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站长邮箱
最新消息:

你的位置:首页>杂文频道>饭余茶谈>道德经,-个人领悟

道德经,-个人领悟
  作者:逍遥王子 发表:2014/7/4 9:40:33 等级:4 状态: 阅读:1598
  编辑按:这样的解读有利于读者对道的领悟和理解。
  
  【第一章】 
    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道,不是一种道,也是讲凡事不可一棍打死一船人了。世间万物皆有道。一物一道,一物一太极嘛,一个太极不就是一个道嘛。道就是一个道理,懂的人说不出,不懂的人天天在说。就象名字一样,不可能天下人都取一个名字,肯定百家姓嘛,不同人不同姓,可同姓也可同名,但并不是天下人都是一样的,所以道和名是一样的,一人一道。杀猪有杀猪的道,人家能一刀下去猪都不哼一声,那就是他得了他的道,得心应手了。化境便是一种得道的表现,得之而无所觉,只是闭眼也能随心所欲。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这个无其实就是空,空空如也,没有,这也就是说道,为啥没有,因为我不知道它的名字所以它是不存在的,所以它没有,但是没有名这天地却又存在着,当我明白它时,知道它的名字后才发现万物便是由它演化出来的。既然它能演化万物,那是不是就是万物的母亲呢。不然古人也不会说道就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了,他们不敢直接说道生万物实则就是怕后人不明白,但他们提出这一二三来了,那可就得又写出长篇大论来提出其为啥一生二,一又是啥了,若用说一是道是太极,那肯定说不通,因为道不是实质的东西,太极为有,道只能说是无极,若说一是无极,则生太极,因为二为太极的话,那两仪的阴阳鱼本身就是太极所包含的,然后阴阳交合生出三个孩子,这三个又无限交合而产生无穷后代,可以说这三人能产生五行吧,越生越多,这世间万物不就被生完了。
  阴阳只是保持万物的平衡,我们不能说阴一定是女的,阳一定是男的,但此二物阳则管生,阴则管死,那么阳是啥,若用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天二生火,地七成之等等这些说法倒也能说通天地演化万物的过程,不过这就扯得太远了。没啥意思。还是进入正题吧。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这个说的欲并非是欲望,而是说万物的名,若要得名必生此欲。谁给它起名,谁便是它的父母,就象《本草纲目》的父母便是那李时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当我们发现一个新物种时不知道它道底是啥东西,便会以其长象,形态来取个名字,这是我们中国人的习惯,象形文字嘛。但外国可能不会这样取了,以观其妙,这个妙就是它的形态长象,因为你看到时都会觉得这个物种好奇妙嘛。若是有名字的物种呢,那就要多观察其生活习性,加强更深的了解它,才能于你所用啊。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有和无,是反义词也是同出之词了,有无相形嘛,缺一不可,是双胞胎,只是一个傻一个笨而己,他俩可让世人伤透脑筋啊,有时让人痛苦,有时让人快乐,悲欢交加啊,有和无就是一扇大门,似开非开,似闭非闭。常人看不透,俗人参不明。无就是空的意思了,是虚的,又是实实在在的存在的。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人心隔肚皮,只知其面美,不知其心恶,爱宝物却不知宝物有害人之处哦,人总是只会看着表面,喜爱表面却不知其真实之处,这便是凡人的悲哀。有的人且是一遇善人便以为天下人都为善,却不知也有恶人,这也就是讲一棍打死一船人了,善人不善,恶人不恶。善恶只在一念间,不要认为你所见的善人一定是善,恶人一定是恶,所以上面这段讲得很纠结。无非就是要解释更多则从你的根本出发,放下你心中的美与善,你便能明了其意了,到底如何放下那就看你造化了。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这段主要讲的就是个阴阳平衡,上面这些词语都是些反义字嘛,相对论证其存在的意义。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圣人就是懒人,无为,啥都不干,懒到不想说话,本来嘛,话不投机半句多,何况有的东西讲来来的都是皮毛,真东西只能用动作表达,你要是看懂的那你就顿悟了,就象我在这写这些东西,要是加上我的动作那才是真东西,我能写出二分的真东西也不错了,这只是个引导而己。万物作焉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弗的意思是“不”。这也是讲凡事从头到尾,成则不居功自傲,败也不让别人背黑锅,争来无用功,推去无用名。江湖深浅自知,一山还有一山高,一水还有一水深呢,再大的功劳也不过是凡俗界的一桩小功罢了,死去无人记你功,圣人讲求无所求,只管自己吃饱穿暖,身体好不动脑,有住的地方,吃了上顿不管下顿,这样的生活又岂是凡人能达到的呢。夫唯弗居,是以不去。大家若是不争功名,那又何来烦恼呢,这个“不去”实则也是讲没有烦恼,“居”就是烦恼根,佛家讲,不起心不动念,起心动念念无所住。这个心就是个引子,若对眼前的金银财宝美女起了心那还可以补救,若是起了想要占为己有的念头那就不好了,有的人就能控制好自己的心,能把这个念头一会儿忘掉了,就是因为有道德束缚自己嘛。这便是念无所住,不让念头住在你的心里,不去想它,便无所住了,不起心不动念,那只有瞎子和聋子才办得到了,看不到也听不到,又如何起这个心动这个念头呢,所以常修行之人可以在那时刻关住自己的五感,那么下章便讲讲圣人是如何让自己的心不生贪念,使念头无所住的办法吧,看看圣人到底是何想法。
  
