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站长邮箱
最新消息:

你的位置:首页>评论频道>文学评论>在充斥谎言的世界,你敢说自己没说过谎吗?

在充斥谎言的世界,你敢说自己没说过谎吗?
————读:约瑟夫·A.德维托《有效交际》
  作者:小苹果 发表:2022/9/4 7:17:14 等级:4 状态: 阅读:425
  编辑按: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谎言的制造者,只不过有时是略带善意的。
  
  有人问:世界上最大的谎言是什么?
  网上的回答,自然是五花八门:
  明明一生碌碌无为,却安慰自己平凡可贵;
  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这辈子只爱你一个人、分手还是朋友、借我点钱过两天还、我发誓我没忘……
  亏本甩卖、旺铺转让、高价回收……
  但是,略加思量,此类种种,却并非都是谎言。
  我更赞同的最大的谎言是:“我从来没有说过谎。”
  那么,明知是谎言,人们为什么还要说?想要达到什么目的?所有的谎言都是十恶不赦吗?
  说实在的,在此之前,我从来没有深究过这些,不只因为谎言太过普遍,也是对于谎言的存在太习以为常。
  关于谎言的这些问题,约瑟夫·A.德维托在《有效交际—人际关系的奥秘》一书中,有着充分的解读。
  约瑟夫·A.德维托,是美国知名传播学者,纽约城市大学享特学院荣誉退休教授,美国传播协会成员。长期从事传播学、媒体、演讲等领域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出版了包括《人际沟通手册》《50个沟通策略》等在内的数十部畅销作品。
  《有效交际》一书从人际关系出发,讨论了人际交流的方方面面,不仅有理论与研究的融合,更有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有效交际》的哲学理念,是“选择”,即:选择,既是人际交流的核心概念,也是人们生活的核心概念。
  而谎言,正是人们进行交际时的某一种选择。
  
  1. 谎言,是具有欺骗性的信息,会失信于人
  
  说谎话的人所得到的,就只是即使说了真话,也没有人相信。——伊索
  耳熟能详的童话故事《狼来了》,是这句话的真实写照,至今仍是教育孩子不要说谎的经典例子。
  谎言的目的性,一般都非常强,也非常直接,就是为了谋取利益得到好处。
  小男孩之所以会谎说“狼来了”,是因为他要排遣放羊时光的那份无聊,以达到戏弄善良村民供自己取乐的目的。
  如果有人说,无论是政治上还是生意场上,或者是在一般的人际关系中,撒谎竟然是一个正常现象。你是不是大跌眼镜?这种论调,是不可思议,却是个不容置喙的事实。
  也就是说,在这个世界上,人人都会说谎,都有说谎的经历,无论出于什么目的,哪怕只是个孩子。
  孩子们在幼儿年时期,都接受的文化准则是:说谎是不对的。但是,正是这个时期,孩子们慢慢地知道了:撒谎在某种情况下是有效的,至少能够获得一定好处或者能免除某些惩罚。
  要明白的是,撒谎会很心累。人一旦说谎,为了圆谎,就不得不要用一个又一个谎言来加以掩盖。
  说谎者之间唯一的区别,也只是谎言说得多与少罢了。
  有人说:谎言是用最低的社会成本获得最大的效益。但是,从长远利益来说,撒谎的确是一种不好的行为,既不尊重他人,也会让自己失信于人。
  事实上,人与人之间的交际,都会基于对方是否靠谱,人们更喜欢说实话的人,更愿意与诚实的人交往。
  
