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祖母
————谨以此文祭奠我的祖母
![]() 奶奶是2011年5月9日去世的,享年87岁。 我得到消息的时候是9日晚上,虽然有了心理准备,可还是忍不住的悲伤。奶奶走得那么急促,没等到我们这些远在外地的儿孙回家见最后一面,连在家的我的父母也没能送到终。 因10号与人有约,我还得出差去扬州。在去扬州的路上,上海的堂妹打来电话问我什么时候回去,说她们跟我一起回去。她们的父母也就是我的叔父婶婶当天就已经先回了老家。我没想到他们的两个女儿也会回去,这让我很感动,虽然也是她们的亲奶奶。 堂姐给我买了票,从扬州回上海我就在堂妹家住了一夜,第二天我们一起回的老家。 到家后,奶奶的灵柩已经摆在村里的礼堂,灵柩前搭起了孝幔,孝幔前摆放着供桌。我们先给奶奶进了香,烧了纸钱,磕了三个头,大人们催我们先回家,我们却转到后堂,要见一见奶奶。 棺材的后面是一排花圈,旁边一张八仙桌上架着一只灵屋。棺材已经上了盖,打上了棺材钉,但是没有钉严。想着奶奶就这么孤零零的走了,她所疼爱的这些儿孙们只能阴阳两隔的对她跪拜着,我不由得伤心的哭泣着。过年回家结婚的时候奶奶拉着我的手跟我说,儿啊,奶奶死的时候你一定要回来啊!可是我却没能见到她的最后一面。 回到家,家里已经摆满了桌子,屋内8张,门口8张,帮忙的人来来去去的忙碌着,厨房里女人们在忙着烧菜做饭,鱼肉和香菇的香味溢满全屋,我却无心于此。虽然一天都没有吃饭,又连续坐了两天的长途车,我不觉得饿,也不觉得累。 到奶奶生前住的房间里,床上已经空空如也,没有了那个苍老的身影,也没有了那个慈爱的声音。奶奶病瘫在床,这几年眼睛看不见,耳朵也听不清,每次拉着我的手,问我是谁,我需得大声的说上好几遍她才明白,等她知道是我回来了,就会激动的拉着我的手不放,嘴里一个劲的念叨,儿啊,你回来了,奶奶还能看到你,你还知道来看奶奶,宝宝…… 如今,所有的一切都不复存在,一切的亲情与感动,一切的家庭恩怨,一切的病痛灾难,都已经不复存在。 当我跪在奶奶的床前痛哭的时候,厨房里烧饭的婶婶们都过来劝我,后来姑妈跟叔父过来才把我劝住,姑妈自己却哭了起来。 晚饭后,我们要给奶奶守夜,礼堂里另外摆了三张八仙桌,以供陪伴我们守夜的乡邻打牌。有两桌在打麻将,我们就在旁边观看,不时的给供桌添加香火,长辈们说今晚香烛都不能断。 熬了一夜没有睡觉,第二天晚上要做法事,通宵不得睡觉,需要跪拜、走灯、跑灯,没有精神是不行的,长辈们都叫我们白天要睡会,养养精神,可是我们都没有睡,有的在帮忙,有的在陪别人打麻将。 堂姐、堂妹是跟我一起从上海回的家,姐姐也在当天从太仓回的家,我们回家的时候大姑妈的儿子我的表哥也从天津回家了,第二天小姑妈的大女儿也从江西赶了过来,我舅舅的女儿我的表妹也从安庆来到我家。奶奶在世的时候没人有多少时间陪她,死了能有这么多的儿孙回来送她,她老人家应该也会安心点。 第三天就是出材(出殡)的日子,我们要送奶奶上山。当奶奶的灵柩抬出礼堂的一刹那,我的眼泪又下来了,这一送我们就再也见不着奶奶了!而她也只能在天国远远的看着她的子孙们。 晚上我们聚在一起吃饭喝酒的时候,父辈们男的在陪客人的酒,女的就跟我们这些孙辈的人坐在一桌。我们几个兄弟姐妹,都有很多年没有见面,最久的有二十来年,而我们年龄最大的也才35岁。想当年,我们还都是懵懂少年,可是那份手足之情让人无法割舍,如今都已成家成人,很多亲情都已淡化,世事沧桑,岁月无情。而如今我们竟如此济济一堂的满座于此,大家都不免唏嘘感叹。 堂姐是我们当中最大的,在喝酒的时候说了一句最真诚的话语,虽然是有些不合时宜,但是道出了大家的心声,她说今天是我们最开心的日子,我们都聚在了一起,奶奶虽然去世了,但这不是我们相会的终点,而是新的起点! 是啊,我们开心,我们在不该开心的日子里却开心了,人生就是有那么多无奈,想在一起的人不能在一起,不喜欢的人却天天要守着,你困境的时候不能报恩,等你能报恩的时候人已经不在。 我细想了一下,我们有两重悲喜,这也是我的情感与兄弟姐妹们的情感碰撞出来的总结:一重悲喜,奶奶去世是悲,一个人在世的时候孤零零的,瘫痪在床,病痛缠身,连大小便都不能自理,想念的儿孙们都不在身边,死了也没有一个人送到终;而87岁高寿是喜,人生七十古来稀,像奶奶这种年龄大又遭受病痛折磨的老人,儿孙们又不能经常在身边,死了倒是一种解脱,苦海到岸,仙登极乐。二重悲喜,我们回来奔丧是悲,奶奶在世的时候我们不能陪伴照顾,死了也没送到终;而多年未见的兄弟姐妹们相聚一起,亲情再续,又是一大欢喜。所以在奶奶去世的时候,我们一边是哭声,一边是笑声,也就不难理解了。死去的人已经过去了,活着的人要好好的活着,亲人之间更应该珍惜我们之间的亲情。我们相约两年聚会一次,就以这次为起点。 奶奶送上山后,我们在家待了一天,因为第三天是三朝坟的日子,正好又赶着头七,所以我又请了两天假。奶奶的墓地就在我家的茶山上,向阳,望着家的方向,也望着爷爷的墓。她的一生都是为别人活,年轻的时候为丈夫与子女,老了的时候为子女与孙辈,有点吃的从不舍得自己吃,有好东西都留给子女们用,到死了还是念着家里,念着后人,而我们又为她做了什么。 从未作诗,今日略做一首,以祭奠我慈爱的奶奶: 将近一个世纪的年轮 踟蹰前行 却在一瞬间 訇然倒塌 儿孙满堂 都不在身边 老人孤独的灵魂 游离于日与夜的边缘 是岁月让生命变得如此苍白 我们的亲情在惨淡的经营 你曾是一位母亲 撑起一片天地 你又是一个女人 用思念与牵挂 去守候每个夜晚的孤零 当有一天梦醒了 你眼角已经没有了泪痕 只有子孙的泪水 湿了你瘦瘦的新坟 …… 一梦南柯,千秋永别,奶奶走好! ![]()
评论人白贝壳 发布于 2011/5/20 14:03:23
看到前面我就不想再看后面了,当看到转到灵堂后面看奶奶一眼。我真的不忍心再看,再看我就想起我的奶奶,文字很感人。至少我看着,看多少就感动多少。人生七十古来稀,其实八十多岁了,算是高寿了。作者要节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