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站长邮箱
最新消息:

你的位置:首页>杂文频道>饭余茶谈>由东西方文明发起地牢骚

由东西方文明发起地牢骚
  作者:梓丹苑 发表:2010/11/23 16:14:23 等级:4 状态: 正常发表 阅读:2158
  编辑按:一个民族的信仰,不但有着信念的支撑,还有着几千年文化的传承。其实,东西方均有不同的优势,只是表现在不同之处罢了。文字还有展开的力度。欣赏。
  
  中国人有没有可能改变饮食习惯,学着西方人拿刀叉吃沙拉啃面包?——恐怕华夏文明再进化上几万年,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也决然不会舍弃筷子;舍弃夹菜这个祖代相传的娴熟动作。
  
  为什么说这番话?感想从何而来?
  
  说来话不长,大约两天前,看了海博名士漫步时光的一篇博文《当情人变成朋友》,我很欣赏吴君的文笔,几乎看完了他空间的所有博文,算不算铁杆粉丝?
  
  感触缘于文章中的一段文字。摘录如下:
  
  “做不成情人,在亿万人中相识的缘分还是值得珍惜。何况,当初的互相吸引,必然是彼此都有让你认同的地方,这些地方依然存在,就是做朋友的基础。如果能在某些节假日或特别的日子里互道祝福,也是件挺温馨积极的事情。
  
  在对待这个问题上面,西方人的方式和心态要比我们豁达的多了。别说是旧情人了,就算是结婚后闹的天翻地覆,两个人分手了,那还算是朋友,说不定关系比以前融洽。”
  
  其实,文中表达这个意境是很好的,中国人也有“一笑泯恩仇”的豁达,有些思想,可以说是全人类共通的。是不是人类从爬行动物进化到能站起来走路的过程,心灵也希望进化一定的高度?
  
  细想,情人变成朋友,这种藕断丝连,“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感纠结,在中国社会似乎又走不通。旧情人和枕边人形同冰炭,如何融合?不是旧人笑,就是新人哭;或者,反之;或者,两者都哭;能使两者都笑,除非你是金庸杜撰出来的韦小宝!
  
  “坚贞”和“暧昧”天生一对仇家,狭路相逢,你怎么摆弄出“和谐”?你怎么能使饮泣声和欢笑声碰杯?
  
  中国人几千年的文明史沉淀下来的思想,岂能说破冰就破冰?释怀就释怀?你喝的是黄河水,写的是方块字,读的是圣贤书,唱的是东方红……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对的,西方当然有很多“精华”,可惜有些即便明知是“精华”,你若取之,也如饮砒霜——华夏血统不允许。当然,这里不存在孰是孰非的问题,各有存在的合理性,只是说,鸡走鸡道,犬走犬道而已。
  
  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染色体和基因,都有其所要保留的东西。譬如说刀叉是万万不能替代筷子;面包沙拉也万万不能替代大米高粱;哈利波特也万万不能替代哪吒;巴黎圣母院的钟楼怪人也万万不能替代济公活佛……
  
  又是一篇牢骚话!
  
                                                                         2010年7月8日星期四
  
分享:
责任编辑:时光尽头
网友评论只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用户名:密码:
本文共有 篇评论
评论人米田 发布于 2010/11/26 15:40:34  
言之有理!问好!祝多发些有益的牢骚!
评论人晚亭 发布于 2010/11/24 19:58:57  
“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染色体和基因,都有其所要保留的东西。譬如说刀叉是万万不能替代筷子;面包沙拉也万万不能替代大米高粱;哈利波特也万万不能替代哪吒;巴黎圣母院的钟楼怪人也万万不能替代济公活佛……”说得好。祝福文字快乐,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