  2. 扒开谎言,挑出动机,原来,谎言除了伤人,还有显摆,还有自保,还有善意
  
  最近,闺蜜小琳烦心得很。
  她的顶头上司是个“天下唯我最好”的人,身处高位,无理且争三分,得理更是绝不饶人。
  看小琳平时言语不多、独来独往,便成天往小琳这边凑,祥林嫂般地反复着:我如何如何聪明高贵清爽,他她如何愚蠢低贱邋遢,我如何肤白貌美心灵手巧天下独一,你怎么这么胖那么瘦如此黑让人嘿嘿…在男女老少间的各种比对与吹毛求疵,令小琳瞠目结舌。
  单纯的小琳,并不擅长人精红口白牙里的所谓的人情世故曲意奉承,无心地说了两句公道话后,便明显感觉到自己被这关键人物假公济私地实施着打击报复,不是被指桑骂槐骂到体无完肤,就是遭到颐指气使的吆喝与白眼,干任何事情都能被挑出刺儿并套上小鞋。
  为了清静,她只好接受高人指点违心撒谎,频繁地恭维起顶头上司,顺着上司的话茬说着对方想听到的各种好:您是公司身份最高贵身材最棒气质最好长相最漂亮的女人,多一分显胖,少一分显瘦……
  “太崩溃了。可是,人在屋檐下,哪能不低头呢!”小琳叹息道。
  这个事例中的两个角色,非常契合《有效交际》对谎言的解读。小琳属于“自私式欺骗”的角色,是为了保护自己;顶头上司则既是“自吹自擂式欺骗”的角色又是“伤害他人式欺骗”的角色,只为显摆自己、打压他人。
  在如今的人际关系中,这种现象绝非个例,是典型的“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为了自保而说谎言,着实是情非得已!
  其实,情非得已的谎言还有一种,那就是“善意的谎言。”那么,什么是善意的谎言呢?
  善意的谎言一般都是为了获得良好的结果,是为了被欺骗者好且有利于被欺骗者的。
  比如,当某人做某件事情并没有做到位,没出好成绩好结果,我们依然表扬他为此而做出的努力,鼓励他别放弃,再接再厉,我们的目的就是要让他对自己充满信心,相信自己能干得更好。
  比如,身边人患病,为了不让他有心理压力,就适度模糊他的病情,让他心无芥蒂地继续乐观地生活。这样一来,即便他的病情不见好转,也不至于迅速恶化。
  看来,说谎并非全部十恶不赦。
  
  3. 撒谎的瞬间,是伦理道德的抉择时刻
  
  谎言,作为一种欺骗性语言,直接对冲一个人的信用。爱说谎,其实可以算作是一种人生污点,因而,我们常常会将说谎归咎为失德行为。
  只是,当我们分析出了说谎的真实原因后,却不得不承认,大部分的谎言,是不能简单地冠以道德与不道德的。
  比如:
  为了不伤人颜面,即使自己不认同对方的观点或决定,还是选择同意对方;
  医生对病入膏肓的病人说“没事,你很快就会好起来。”
  邻家为调皮捣蛋的孩子踢球砸破你家窗户道歉时,你说“没事,孩子都这样。”
  你不愿参加某个聚会而谎称自己临时有事;你想结束一场无聊对话说自己有急事要处理;
  有人当你的面对别人说三道四并问你的意见,你假装在做事没有听清;
  如上各种,并没有违反道德准则。既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撒谎了又能如何呢?
  当然,以伤害他人为目的的谎言,就是损人利己、道德缺失,为世人所唾弃。
  这就要求我们做人要真诚,要有正确的伦理道德观,要推己及人,并做出正确的抉择,谦和有礼,利己的同时绝不伤人。
  若非情非得已,绝对不要轻易说谎,不然,就如贝多芬所说:无论谁只要说一句谎话,他就失去了纯洁的心。
  
  写在最后:
  
  总之,大多数人说谎的原因,就是为了获得好处或回报,无论主动说谎还是被动说谎,都是这样。
  根据相关数据分析得出:75.8%的说谎者因说谎受益,近21.7%的被骗者受益,2.5%的第三方受益。
  难怪,谎言大行其道、经久不衰。
  俗话说的好:做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人与人之间应该坦诚,好也好,孬也好,尽可能地不要用谎言横亘在彼此之间,除非,情非得已的谎言,是为了对方好。
  如果说真话将被排斥,说谎又触碰自己为人底线,那么,在进退两难的情况下,不妨不置可否,说上一句“我不知道,不便发言”以含混过关。
  本书畅销46年、十五版经典传承,堪称权威的人际交往指南、拯救“社恐”的灵丹妙药。分三大部分十二个章节,全面梳理我们的人际关系,教授我们各种人际交往技巧。值得我们人手一册,仔细研读。
  
  
分享:
责任编辑:香奈儿
网友评论只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用户名:密码:
本文共有 篇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