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站长邮箱
最新消息:

你的位置:首页>散文频道>散记人生>写给藏族作家阿来

写给藏族作家阿来
  作者:泽么郎杰 发表:2013/9/15 10:00:58 等级:4 状态: 正常发表 阅读:1602
  编辑按:语言是一个民族文化延续最重要的一部分,是不可抹杀的。抛弃了语言,民族文化也将失去很好传承。在民族文化不断被遗失的今天,保留并且发扬民族语言才是明智之举。
  
  阿来先生:
  吉祥如意。愿您一切安好。
  2012年秋季曾有一次造访四川作协特意去寻找你,遗憾你出国不在。此次前来,听门卫说你出了门,没在作协。意西泽仁也是我熟知的一位作家,这次本也打算去找找他,但他已经退休,如果收到这封信,请也代为转达我如下所言,将十分感激。
  我之所以两番前来,实在是有重要的事情想相商,而与我个人无甚关系。我是九寨沟人,与马尔康共属阿坝州,所以我们大概也算得上是老乡。在我读中学的时候,你已经成就斐然于文坛,四处大小书店都有你的书出售,《尘埃落定》还改编成了电视剧,我曾看过。迄今为止,藏族人在文学上的名声,大概就以你为最著名的了,庶几可以成为藏人历史上的重要一笔。但可惜得很,我几近痛苦地意识到,在藏区的很多地方都已经取消或者即将取消民族语言文字教育。这在全国各个少数民族地区都是一种趋势,而在藏族亦莫不如是。九寨沟是长养我的地方,所以对那一带的风俗传统之日渐流失便尤其有切肤之痛。纵观中国历史舞台上各民族与相关文化之形成与消亡、变异与被同化,认识到民族间的渐趋统一,本来是一种历史潮流。然而身为血液、灵魂里烙印民族印记的藏族人,看到在一些在藏区——特别是嘉绒地区——教授藏文的学校、机构居然如此之稀少,发自内心地感到十分忧虑。
  我2011年去湖北民族学院上大学至今遇到过很多各民族的朋友,对于多数人来说,从他们身上我几乎感觉不到与汉人区别之处,而且我了解到有的民族的语言都早已被当地汉语方言所替代,文化艺术也只能在舞台与博物馆里才方有踪迹可寻,但却又是经过扭曲夸张的。当然我并不是要反对什么,只是环顾当今中国的纷乱环境与极度浮躁功利的人心氛围,感到“同化”,不仅是指同化语言与习俗而已,——语言按理说不是最重要的,但一个民族倘若没有自己的文字语言,那么它的文化要靠什么来承载呢?所以消灭语言文字,实在是亡族灭种的策略。
  想必先生一定了解,语言文字,是民族文化之载体,是一千年前的格萨尔王在一千年后仍然被说唱艺人广为传唱,米拉日巴道歌、仓央嘉措情歌至今脍炙人口之保证所在。我虽并无鄙薄其他民族的意思,但谁都可以了然,在文化趋近的道路上,强势的吞并弱势的,没有生命力的被具有生命力的取代,这是个常识。
  然而经过客观地比较,虽说藏文化只是东方文化的一部分,而且是外来文化,但孰能下定义说,它是没有生命力的、不能对这个世界的和平发展做出它积极的贡献?除了妄自尊大、愚昧无知的人,是没人敢下如是论断的。
  关于这一点,以宗教为核心的藏文化对这个世界做能起到的作用,相信是有目共睹的,无可置疑。一方面,言繁冗则多漏缺;另一方面,有难以尽言与不敢言者,冀望先生可以体会我的用意。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此世所共通。所以请问问吧,《尘埃落定》当中的主人公(嘉绒十三土司之一)曾经策马路过的地方,格萨尔王曾披坚执锐战斗过的故乡,那里的藏民们是否还能意识得到:这个畸形国家不正常的时代潮流正在一步步地吞没着我们的道德与良知;而在一个缺乏道德的工业国家,必然人人争权夺利、易粪相食。世道之浇漓至极,使不忍细看。纵使这个国家可以把飞船送上外太空、部署得了越洲打击的导弹武器,竟然还是有那么多为数庞大的群体——所谓“国家的主人”——年少时读不起书、老了又无人赡养,更不用谈有的人操劳一生,死了却连一块墓地也买不起。巨大的骗局笼罩在我们头顶,已经使人难辨真假。我觉得在这样的环境氛围中,人人都太相像。当我混入人群之中,简直都难以确证自己的存在。
  欣慰的是,我有个藏族人的身份、为藏族人而努力终生的梦想、有良知也有信仰、不以钞票当做人生价值的度量标准,这一点让我与那熙攘的人群稍有差别,庶几可以用来勉勖自己。
  我并无贬低他人抬高自己或者鄙薄其他民族的意思,并且我很想申明这一点,“文化高于血统。”不管你是来自纽约、北京、还是来自其他星球,只要价值观念相类——也就是说,只要心存人道与自由,我们便已经是同胞。每位个体都有拒绝堕落的权利,而每个民族也更有拒绝被取代的自由。我们今天狂抛乱丢自己的根基,为此付出的代价就是沦为禽兽之域的同谋。虽然我深有人微言轻之感,但重要的是我对自己的民族仍然有十足的信心,所以我才打算把普及民族语言文字作为毕生的事业之一去全力以赴。现在,我们希求如先生这样有影响力的藏族名人与开明人士的支持。
  言不能尽意,惟望先生的好消息。
  祝安。
                                                                          泽仁朗杰2013年4月16日
     
分享:
责任编辑:风飘何处
网友评论只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用户名:密码:
本文共有 篇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