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解“善本”的一般含义
![]() 本来以为“善本”就是善良的本质的意思,但后来听了由方文山作词周杰伦作曲并演唱的《本草纲目》中唱到“练成什么丹揉成什么丸,鹿茸切片不能太薄,老师傅的手法不能这样乱抄。龟苓膏云南白药还有冬虫夏草,自己的音乐自己的药份量刚刚好,听我说中药苦抄袭应该更苦。快翻开本草纲目多看一些善本书。”才恍然大悟地说,他爷爷的,原来善本是一个名词啊!不是善良的本质的意思。 经了解,善本最开始是指校勘详细严谨,刻印比较精美的古籍。后来也指称刻印时代久远,留存的少的书籍。各个时代由于对分辨书籍是否属于“善本”的标准不尽相同,因而在不同时代归纳和收存的“善本”随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换,但书籍“年代较为久远”是历代收藏家唯一不变的辨别标准。善本必然是旧本,而抄写、刻印年代较近的只能算是普通书籍。晚清时藏书家丁丙在其《善本书室藏书志》中明确规定凡属善本者,必符如下三条件:1、旧本;2、旧刻或旧抄;3、精本。到了民国时曾一度出现凡是旧刻,不论是否精本都归入善本的范围的现象。直到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善本书总目》的编纂过程中确定善本书的收录标准和范围时,即"三性"、"九条",这种表述算得上是不同时代对善本的解释最为详细的准确的: 1、元代及元代以前刻印或抄写的图书。 2、明代刻印、抄写的图书(版本模糊,流传较多者不在内)。 3、清代乾隆及乾隆年以前流传较少的印本、抄本。 4、太平天国及历代农民革命政权所印行的图书。 5、辛亥革命前在学术研究上有独到见解或有学派特点,或集众说较有系统的稿本,以及流传很少的刻本、抄本。 6、辛亥革命前反映某一时期,某一领域或某一事件资料方面的稿本及较少见的刻本、抄本。 7、辛亥革命前的有名人学者批校、题跋或抄录前人批校而有参考价值的印、抄本。 8、在印刷上能反映我国印刷技术发展,代表一定时期印刷水平的各种活字本、套印本,或有较精版画的刻本。 9、明代印谱、清代集古印册,名家篆刻的钤印本(有特色或有亲笔题记的)。 此外,对于较为稀有的古籍的指称,还有独本和珍本。独本,顾名思义,就是国内罕有其匹,独一无二的书籍,此类即使算不上是善本,也是很为珍稀的,尤其是那些历史文化价值、反映特定时代学术、思想的书籍。珍本,自然就是指珍稀的精本,而判定时“年代久远”是否也要考虑到,就没统一的标准了;年代久远的,虽然珍稀,但却不见得校勘精优、内容富有参考或研究价值,所以珍本和善本并不能一概而论。 ![]()
评论人晚亭 发布于 2010/11/24 19:59:57
好一个“善本”的解析。问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