  【第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
    尚,也读赏,赏识的意思,贤为贤能之士,这样的人必是读过很多圣贤书的,每个人都想做这样的人,博古通今,因为这样所以人学得越多烦恼越多,民,不是人民,而是自身,如果我不赏识那些圣贤书,不用去想这也学那也学,就不会有烦恼因不会再去想着学这个学那个,这样便是个无知人,无知人才会糊涂,因赏识贤能之人所著之书所以我们都想去读它,圣贤很多,那就会起争议之思想,学这个还是学哪个呢?啥都想学,就烦恼丛生,何不放下这个念头呢,不起这个念头,便不会出现思想争斗,就象有的人想学八字,又觉得奇门遁甲比八字更好,后面又听说大六壬对算人事最精确,哪到底该学哪个呢?这就让你的心里起了争议了。那就学一门,一通百通嘛。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难得之货无非就是金银珠宝,稀世珍宝,凡人见了都会起贪心,想居为己有,若我们能放下这个贪心,视珍宝如石头般,因为这些东西我们得到了并没有什么用途,无非就是炫耀罢了,若我们没有这个炫耀的心态了,那我们又怎么会起居为己有的心态呢,也不会起偷盗之念了,偷盗就是不折手段把这些东西弄到手了。真是把这些东西弄到手了,那我们就危险了,珍宝到手能让你面子足了,啥都可以唾手可得,但怀壁其罪也是很多人明白的了,珍宝能救人也能杀人。所以圣人对珍宝视为身外物,带在身上反尔是累赘,不如给别人,珍贵之物是烦恼的根源了。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如果我们放下了能让我们产生欲望的东西,那我们就不会产生这些欲望了,产生不了这些欲望我们也就心不乱也不烦了。还有一种方式,隐居山林,无欲可生啊,但吃喝拉撒便解决不了了,饿死山林无人问,得道成仙出空尘。所以放下才是正途。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所以圣人的方式便是让自己的心空空如也,没有这些欲望,只要能吃饱穿暖,没有做官成富的欲望,每天强身健体,做养生方面的功夫。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经常提醒自己做个无知的人则没人与你争就没有危险,没啥能让他产生不必要的欲望,他所以能自由自在,常常反省那些珍宝啥的会让自己产生生命危险,一些话语会招来灾祸,一些事情会让自己害了别人也害了自己,所以就选择了简言勤行的习惯。为无为,则无不治。常此以往,人便就变得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了,当人没这些欲望了是不是该没啥忧愁呢,是不是自由自在天下游了呢。追求长生而不强求,这就是大道自然的感觉,其实圣人是很自私的、无情的人。天若有情天亦老,人若有情死得早。老天能放下所以能长生。人呢?亦如是。
  
  【第四章】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这段与《清静经》里头段是一个意思:老君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渊则无底不见其形,天地却是它的儿女,深渊深不见底,谁也不知道它有多深。不高调,不低调。与世长存,处在冥冥之中。它是无情的,但日月的运行却受它控制。常言道:天若有情天亦老,人若有情死得早嘛。它是没有名字的,你们看,无形,无名,我们根本分不清它到底是啥,但恍恍惚惚中象是天地万物都是它养着的。所以李耳就强制给它取了个名叫“道”。就象人类最初不识猫是啥,只能强制的给它起个名叫狗,或许它们要是会说话,肯定会说它不叫狗,也许它也会说它叫人呢。
  
  【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刍狗就是古时祭天时用的一种草做的狗来代替祭祀品,当然用完了就扔路边,不管不问,要是要烧柴草时就拿来烧了煮饭。这便是说天地和圣人把世间万物当这个草狗了。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橐龠就是风箱,以往打铁用的风箱了,很多人都认识这东西吧。把那把手拉出来时,那风箱也不见倒蹋。一推那风就出来了,天地万物也是这样的嘛,一生一死,一出一进。天地交合就象拍巴掌一样,一拍一拍的,挺好玩的。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这句其实吧,就是写太多了就会让别人乱想了,想多了就难搞了,不如就写到这里,大概也就是讲这一段落只有写到这,写多了没意思了。第六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牝。谷神,可以说是道,也可以说是五谷嘛,五谷不死,人也不死。玄牝这玩意最有意思,在古时的性文化来讲,牝是女性生殖器,男的生殖器叫啥呢?牡,道既然是天地的父母肯定就要有个生它们的地方吧,就象女人生孩子一样,但修道者不知道这东西在哪啊,没办法,只能说是玄之又玄,无法捉摸了,所以还是离不开这个牝来生育天地和万物了。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这里指得很明了。这玄牝不用说肯定是有门的,不然生不出孩子嘛,何况一生就是双胞胎呢。它就是天地的根本,人之根本在父母。很简单。绵绵若存,用之不勤。这个大家也不要想歪了,想歪了,这个道就要肾亏了。道在缓缓不断的养育天地生育万物了。
  
分享:
责任编辑:香奈儿
网友评论只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用户名:密码:
本文共有 篇评论
评论人守望散文小组 发布于 2014/12/15 22:04:29  
该作品已收录守望文学网2014年7月优秀散文作品集锦,祝贺!敬请关注: http://www.sw020.com/swform/dispbbs.asp?boardid=68&Id=13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