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站长邮箱
最新消息:

你的位置:首页>杂文频道>焦点争鸣>取消书号有利于文化的繁荣

取消书号有利于文化的繁荣
  作者:天涯牧马人 发表:2011/3/9 20:13:42 等级:5 状态: 阅读:2362
  编辑按:一个很不错的建议。作者从实际出发,在逐一列举书号存在的诸多弊端之后,得出放开书号利于繁荣中国出版事业的论断,这个建议值得思考与深究。推荐欣赏!
  
  近几年,中国大陆的管理机构对多数出版社一直实行书号发放的总量控制。一个编辑一般全年平均发放5个书号。这种管理模式逼出了以下的不正常现象:
  不少出版社一到年底就为书号不够用而发愁。有些书因为没有书号只好推迟到第二年出版;
  有的出版社干脆对编辑实行经济责任制,要求5个书号全年创收8万元或10万元。一些读者面较窄专业性较强的书稿,学术价值再高也没有社愿意出,除非交很高的赞助费;
  一些作家学者的多卷本文集用一个书号出版,只能整套出售,不能单卷购买,也没有单卷定价;读者要想有选择地购买十分不便;
  一些出版搞作者自费出书,十个作者的十本内容不相干的书共用一个书号,最后标以整套定价,显得不伦不类;
  出书品种的限制推动了书价的上扬,一本20万字左右的书,前些年定价还在20元以内,现在已经向30元逼近。虽然明令不许买卖书号,但出版社和民营书商的合作一直存在,一个书号一万五以上是实际存在的行市。如果放开书号,图书的定价应当有一个下降的空间。
  凡此种种现象都说明,控制书号对于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的发展和群众利益都是不利的。
  本来,书号的资源是无限的。除了中国大陆之外,还没有听说哪一个文明国家实行书号控制。也从来没有哪一个国际组织对成员国搞书号配额。我们国家在90年代以前也不曾控制过书号,一般都把图书品种的增多当作出版业繁荣的标志之一。现在的做法,是自己给自己缠裹脚布,自己限制自己的生产力,是管理部门设租,给处于出版行业一线的编辑人员经营人员徒增烦恼。
  也许有人会说,不限制书号,会增加读者负担。我觉得这个理由是不成立的。这和报刊整顿不是一码事。一些党政部门滥办报刊,利用权力向基层群众实行强制性摊派,损害群众利益,当然应当整顿。在图书发行领域,也有权力摊派现象,当在整顿之列。但这种现象不是靠控制书号能够杜绝的。相反,有本事利用权力搞摊派发行的人,在目前格局下也不愁弄到书号。而受到控制书号负面影响的,基本上是自费购买图书的作者、编者和读者。
  放开书号,并不涉及立法层次,只是行政层次的小改小革,就能收到释放中国文化创造的活力,繁荣中国的出版事业,推动图书普及等多方面的效果。
  
分享:
责任编辑:时光尽头
网友评论只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用户名:密码:
本文共有 篇评论
评论人钟羿 发布于 2011/3/14 19:37:33  
赞同作者观点,不合时宜的制度,迟早会被新时代的浪潮冲刷的干干净净。谁也阻挡不住社会的进步。顺应时代,促进文化繁荣才是明智之举。
评论人飞飞儿 发布于 2011/3/14 19:54:45  
不太懂,但是赞同作者的观点。
评论人运涛 发布于 2011/3/19 20:27:04  
图书有偿卖号是出版业的“大蛋糕”,恐怕他们不会心甘情愿地放弃。
评论人守望散文小组 发布于 2011/3/31 17:09:22  
[推荐]守望文学网2011年3月优秀散文作品集锦 http://www.sw020.com/swform/dispbbs.asp?boardid=4&id=9481
评论人香奈儿 发布于 2011/5/9 12:47:29  
赞同这样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