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站长邮箱
最新消息:

你的位置:首页>小说频道>小说故事>老付和黄言的故事

老付和黄言的故事
  作者:南末 发表:2011/8/31 20:59:40 等级:4 状态: 正常发表 阅读:2022
  编辑按:似水流年的故事说也说不完,回忆如此美好,岁月继续轻狂!
  
  老付是我们单位快要退休的老职工了,没事的时候,他常给我们讲一些他当兵时的趣闻,每次他都会提到他那个同乡加战友的黄言。老付和黄言来自一个镇一个村,又是同一个生产队。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因为战争的需要,在七九年特招了第二批兵准备给野战部队补充人员。老付和黄言就是这时候唱着,“再见吧妈妈,军号已吹响,钢枪已擦亮,行装已背好,部队要出发”的战歌应征入伍的。可惜等他们坐了两天的车到达省城昆明又参加了三个月集训之后,中越战争已宣告结束,解放军完成了自卫还击的使命开始撤军。野战部队已暂时不需要补充兵员,军区只得将他们这批兵分配到昆明步兵学校做后勤工作。为此老付和黄言没能领上“参战人员定期补贴”,至今还耿耿于怀。这政府也是的,宁可让美国佬欠我们的国民人均七千五百元,也不肯给老付和黄言搭车捎上个“定补”什么的。
  话说老付和黄言他们这批特招兵刚到昆明的那个晚上,被安置在东郊八公里普照山脚下的一处简易房里,熄灯号响了约两个小时,有飞机路过,从没见过飞机的黄言听到飞机的声音,激动得穿着短裤跑到球场上看飞机,嘴里还高声叫着“飞机来了,飞机来了”。打那以后,大家跟黄言打招呼总是习惯性的说“飞机来了”,有的干脆简称他飞机。久而久之,许多人都记不起他的名字,只认得“飞机来了”。
  老付和黄言的家乡是大理一个山区小镇,那里家家户户的房前屋后都种有各种果树,要吃什么水果,想吃谁家的都可以随便摘,谁也不会干涉谁。
  有一天黄言和一个四川兵出勤务回营时,路过普照村的一片苹果林,口有点渴,黄言就约四川兵进林子扯苹果吃。那时这里还没有包产到户,还是集体的果林,他们一进林子就被守林的民兵逮了个正着。黄言眼疾手快,没等民兵看清他的面孔,便一溜烟跑回营地了,那个有点笨的四川兵被民兵抓住后用枪押着往营地送。
  黄言跑回营地后很着急,这事要是上纲上线的讲就是破坏军民关系。想了又想也没想出办法,后来他看到排长的衣服挂在门口晒着,他急中生智,又经老付指点,拿过来穿上就往果林方向走。排长的衣服是四个兜的,那时谁都知道,穿四个兜衣服的都是干部,黄言走到半路就遇上押解四川兵的民兵。黄言装模作样的拖着嗓子问,“老乡,这不是我的兵吗,他犯了什么事?”民兵见来了干部就说,“你们这个兵到我们村的果林偷苹果。”黄言道,“老乡,这样吧,这个兵交给我,回去我严肃处理。”几个老实巴交的民兵就真把四川兵交给了黄言,两个人欢天喜地的回到营地,全连上下除了老付没一个人知道这件事,黄言和那四川兵就此躲过一劫。
  有一次连队配合学校的学员到九连山搞排击炮实弹射击,副连长安排老付守北面的路口,黄言守南面的路口,任务是不让老百姓进入射击区域,以免造成人员伤亡。黄言听到第一声炮响,他想着那炮弹壳一定好玩,就离开岗位,去寻那炮弹壳。幸好要发射第二枚炮弹时,指挥员用望远镜看了看射击目标,看见黄言在目标地扛着弹壳一颠一颠的走着,便立即叫停,才避免了伤亡。
  晚上回到营地,带队的副连长要求处分黄言,黄言转不过弯来,还自己想不通。当晚他喝了点酒不肯睡觉,背着冲锋枪在副连长的宿舍门前转悠,嘴里不停的骂着副连长什么,还把枪机拉得生响,活活把个副连长吓得跳窗子溜人。之后再没有人提起九连山的事,黄言又躲过一劫。
  八一年的春节,那天晚上黄言喝醉了酒,撞上一个路过营地的当地百姓,黄言一边喝问“干什么的”,一边就要上去打人。那老百姓也不识相,还站着跟黄言顶嘴,眼看就要发生影响军民关系的大事件,老付赶忙连拖带拉的把黄言推进宿舍,用身子紧紧地把门顶住,不让他出来。他在里面不停的拍打着门要冲出来,老付死死把门顶着,过了一阵,老付听着没了动静,就悄悄挪开身子。刚一让开,随着一声脆响,刺刀穿过木门,亮晃晃的透出约二十公分。就差那一秒钟,老付没死在黄言的刀下。
  黄言一喝酒就会情绪失控,言谈举止都会反常。说起他那些奇怪的行为,老付总是一脸无奈的表情,想想在他们一起同吃同住,同学习同训练,同劳动的那些日子里,黄言总是有惊无险,没有出大的乱子,老付又有几分欣慰。
  
分享:
责任编辑:光光
网友评论只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用户名:密码:
本文共有 篇评论
评论人晚亭 发布于 2011/9/1 23:25:46  
欢迎朋友来守望。祝文字快乐,问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