲痛万分。为了表达对董郎的忠贞,她再次偷下凡界,将董郎葬在他母亲的坟旁,为他披麻戴孝。五七过后,她决定去寻找自己的一双儿女。 因为董永生前贫困,家里的几间茅草房因年久失修也变得破旧不堪,仙女本来有法术可以变得豪宅,但那都不是他们作为夫妻居住的地方。再说七仙女为了躲避天兵们的七寻八找,藏进了天供山的那座洞中。 5、隐居生活 董郎离开了人间,但他们孕育的儿女尚在人间。七仙女是神仙,无论岁月怎样沧桑,她的娇好的面容都不会改变。然而,她的一双儿女照此推算也都进入了暮年,若尚在人世,怕是早就婚配生子,子又生子了,自己都是做姥姥的人了。 为了觅得爱情的延续,寻得自己的血脉子女,七仙女只得过起平常百姓的生活,与当地的农民没有什么两样,穿着朴素,每日粗茶淡饭,早晚对着青山纺线织布,白天趁天兵们休息间隙便出洞下地劳作。那是她和董永曾经开垦出来的荒地,如今物在人非,七仙女想来都是悲哀。她出门都戴着硕大的斗笠用围巾将自己的脸包裹的严严实实,惟恐天上的母后和父王再次发现自己捉拿归去。 七仙女并没有向当地的人们说明自己的身份,只是说自己是从很远的地方逃亡而来,前来寻找丈夫儿女的。好在这里的人们善良,让她安心住在山洞,很快,他们就成了和睦相处的邻居。 6、隐匿 仙女来到凡间,时刻不忘凡间受苦受难的人们,尤其是象董永那样子的单身汉子,更是关怀体贴。 那样的体贴关心还不能过于张扬。在封建社会,男女授受不亲,何况是一个单身的、长得如花似玉的女子。 仙女为了省去许多不必要的麻烦,扯下天边一块最丑陋的云,给自己做了套灰不溜糗(方言:不好看的意思),然后又悄悄返回天庭,企求太白金星赐给自己一颗驱老的神丹,服下之后变得老态龙钟,和山里的老妇没什么两样。 太白金星的那颗神丹若是人吃了便会长生不老,但若是天上的神仙吃了,修行多年的法力就会逐渐僵硬,要想不让自己的法力消遁,需要每日饮天庭花园里草尖上的露水才能保住性命,否则,用不了多长的时间就会心态枯槁,作化一片灰烟。 仙女一心想在人间寻找自己的一双儿女,知自己在天的寿命尚有百日,那么在人间一世就够了,再说,在凡间活得再长也没什么意义。 7、修祠堂 天供山原本是一片原始森林,百年前这里才有百姓在此安居乐业,都是从五湖四海逃难的人们,以各自的姓氏建立祠堂。 仙女生前的丈夫董永本来也不是本地人,不过是从湖北那边到这里打长工的男子,并没有固定意义的家,外出打工也带着老母。所以,董永在天供山也不能认祖归宗。 仙女心想给董家修个祠堂,但修祠堂不仅需要大量的财物,当地的霸主也不许一个外来妇女随意修建祠堂,处处为难仙女。 仙女万般企求那个霸主,霸主以挑衅的口吻对仙女说:“要修祠堂可以,除非你给我摘下三颗天上的星星,否则,我就要封你住的那个山洞。” 仙女要摘天上的星星真是太容易了,但她不能那么做,只能凭借自己的智慧来对付那个霸主。她到自己住的山洞里凿下三颗鸡蛋大小的石头,然后拔出头上的发簪,用发簪在石头上画了一道符,那三颗石头顿时变得闪闪发光,比天上的星星都要闪亮。 8、胡一霸 仙女来到霸主的山寨前,老远,霸主的狗腿子就发现了仙女手上的三颗石头,钻石一般耀眼夺目。霸主见仙女果真摘下了天上的星星,那可是无价之宝,价值连城的宝贝啊,顿然心生鬼计,想占为己有。仙女早就知晓霸主有那么一招,不动声色地将石头交给他。石头一到霸主手中马上黯然无光,又变成三颗普通的石头。霸主恼羞成怒,要处死仙女。仙女神情坦然自若,说,这三颗宝石是玉皇大帝昨夜托梦给我的,只有心地善良的人才配拥有它们。这三颗宝石就是专门来对付你个无恶不作的坏人的。 霸主不懈仙女的话语,轻蔑地扔掉那三颗石头,哪知那三颗石头不仅没有掉在地上,反而长到了他的脸上,怎么拔也拔不下来,而且每拔一下,石头就长大一点。霸主这下慌张起来,向仙女跪地求绕,企求她想办法求求自己。 仙女说:“这是老天对恶人的惩罚,你若想活命,就要改恶从善……” 那个首霸姓胡,叫胡瓜,大字不识一个,却有着金山银山,那些不义之财都是抢劫来的,养了许多的小混混,相当于一个山寨王,在山上无恶不作,气压百姓是长有的事情,稍微有点姿色的女子,只要被他瞄上都逃不过他的魔掌,至此,山里的百姓真是苦不堪言。 