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站长邮箱
最新消息:

你的位置:首页>散文频道>行走笔记>【春之主题征文】春采枸杞头

【春之主题征文】春采枸杞头
  作者:踏雪寻梅 发表:2011/3/27 23:20:47 等级:4 状态: 正常发表 阅读:2404
  编辑按:为公平起见,参与征文活动的稿件暂不做评论。感谢您对守望文学网的支持,问好!
  
  很喜欢听《北国之春》这首歌,但一直对歌词里“城里不知季节已变换”这句话闹不明白。在城里生活久了,才发觉城里人对季节变换的确没有乡下人那么敏感。第一场秋霜、第一抹春绿肯定是最先被乡下人看到的,因为他们最贴近自然。
  周末一大早,母亲打来电话叫我回乡下去采枸杞头。到了枸杞地,我才发觉春天真的来了,枸杞树最先把春的绿意带进了我的视野。家乡虽然种植枸杞很多年了,但并没有人去食用枸杞的嫩芽,我比乡亲们多读了几本书,知道了枸杞的嫩芽就是“枸杞头”,是一种很有文化气息的乡野菜,便“附庸风雅”,也想采食枸杞头了。当我头一次告诉母亲要吃枸杞的嫩芽时,她很诧异:“现在又不闹饥荒,那东西有什么好吃的?”我便给她讲了一大通吃枸杞头的典故。母亲没有文化,但她很尊重文化,虽然听得一头雾水,但还是按我说的做了:采来鲜嫩的枸杞芽洗净后,放进烧开的盐汤里焯熟后捞出,淋点麻油,再佐以酱油、醋、葱花、辣椒。这样,一盘清香爽口的小菜就做成了。母亲一尝味道果然不错,便说:枸杞子本来就是大补的东西,相信它的嫩叶也不会对人有害的。母亲这种朴素的论断固然很可笑,但从此,每年春天我都能在母亲那里吃到鲜嫩的枸杞头了。
  其实,我是读了汪曾祺先生的散文集《人间草木》后,才萌生了采食枸杞头的想法的。汪曾祺先生是我推崇备至的文化大师。生活中的寻常小食一经汪老的点晴之笔,无不令人垂涎,让人感慨中国美食文化的博大精深。世人皆爱美食而懂美食食出心得却难。而汪老深谙个中三昧,在他的笔下食不再是寻常的果腹而是一种文化一种境界。最令人难以释怀的当数书中一篇回忆他故乡美食的文章《故乡的野菜》他在此文中写枸杞头,写出了诗意、道出了乡情:“卖枸杞头的多是附近村郭的女孩子,声音很脆,极能传远:‘卖枸杞头来!’枸杞头放在一个竹篮子里,一种长圆形的竹篮,叫做元宝篮子。枸杞头带着雨水,女孩子的声音也带着雨水。”读到这段文字,不由得让人感受到陆游的诗:“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里的优美意境。
  我回乡间采枸杞头,就是为着采其春意。枸杞萌芽时,残冬还在作最后的挣扎,远方的树木仍旧裸露着枯槁的肢体,畏缩在冬的残梦里。而在枸杞树的枝条上,一簇簇新绿已悄然开。一个芽苞从襁褓中剥离,就立刻分化出四五片叶子,在不经意间颇有规矩依次延枝排开,各就各位。老枝粗壮,新蔓丛生,一扫清冷空寂的苍凉,把生命的活力释放在乍暖还寒的早春里。一般结果实的树木在春天都是先开花再长出新叶,先把生命中最美的一瞬绽放出来。而枸杞必须是先要萌发出绿芽来,待绿芽长成新的枝条后再开花结果。枸杞头含有肌甙、谷氨酸、门冬氨酸、精氨酸等,营养成分十分丰富。唐代医学家孟诜所著《食疗本草》中记载枸杞头有坚筋耐老、除风、补益筋骨和去虚劳等作用。民间常用枸杞头来治疗阴虚内热、咽干喉痛、肝火上扬、头晕目糊、低热等。枸杞是一种很实在的东西,它从生命的一开始,奉献给人们的就是一种美味、一种补养、一种境界。
  新疆的春天很短暂,几乎没有什么过渡,就进入了夏季。采了头茬枸杞头后不久,一朵朵淡紫色的玲珑小花儿便在不经意间散布在枝叶间,既错落有致,又疏密得当,似繁星初绽,大方地亮出婀娜的身姿。微风习习,千枝万叶涌起层层碧波,花儿在绿茵上行舟,在柔波里会心微笑。笑容在最灿烂的刹那间凝固了,缤纷的落英里已探出一个个莹洁如翡翠的青果,和枝叶浑然一色,暗藏生机。哪天会突然发现,树上仿佛在一夜之间挂满了翠绿的耳坠,不久,她们就要披着红盖头出嫁了。这一切都源自一只小小的嫩芽,它们勃发出富丽、高雅、热烈而又充满生命的激情。
  科技和信息化时代将世间美好的事物发掘和传播了出来,走进人们的生活中。近年来,精河县天杞科技开发公司投资500万元完成了枸杞叶茶研发和深加工项目。将枸杞头嫩叶制成可消署解渴、清热解毒、明目安神、改善睡眠、润肤驻颜、增强人体免疫力的茶叶,并获得了国家专利。家乡的枸杞头把春天味道、春天的活力奉献给了更多的人。
  
分享:
责任编辑:时光尽头
网友评论只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用户名:密码:
本文共有 篇评论
评论人守望散文小组 发布于 2011/3/28 11:56:33  
欢迎朋友和我们一起来守望,赏读佳作,所有参赛作品已整理集中发往论坛以便交流!问好! http://www.sw020.com/swform/dispbbs.asp?boardid=4&Id=9456
评论人然野 发布于 2011/5/19 19:01:26  
很好的一篇文字,结尾显得有些画蛇添足,但仍不失好文字。 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