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站长邮箱
最新消息:

你的位置:首页>散文频道>书边小语>浅谈屈原与渔父

浅谈屈原与渔父
  作者:小乔儿 发表:2011/10/1 18:17:15 等级:4 状态: 正常发表 阅读:2140
  编辑按:与古论今读书意境,芸芸众生众口难平,古往今来豪杰沉浮,汨罗屈子已成胜景。欣赏,问好。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酾?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屈原•渔父》
  今天无意接触到屈原《渔父》一文,颇有感触。
  屈原与渔父他们两人其实象征了社会的两种人,一种是激进派,另一种是中庸派。但无疑,这两种人对于社会的败绩都有清醒的认识。渔父此人,在历代许多文人骚客都可见其影子,其中较有代表性的除了老子与庄子外,还有苏轼,李白等,他们大多都有一种“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儒家入世情怀,这种人说好听一点叫做乐观,旷达,“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但不好听就是懦弱,避世。
  人处于世,焉能完全不为外物所惑,焉能完全不以物而论悲喜。渔父此人,其实也是我们社会许多人的射影。我们这些人大多都能察社会之污垢,但能言之者,少也。不公面前忍气吞声,腐败面前睁只眼闭只眼,只要还能活命,生活比较安逸,就万事大吉。从而在外则表现出乐观之情,其实不过是随波逐流,步步退让。心心里纵有不快,用阿Q精神胜利法一想,似乎也没什么大不了。举个简显的例子,我们很多时候都会遇到有走后门,拉关系的情况,但我们有的人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有的人怕报复等,都采取视而不见的态度。这种人能避祸但不能很好的伸张正义。
  这种渔父式的人,他最能反映社会大众的人,也是最难推动社会进步的人。因为这种人立场不够坚定,常持退一步海阔天空之念,故陋习方能以迅雷不及耳之势蔓延。
  而屈原此人,无疑可作时代先驱,拒绝与一切陋俗低头,这种人所受到的阻力最大,而且往往难及米寿,茶寿已身先士卒,但这种人乃一个时代,一个黑暗社会的第一星火光,虽然短暂,但至少给那个时代带来光明的向往和希望。古今往来,欲想富强,都要经历变法的洗礼。而主持变法的人,像商鞅,申不害,谭嗣同等,他们往往特立独行,与社会许多苟党蛇蝇相区别,他们的存在是必不可少的。试想秦孝公不行商鞅之谏而行变法,老秦已连年征战,列国虎视眈眈,秦公即使有心也难苦苦支撑衰弱老秦,何能有日后富强之谈。
  泰戈尔说过:“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如果我们一味做渔父,不断接受生活摆布,我们可能庸庸碌碌老其一生而无所得。因此,必要时,让我们做回屈原吧,坚持心中所想,追求心中所思,在现实中带点理想的色彩,去为我们这个社会多做贡献。
  
分享:
责任编辑:然野
网友评论只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用户名:密码:
本文共有 篇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