9、认祖宗 仙女为当地的百姓除了一害,纷纷对她刮目相看。很快,建祠堂的地点选好了,地点就在仙女住的山洞前面不远处。修祠堂用的材料,百姓们李家送来几根木材,张家送来一车石材,王家出动所有的劳力,不到一月,董氏祠堂就修好了。仙女给董永的母亲作做了牌位,还凭着以前也董永在一起生活的记忆编写了董氏家谱,把董家祖宗一一供在祠堂内,从此,董家仙人就在此落地生根。仙女也完成了一项伟大的任务,心也轻松了许多。 仙女为了报答百姓们,给每家每户的小孩子都做了一双老虎鞋。那鞋子可不是一般的些,穿在脚上,即使是单人一人,也不怕野兽的袭击。当然,百姓们都不知道那鞋子的妙处,只觉得那鞋子是自己无论如何都做不出来的,穿着走起路来十分舒服,无论走多远的路,还是和新的一样。仙女还给每家的婆娘编织了一条头巾,妇女挽在头上全身舒服多了,走路都是轻飘飘的,背着背篓走路脚下好似生风的感觉。男子每人得到仙女的一可烟斗,劳作之后抽上几口水烟舒服极了,顿时困乏全无。 百姓们更加敬重仙女了,有事没事都来给仙女请安,久而久之,山洞前的董家祠堂成了百姓们朝供的地方,他们把董家人当神仙一样供了起来。 10、平起生祸 天供山的百姓在那里生活了一辈又一辈,都把七仙女当神仙一样看待,再也没人去追究七仙女的来历和根源了。而董永的后人,仙女可谓是历尽千辛万苦都没有任何音信。 仙女好似习惯了山洞孤独而平凡的生活,对当地的百姓们有了深厚的感情,虽然她时常想念在天上的父王母后,但若返回天庭,将来面临的惩罚是不可想象的。就那样,天供山一带百年来在仙女的庇护下也风调雨顺,百姓都过着风平浪静的生活。 明朝末年,天下大乱。天供山也没能逃过接纳,百姓们因为战争过着民不聊生的日子,那些官僚和恶霸又如雨手春笋般卷土重来。穷苦人再也不甘忍官僚地主的欺压,纷纷起来造反。天供山周围十里八乡的乡民自愿组织起来,推选七仙女为这个组织的领袖人物。七仙女带领百姓操练兵器,增加体质,加强对抗敌人的能力,组织成一支有纪律有规矩的武装力量——百姓抗战团,仙女住的山洞就成了抗战团的大本营。仙女带来百姓砸官府,抄私仓,分衣分粮,使明朝地方统治者十分恐慌,派了大批官兵前来镇压。 11、神仙现身 七仙女在这样厌倦的形势下不再隐瞒自己的身份,有很多时候都私自潜回天庭,求得自己的姐妹帮忙。姐妹们深知小妹的性格,劝阻是没有用的,只得依着小妹的性子来,暗地里通过各种渠道帮助七仙女抗击敌人。虽然七仙女不再隐瞒自己是神仙的身份,但她不能说自己就是玉皇大帝的女儿。她们的秘密汇合地点就是董氏的伺堂,土地爷也山神纷纷出来为仙女们出谋划策,通过自己的法力制造兵器等等,七仙女心里十分感动。 官兵们象蝗虫那样密集在天供山四周,山上的树木都被那些强盗土匪们践踏得不成样子,几乎没有一户人家还有完整的住房,百姓们不能上山打猎,不能下地耕田,吃树皮,啃草根,大人饿得皮饱骨头,还要竭尽全力迎接战斗,小孩饿死不少。 七仙女看在心里疼在眼里,毕竟,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天上的神仙姐姐们不可能随时随地出来帮忙。七仙女只能躲避敌人的眼线乔装趁天黑,月高风清的晚上到遥远的山区为百姓寻找食物和治病的药物。 尽管如此,山里的百姓死的人还是不计其数。曾经一度人气旺盛的董家伺堂也变得冷冷清清,但尽管如此,伺堂内的每一物都十分的干净,这令仙女很是诧异。晚间,董永托梦给她,说他们的一双儿女早就在她被捉回天庭的时候病死了,叮嘱仙女还是早早返回天庭,求得父王的原谅,过回神仙的生活。 12、梦醒红尘 仙女醒来自知是梦,但对梦中的情景是深信不疑。不错,董永和孩子们都不在人世了,但天供山的百姓还在,董氏伺堂还在,她生是董家的人,死也是董家的鬼,是天供山的百姓们让董家祖宗有了息身之地,就凭此举,仙女都要报答天供山的百姓,把那些官僚兵匪们赶出山区。 仙女因为一场梦境,带领百姓抗战的劲头就更足了。她索性恢复了仙女的原貌,穿着虽然朴素,但依然抵挡不住神仙的美丽和善良。百姓们见到七仙女的样子,都以为是自己的眼睛看花了,那个天仙似的女子怎是如此的漂亮,楚楚动人。