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诗词韵律的表面研究》的探讨
——回复净海莲风关于我《诗词韵律的表面研究》的质疑
![]() 评述某件事或者说定义某种理论应该相对断章取义点,切入点少,概括却显得精髓。写《诗词韵律的表面研究》其主要目的是指导现代人在仿古诗歌的创造,当然这好像吹大了点,就说是总结前人的理论,推陈出新定义现今在仿古诗词方面因遵守的规则吧。 诚然,静海莲风能在文中指出我相对文章中某诗某句中所压的韵是符合《平水韵》某条规则,这种认真严谨的治学精神令泽么郎杰感动。开个玩笑,你的文章如果是“爷爷”的话,我的文章可能只算得了“孙子”辈的了,虽然我先于你创作。孙子学的文字是简化字,爷爷在孙子面前批示说:“汉字从甲骨文金文演变到小篆到隶书到楷书到行书先后经过6000年历史,你如今写的是什么玩意儿?这是不符合规则的!”孙子如果是女的,穿了比基尼经过爷爷处,爷爷批示说:“元朝的时候,女人是连露肚脐都不能露的,你实在太大胆无知无耻了!”孙女反驳说:“迂,现在已经是21世纪了,你的那些思想也该更新换代了!”。 说到诗词韵律上同样,我在下笔的时候自然也是知道如汝所说“唐诗、宋词的韵律参照的标准是当时社会的官方语音(统称“古音”或“唐宋音”)而不是现代的普通话,其发音和现代普通话有着较大的差异。”“西元一九五六年二月六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中明确规定现代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既然说“唐代以前的诗歌一般称“古诗”或者“古风”,平仄音韵句式等方面没有固定限制;初唐以后逐渐完成的近体诗(通常分为绝句、律诗两类)则有严格的格律要求,其押韵要求一般参照《平水韵》。”但前面又强调说“唐诗、宋词的韵律参照的标准是当时社会的官方语音(统称“古音”或“唐宋音”)而不是现代的普通话,其发音和现代普通话有着较大的差异。”既然各时代的语言有差别,那不知为何在《菩萨蛮·大柏地》、《出太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汝都拿《平水韵》作考量的标准?你这样相当于反复把自己推到又爬起来继续把自己推到前的话题。说A后在说B时就忘了A的作用,而又一下跳到到了D。逻辑好像不对。 罢了,有异议在探讨。实在不好意思,最近很少上网,以致回复的如此迟慢,见谅! ![]()
评论人晚亭 发布于 2010/11/9 12:11:54
一直忘记和你说,未征得你的同意就将文章标题更改了,将之前的标题做了副标题,呵呵,见谅。祝文字快乐,问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