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其它作品
|
浅谈中国人之性格
![]() 今天,我们来论中国人之性格。于名声显赫之权威人士,抑或,研究该范畴的学术泰斗,皆百家争鸣,各学派学说层出不穷。在这,笔者认为,摆在眼前的是现象,唯有透过现象,才得以看到其隐藏的本质,一层,又一层剥开…… 首先,我们来谈论一下中国式教育。中国现代化教育起步晚,较日本及西方大国,简直小巫见大巫,毫无优势可言。我们不妨对比论究:于教育方式上,中国学生从小就接受这样的思想启蒙:爱国忠党,立志报国。外加,文化教育策划部在上面一个劲地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注重培养高素质人才。”然而,孰知,苦了成千上万的莘莘学子。只要你身在中国,只要你进入中国学堂,你就得被动接受“高分人才”这残酷挑战。继而,这已形成中国专利化的固定教育模式。反观西方,这难免有些窘迫。人家不仅崇尚自由、民主、平等,还追求人性发展;再仔细深究,于教育目的上,也存在巨大反差。中国式教育培育为集体服务的人才,与西方的“个人主义”背道而驰。谈到这里,通过中国与西方教育的鲜明对比,聪明的你定不难发现,中国人之性格里固有的稳定的集体主义精神,从教育到思想乃至价值观,密切相关。 然而,中国人之性格,仅有诸多?非也,非也。 再者,笔者认为,中国人之性格里有一种深重的,根深蒂固的——“奴性”。 诚然儒教,它所遗留下的,影响时至今日犹盛为衰。中国自古以来,便有“三纲五常”之说,作为纲常伦理,规范人民行为,顺应统治者中央集权潮流。21世纪今天的中国,虽不再有“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但其内核仍顺承下来,不过是改头换面,忽悠现世。就拿几个月前河北高三班主任因无力突围重重压力而选择撒手人寰来说吧,这起悲剧的发生,我们大多归罪于社会基层制度,那么,作为当事人本身呢?难道他只扮演着一个基层弱者的角色?不!中国人奴性,忒重!始皇帝开创至历代王朝沿用不衰的中央集权制度,迫使中国人习惯了被压榨、被奴化。现虽谋划建设法治中国,但制度欠妥,执法力度不足,难以保障体系完备,程序圆满。基层民主得不到保障,中央那边还在公式化地叫嚣:改革!改革!改革!但试问,其离民本,无群众之基,哪来改革成功?看来,到头终落个子虚乌有。 中国,实现真正的富裕强大,领导人说了不算,GDP说了不算,唯有中国百姓异口同声,那才算!也只有关注中国人之性格,回归民本,才民兴则国兴,民旺则国旺! ![]()
评论人守望散文小组 发布于 2012/8/27 17:23:23
该作品已收录守望文学网2012年7月优秀散文作品集锦,祝贺!敬请关注:http://www.sw020.com/swform/dispbbs.asp?boardid=68&Id=12536
评论人香奈儿 发布于 2012/7/19 11:01:08
如若再展开说会更精彩。
评论人光光 发布于 2012/7/19 15:46:14
感觉题目很大,但内容有些空泛。中国人口众多,就人们的性格来说,有共性,也有区域特性,作品若能展开来写定会精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