然,就是那样莲步生风的女子却有着男子都少有的刚强和坚韧,在山洞生活那么多年,虽然在前不久知道她是山里修道成正果的神仙,却从来不知这个女子是如此的美貌。 仙女之所以恢复神仙的装扮,是想对那些淫猥的官兵们施展美人计。很快,仙女就通过巧妙的手段打进了敌人的内部,趁机杀死了敌人最高头目。这下,敌人的部队群龙无首,战争陷入一片混乱之中。 13、奋勇杀敌 一次,乡民们与官兵周旋,加上敌人的援兵,官兵势力太大,乡民们不得不躲进了仙女洞中。官兵追到洞边,面对着阴森黑暗的石洞不敢往里面走,只好从山上吹来了树木杂草,架在洞口,还搬了四五架风车,边烧边往洞里扇烟。一瞬间,浓烟滚滚,熏黑了岩石洞壁,一直熏到了人们藏身的地方。眼看着上千人不是被熏死就要被逼死在洞中,乡民们顿时慌乱起来,不知如何是好。 这个时候仙女正在从天庭搬救兵返回天供上的途中。玉皇大帝答应了女儿的恳求,但也提出一个条件:等平息这场战争,七仙女必须回到天庭面壁受罚一千年,不得与外界有任何联系,不得与姐妹们和其他人有任何接触,若是再有动凡心的念头,就要抽其筋,叫她求生不得,求死不能。仙女忍痛答应了父王的条件。 慌乱中不知是谁喊了一声:“我们向七仙女求救吧!”一句话说出,提醒了一洞子人,大家都不约而同的掉转身子,纷纷仰望天上的天兵天降,他们知道是仙女搬救兵来了,都面朝洞的里边跪下,上香的上香,敬贡品的敬贡品,不大一会就摆好了一个祭台。 人们一拜七仙女“玉体康泰”,二拜七仙女“降旨救灾”,三拜七仙女“神福万代”。三拜过后,果然听得洞中响起“嗡嗡”之声,一眨眼的功夫,就隐约感觉到有一阵凉风从里面吹来。刚换过一口气,那凉风陡然增大,变成一股强劲的风,掠过人们的头顶,一直向洞外吹去。风越吹越大,越吹越急,一会儿就吹光了满洞的烟雾。人们寻着风声,往洞口涌去,只见风到洞口,象发了狂似的,吹散了洞口的火堆。柴火随着风势马上四散漫延,烧向山腰,烧向谷底,烧向官兵的营地。倾刻间,狂风呼呼,烈火熊熊,跑不脱的是那些官兵官将,听不完是满地垂死挣扎的嚎叫。乡民们借风助势,乘火冲杀,没有烧着的,也无法能逃脱乡民们的追杀。 14、百姓得救 乡民们得救了。十几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在老年人的带领下,抬着整猪整羊,高举桐油火把,来到洞中寻找仙女道谢。大家一边走,一边轮流呼叫:“七——仙——女——”,“七——仙——女——”,走啊喊啊,三天三夜过去了,还是听不到仙女的回声。大家还是不死心,吃过干粮,喝过洞水,抬着猪羊,继续往里走。走着走着,不知不觉来到了一块宽敞的地方。大家抬眼望去:石床、石桌、石凳、石盆、石灶、石碗……一切生活用品应有尽有。“这不是仙女住的地方么?”大家高兴极了,放下猪羊火把,又向四面喊了起来:“七——仙——女——”,“七——仙——女——”喊声在石洞中回荡着,冲出洞口,把洞外的山谷也震动了,跟着叫起来:“七——仙——女——”,“七——仙——女——”那回声经久不息,一山传一山,一岭接一岭,传来传去,又传回了洞中。洞里的人这才醒悟到:凡人是见不到仙女的面的。于是,大家重新抬起猪羊,由老人们指点,就在那些石床石桌石灶上设起祭台来…… 15、不能忘却的纪念 几百年过去了,现在,当你走进仙女洞,你首先便会看到满洞漆黑的岩石。据说就是那时被熏黑的。进到洞中,你会听到满洞的“嗡嗡”之声从四面传来,那是人们当年呼唤七仙女的声音在洞中留下的回声。进洞大约两三百米左右,仙女床、仙女桌、仙女灶等遗迹至今仍然存在,吸引着不少游人。人们每到这里,心中都会对仙女慕然起敬。 天供上的人们过了一年又一年,在山林间生活了一辈一辈,为了纪念传说中的“英雄”,在各级政府的带领下,把仙女曾经频繁活动的山区繁茂起来,建成了森林公园,把仙女曾经居住过的山洞重新修整了一番,开放成旅游景点,一是为了纪念,不忘却仙女的恩德,二是为了大家共同的向往——在人间也有仙景,每一个有情的男女都可以找到自己的神仙眷侣,相守一生,相爱一生。 (注:部分内容取材于澧县民间故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