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之主题征文】水音四溢
![]() 儿时家住水边,奶奶说我命中缺水,才有了这个伴我一生的名字。一个桑麻小村的边上,古老的赣江缓缓地淌着,多像雨巷里的日子,默默地在屋檐下流过。那时,我和村里的小伙伴们,玩得像满湖滨的梭梭鱼,找到了一个,就喊得回一大串。 儿时,划着小船,或者沿着弯弯的青石路,蹦蹦跳跳地去上课。要泡在春吃桑椹夏摘菱,秋捉黄鳝冬打鸟的把戏里。绿绿的柳条帽圈儿,盖不住的是水淋淋的少年心。 也许是父亲的耳提面命,也许是渐渐长大了,我也像秋天的鱼,慢慢的沉静了不少。日出日落之际,也会常常坐在村头屋后的湖堤上,倚靠桑林,捧卷而读。 记得,开始读的是许多古古怪怪的小人书,惹得铁马金戈,精灵古怪常到梦的稠密处来。后来,又熟识了朱自清先生月色下的那口小荷塘,还有太阳照耀下的桑乾河,高尔基的海燕。也极力想象过那个瓦特,以及他的那架轰轰作响的蒸汽机。得意之余,便会高声诵读:”四时可爱惟春日,一事能狂便少年。 太阳在林子外面孤独地爬来爬去,书也在四季的风中,一页页地翻成了土色。湖风吹倦了时,掬一捧清冷的水洗脸,那清澄澄的湖水,一不小心,还真能把脸给染绿了呢。渴了,下湖采一把鸡头米的嫩梗子来吸,一丝清甜的水汁,一直渗入了灵魂,流到了今日的梦中。 早晚读书,也读水,一叶扁扁的小舟,泛入拂水的柳丝里,不觉常惊起几只”吱吱嘎嘎”的黄嘴小鸟。更多的日子,读水,也是在读书。沉醉在晚霞烧天,落日沉水的画中,有人无人时,自成一份意境。 故乡之水印象,对游子来说,总是那样温柔,那样美丽,那样水声四溢的。只有在水鹁鸪叫来雨季之后,才能见到大雨倾盆。在外生活这么多年了,那一湾环绕村舍的湖水和湖畔的柔草白沙,还常常在三更天的梦里被思念淋湿。即使是前年,十八载后重新坐到老屋的案前,摇曳烛火下,不经意抽出的,还是一支墨水笔。 通往村外的那条水淋淋的石板路告诉我们,有路总有坎坷,是水总起波澜。长大了,脚步也大了,读过了世上许许多多的山山水水,年复一年,吹过了世间的风风雨雨,风采不一的水们,更是教会了我很多为文为人的道理。 我佩服冯牧老先生笔下的大盈江,它藏在祖国大西南横断山脉的褶皱里,很奔腾地流过著名的”虎跳石”。可在它的前途上遇见了一座山,它实实在在地被堵在了峡谷里。但它并不屈服,”变成了一道由无数瀑布,飞流,狂涛汇成的激浪,挟震天撼地的气势,像一条暴怒的巨龙,”冲进了大山的胸膛,穿透了很长的一段地层,再冲出来,奔向大海。要挺起做人的脊梁,能不像它那样,在壮怀激烈的人生路上,坚定自己的生活信念吗? 人世间,找不到一条反复倒流的水。涓涓溪水,滔滔大河,万丈瀑布,潺潺细泉,这一切一切的水们,总是在一个劲地往前走。青山真美,平原很富,就连大都市钉满夜空的霓虹灯,都不能使任何一粒水贪恋。 人生的路上,有恋恋不舍的情结,也会有重重阻拦的人事心态。水,这位平凡的师长,总会在人们身边谆谆教诲:敢于一往无前,才会蓬勃壮丽。 月凉中秋的夜晚,独坐案头的人,都会滋生想家的心事。那个时候的我,常常把冷水舀在菜叶子上喝,闭着眼睛去想,想故乡的桑林在雨后,那青青的桑叶,紫红的桑椹上流水的声音。此刻”嘀嘀嗒嗒”的钟声,敲得我好凉。真愿这”嘀嘀嗒嗒”的水音,浸染透每个游子梦里的乡情,孕育热爱故土的一片赤诚心地。 读水就是读书,我家乡的鸬鹚湖,就是一篇意境深远的散文,而诗歌,就像湖面上一阵阵节奏明快的波涛,小说呢?正合了万里长江,时而娓娓而叙,时而陡起大潮,鼓动起生命的风帆。更多的水们,就像我故乡的湖一样柔美,总是温文尔雅地流着。平静到极致时,你简直可以相信,借着月色的鼓励,真能赤一双脚,从湖面上走过去。 人近中年了,故乡两个字,写得好沉重。我是在回到故乡以后才知道,故乡的河水,原来一直在我身上默默地流淌。那水和你故乡的水一样的清亮,一样的鲜活,一样的飘着民谣和五谷稻香,一样不媚不俗地流躺,多硬的岁月,都被它冲走。 ![]()
评论人晚亭 发布于 2011/4/16 19:52:19
作者qq403893966
评论人守望散文小组 发布于 2011/4/16 20:25:58
欢迎朋友和我们一起来守望,赏读佳作,所有参赛作品已整理集中发往论坛以便交流!问好! http://www.sw020.com/swform/dispbbs.asp?boardid=4&Id=94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