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站长邮箱
最新消息:

你的位置:首页>散文频道>书边小语>青葱印痕

青葱印痕
——时光烙印之五
  作者:小苹果 发表:2012/3/2 11:39:19 等级:4 状态: 正常发表 阅读:1680
  编辑按:些许痛,些许乐,些许感伤,些许感动、些许快乐。那段青葱岁月却是最为珍贵,一辈子仅有的一段,回不去,也从不会空白。唯有珍惜,常在!
  
  小时候,长辈们打发小辈时,经常会一边夸张地做着动作一边故作轻声地说:“来来来,听我说古。”说古,就是讲故事,其实,都是长辈们的回忆,只不过添了油加了醋,讲者,津津乐道,听者,津津有味。
  爱女也总缠着我讲她小时候的故事,到现在已然是熟悉到能和我一起讲了,于是她就把目标转向我小时候的故事,同样,我也去添油加醋。
  我记事很早,记忆从3岁就开始,有很多片断我甚至能精确到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见过什么人说过什么话。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个原因,才特别喜欢追忆,就好像我的目光只会投向逝去的过往,无论否泰,或许,潜意识里从来就认定逝去了的才值得记起:美好的可以反复回味,殇痛的就能引以为诫。
  发小时候的事,清纯明净,经络分明,也尽显懵懂无知的好。回想起来,那段日子的无忧无虑,应是缘于每个人的人生都以一张白纸面世,怎样涂抹都可以找到空白的地方作为新的起点。
  走着岁月,经过时间的洗礼后,终是明白:人世间几乎每一件事都带有缺陷与遗憾,“完美”只是一种追求、体现一个童话,而追求“尽善尽美”也只是走着人生时自备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旋律,或是激昂、或是温婉,有的明丽、有的黯然,这旋律因人而定,可能大同小异,也许迥然不同。
  夜深了,小女已进入梦乡。空气都睡眼朦胧,而我,了无睡意。
  我的目光停留在了书桌最底层的抽屉处,那里藏有自己的一个年代。其实,抽屉没锁,谈不上藏,我只是将它搁在这儿了。
  轻轻地拉开抽屉,映入眼帘的是一沓明信片、两本纪念册、几本日记本,还有一摞信。这些家当,都是我中学时代的遗产,几经搬迁,均不遗失。一晃眼,它们便随着时光淌过了二十多个年头。
  明信片落款的日期一般都在节假日、生日,而元旦居多,新年伊始嘛,更能突显“新”的成份——新梦想、新希望、新目标、新动力等等,不一而足。
  明信片的正面,印有美轮美奂的图案:有风光旖旎的自然景色,也有巧夺天工的人文建设,有栩栩如生的人物肖像,也有生机盎然的花鸟虫鱼,还有幽默诙谐的漫画……张张都嵌入了应景的诗词歌赋、格言警句。
  明信片的背面,就是同学好友的真心祝愿与祝福,有的用圆珠笔写,有的用蓝或黑的钢笔写,有的用蜡笔画,字体也各不相同,有楷有草有隶还有独创;那字迹亦各显特点,有的龙飞凤舞,有的规规矩矩,有的更像颤动的音符。那些祝愿和祝福的语言,不外乎金榜题名、友谊长存等等诸如此类的词语,非常的单纯,非常的真诚。
  两本纪念册,一大一小,小的一本是初中毕业时的,大的一本是高中毕业时的。
  小的那一本,比较薄,里面贴有几张一脸稚气的黑白照片,像清澈见底的湖泊没风时的模样;里面还横七竖八地留有一些没什么意境的字眼,偶尔有几句从别处摘来的能说明“分别”的词或句,最多的是“要记得我哦、再见啊、要来找我玩啊”什么的。那些字迹都非常稚嫩,映衬着那个年纪的懵懂无知,唯一的情绪就只是好友间要分别的伤感。
  至于大的那本,份量够重,内容也更多,就像学知识,由点到面再到体了。富有个性的签名,暗藏含义的留言,能呈现自个儿音容笑貌的大小不一的黑白或彩色照片。十八九岁的年纪,相互鼓励、相互安慰,一起憧憬、一起努力,谈吐间俨然是个大人了。比如:
  再长的路都有尽头,千万别回头;再沮丧的心都有希望,千万别绝望。
  人生不长不短,生命应该不倦不休、细水长流。
  最喜春来百花荣,好花弄影,细柳摇青;最怕春归百卉零,风风雨雨劫残英。
  你的过去,我来不及参加,希望你的将来,都有我的存在。
  ……
  看到这些话,心底那七零八落地散布在各个角落里早已蒙尘的青春躁动好像有了回天之力,如止水的心随即也“嘭、嘭、嘭”地跳个停,抚摸着每个印痕的早就不再盈润的手啊也颤个不休——曾经,我如此这般地存在过、青春过。
  日记本一共五本,有塑料壳的那种。里面空白着,仅只在扉页里留有数句赠送者的话。曾想过用它们写日记、记思绪,每每摊开,却立马合上,害怕自己不显隽永的字迹扫了它们的清白,害怕自己的胡言乱语扰了它们的清静。其实在心底,它们不只是日记本这个概念,分明是我最要好的五个同学加朋友的化身。
  这一摞信,放置在抽屉的最里面,有二十多封吧,整整齐齐地用一根细绸绳系着,绳子褪色了许多,二十年前它一定光艳明丽。
  信封上的墨迹,透露着写信人的信息。到如今,不拆开我仍知道这些来信的归属,正如小时候写信总会用到一句:见信如见面,而此时是“见字如见面”了。
  也许在他人眼里我有些许清高,但我知道,其实是自己向来孤僻,交友时谨慎地过分。当年高考后,与我保持联系的人不是很多,也就十来个人。
  遭遇人生的转折后,倔强的我自断所有的联系,远走他乡。自诩自己是只断线的风筝,从此浪迹天涯,往来再无牵挂。
  而这些信,就是最好的几位好友打听到我的去向后投来的问讯。
  其中,有一封是回信,完成后却不曾寄出。我知道,自己要将它烂在自己的眼前,自己要将那个曾被当成哥哥的人永远地存进心里最后的那个角落里。
  心,莫名地痛着,眼,又模糊一片。他们是否知道,我其实,常常记起那个时代,常常把他们来忆。都说十年生死两茫茫,现在二十年过去了,我的思念该如何寄?物不是人也非中,又能寄往何方?
  保存着这些物件,是因为,在我的人生中,它们是弥足珍贵的印痕。他日若能再聚,面目全非的我们是否还清楚这些信物?
  那个不复返的青葱年代!我的痛!
  
分享:
责任编辑:风飘何处
网友评论只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用户名:密码:
本文共有 篇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