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站长邮箱
最新消息:

你的位置:首页>散文频道>散记人生>乡愁浓浓念故土

乡愁浓浓念故土
  作者:青青河边 发表:2011/5/24 10:10:47 等级:4 状态: 阅读:2543
  编辑按:乡情是有根的,现代的社会环境,可能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落叶归根,但那难以忘怀的乡愁乡绪是心中永远的情节。品读,问好。
  
  在课堂上讲到一首有关乡愁的诗歌,让学生举例说一下古诗中体现思乡的诗句,一阵踊跃之后,除了了耳熟能详的名句外,能回答者寥寥无几了。我把自己总结的很多诗句投影在大屏幕上,学生们不禁感叹,古诗中竟有如此多的思乡诗句。思乡怀人,正如爱情是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一样,表达离愁别绪,思念故土为主旨的文章也是文学殿堂中一道美丽的风景。
  
  曾经很喜欢席慕容的一首诗:“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别离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而乡愁对于我来说,常常也会在某个不经意的时刻漫过心底,带给我一丝惆怅。年轻时我以为离开故土,会是一种自由的飞翔。我曾经庆幸自己终于离开了那个自己并不怎么喜欢的有些落后的故乡,而在经历了少年不更事的年龄后,我却发觉自己的梦境里时常萦绕着故乡的一些影子。虽然我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异乡漂泊者,离家只有百里之余,隔段时间就能回去走在故土的景色中,呼吸着泥土的气息,但我仍时常感到一种“笑问客从何来”的陌生感,我不知道漂泊在他乡的游子对于故土会不会是一种无法言说的忧伤呢?
  
  如果离乡背井半个世纪之后,对于故土会是怎样的一种依恋呢?一颗家乡的枣核漂洋过海后是一位华裔深切思乡的寄托,课文中的浓浓乡愁让我们常常感慨不已。而生活中经历六十载后的姐弟相见该是怎样一幅画面呢?
  
  周末,老公八十三岁的姑妈从上海飞来,回到她已离开六十年的故乡,当她颤颤微微的踏上故土的小道时,禁不住老泪纵横。六十年前,她是流着泪瞒着父母在夜色里匆匆看了故乡一眼,为了追寻爱情而义无反顾的踏上了南下的列车。从此,南北千里相隔,父母望穿秋水,直至埋在坟冢,无缘相见,姐弟因此反目。半世沧桑,时过境迁,曾经熟悉的村庄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而那些曾经熟悉的长辈和伙伴大多离世,迎接她的是陌生的晚辈们。
  
  她六十载不曾打过照面的弟弟闻讯蹒跚而来,一句话也没说,四只手紧紧握在一起,一笑泯恩仇,此时此刻,那些陈年的恩怨伴着时光早已灰飞烟灭,唯有对彼此的牵挂和惦记。如今生活富裕,养尊处优的姑妈又何以在晚年坚持要回故土看一看,而此时她只能坐在轮椅上,由已生华发的儿子推着,坐飞机,倒汽车,穿过故乡的小道,来到变得完全陌生的家门前,她菊花样的皱纹里隐藏着多大的情感起伏,但她很快擦干眼泪,静静的笑着,感受着身边的变化。期间她也谈了自己在南方的生活境遇,苦尽甘来,越到晚年,泪眼婆娑中,魂牵梦绕的是故土的召唤。
  
  乡愁浓浓念故土,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桑梓那畔行,离乡背井六十载,情何以堪?而我们晚辈又如何能体会到风烛残年的老人的思乡怀人之情呢?
  
分享:
责任编辑:然野
网友评论只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用户名:密码:
本文共有 篇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