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通行证”
![]() 故事发生在北方大平原一个偏僻村落里,这里住着数百烟灶勤劳勇敢的农民,经数千年来繁衍生息,由原来几户来开垦的发展到如今子孙兴旺发达,历史上曾经过了无数次的战乱,这里的人民素有保家卫国的优秀传统,特别在解放事业中作过多方面的贡献,解放后每次爱国行动,都是带头参军。志成今年二十岁了,他自高中毕业出来后,由于家境拮据,他父亲秉越为了“盼子成龙”倾尽家当一直培养他,已不堪重负了,他想参军。 “爸,你老人家为我费尽心血,我已长大了,我要参军去!” “宝贝儿子,你高中毕业了,成绩十分优秀,你放弃了考大学,不是太可惜吗?!” “爸,读大学家庭负担会更大,大学就让给弟志武去读吧。” “我想当兵去锻炼,部队也是出人才的地方。” 此前曾连续二年报名参军而不取的志成,他二次都被刷下来,心中很是不解:“不知何故?” 但他一颗忠心报国的意愿始终在心底燃烧着,他认为,只有在部队中锻炼出来,才是一块好“钢”。 他从不气馁,决心再来!他也曾好几次考虑着,“自己身体都合格,政审亦响当当的没话可说,究竟为了什么?” “不能进军营?难道我枉做个大男子吗?” 他带着心中的疑惑,他不信这个邪,走访了高中时的徐老师。 “志成,你不读大学真可惜啊,何必钻牛角尖呢?‘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你处呀!’你再考大学还来得及呀。” “老师,我希望我弟读上去,再说二个读大学,毫无经济能力,老师,所以,所以我只有选择了参军。” “也好,你风格高,有志气!” “志成呀,你知道这个理吗?现在市场,什么事离不开竞争,甚至万事钱开路。” “多年来,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征兵名额有限,虽然规定了每个公民都有服兵役的义务,但只有少数青年能够进入军营报兵役,你看人多,每年吸收兵员又很少,构成了激烈的竞争态势,他们什么歪点子都能想得出来,做得出来的。” “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一支人民的军队,它的宗旨和党的宗旨一样,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没有全民的支持,人民军队就会失去赖以生存的根基,国防和军队建设就不能很好的发展壮大,否则的话,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就得不到保障,人民的幸福生活就得不到保障。” “中国人民解放军是光荣的战斗集体,永远保持着红的本色,是革命的大家庭,令人向往!” “但应看到太阳中也有黑点呀!他们个别人唯利是图有之,认为参军吸收兵员正是发财时机有之。” “你不烧香,各类神仙就不灵。” 志成心中赫然开朗,“看来也得烧香祭神了。” “难怪有人说‘没有钱没送礼,参军不收你!’了。” 是啊!历经每年到了参军时刻,年青人都能踊跃带头参军。但在近几年,个别局部地方在参军上变了味,志成的父亲,秉越是这个村老实巴交勤劳勇敢的一位农民,他心有体会地说: “再这样靠拉关系,靠送礼,导至兵员质量逐年降低,肥了部门,瘦了老百姓!很可怕!” “没有二万三万你休想参军。” 秉越继续说:“去年孩子参军,花了一万多块钱,才买了这个当兵名额。” “你要去近的地方或好地方钱送的要更多。” “一些连初中都没有毕业的孩子也送往部队,有个假高中毕业证就行。” “他们滥用职权,涂改体检表。使个别身体不合格的人员流入部队,不一而足,不顾国家利益。” 另一个农民进斌也接着说:“可不是啊!参军保国也要花钱买呀!” “我们那里今年的招兵,其中的许多内幕让我们寒心,今年凡已走的兵除了少数几个特殊关系外,每个人都要给相关领导送三到五万元的礼不等。” “东林镇没一千元决不盖章,为了多捞钱各乡镇本来招三到五个,却验三十多个,最后走不了也不退钱。” “部队上来的带兵的也得送,起价三千。” “好多农民花了八九千却打了水漂,有些人还是借的高利贷送钱去参军的。”问他们为何不去要钱,好多人说:“你怎么要?以后还得请他们办事呀!” 秉越又说:“有个身体有缺陷的,家里管不好的,一定要去当兵,只要送钱,他就成了部队战士。” “有个孩子有点轻微狐臭,怕通不过,就花了二百元改为合格了。” “发衣服的时候,他们又卡,给送了一千块钱,送了两箱酒,给管衣服的,还买了两条好烟给他。” “结果是万事如意了。” “如此看来,在这里只要有钱,一路绿色通道,畅通无阻。” 志成经过去这漫长的纠结,总算好钢用在刀刃上,成为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他在校是高材生,当今亦是优秀的战士,他在这个战斗的集体里谱写了锦绣年华。 他来信告诉了父亲:“敬爱的爸爸,儿在军营,一切安好,部队生活正适合磨炼我的坚强意志,儿有决心在这个革命大熔炉中,使自己炼就一块好钢,将来成为国家更有用的人。” “我们国家蒸蒸日上,那些不正之风,必会成为垃圾被历史唾弃的……” 秉越看了儿子信后,深受启发,觉得自己儿子的进步引为自豪。久久激荡着他的心湖,泛起了无数个自信的浪花,相信家乡以钱为“通行证”现象终会改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