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时而忍
![]() 小时候猜过一字谜:心字头上一把刀。 答案想必都已了然于心。忍——自古以来都是中华民族引以为傲的传统美德之一。古人常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小不忍则乱大谋;有忍乃有济,无爱则无忧。 然而结合当下迅速发展的经济状况和微妙的政治局面,古人那一套“忍”似乎也应该注入新的时代元素。何时忍?何时不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顾名思义,当一把刀放在你心口时,你的利益或权利势必受损。或许这把刀撩动得你心痒痒,或许你心如刀割却誓死抵抗,或许你忍气吞声而息事宁人。当然,在面对不同情况时,你的选择也自然有所差别。 当这被侵犯的是微小的个人利益时,不妨选择隐忍,因为或许你收获的将是大度开阔的心境。 正如“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写的一样,让出三尺宅基地,结果成了六尺巷,这一化干戈为玉帛的故事流传至今。相比之下,现代都市中为了争夺一个停车位而大打出手,因为所谓的“义气”而拳脚相向的例子数不胜数,最后落得受伤甚至判刑的下场。争吵,计较,或许可以获得蝇头小利和暂时的舒畅,但和人的生命、和建造长城这样伟大的人生理想相比,真的不足一提。“忍”象征一种气度和胸襟,象征一种坦荡的胸怀。 一位禅师曾说:“能忍者,修身;会忍者,养性。”三国时,周瑜无法忍受诸葛亮的才华在自己之上,气坏了身子,最终身亡,世人以“既生周,何生亮”调侃。相反诸葛亮急于和司马懿决战而送一套女装羞辱他,而司马懿“临辱不惊,遇悔不怨”最终赢得胜利。由此可见,隐忍确实有保护心肺维持身体健康的功能。隐忍也绝不是苟且偷生,忍是胸怀信仰的坚持,忍是积蓄力量的过程。 但是当对方以不合法的手段严重侵犯个人权利时,即使这个人与你关系密切,也不应该选择忍。 受中国封建传统影响,许多落后的农村存在“家丑不可外扬”的心理。湖北孝感市的23岁妙龄女子被亲生父母裸身囚禁5年,导致身体发育不正常,四肢畸形不能正常行走,心理健康受到严重侵害。一个如花般的年纪,因为忍,这朵花还未绽放,就被囚禁生涯摧残得伤痕累累。此外还有不少落后地区存在家暴、虐待、弃婴等违法行为,而多数有自卫能力的受害者选择隐忍,更多案件的知情人选择忍。这样的“忍”是对违法者的纵容,是受害者不敢言的原因,是中国两极分化加剧的因素。 更值得一提的是当这把刀危及的是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时,绝不能忍。因为这时的忍失去的不仅仅是尊严,还有全民族的信任。 清朝末期,统治者面对列强入侵一次次割地赔款,妄想息事宁人来换取和平。这不是忍,这是懦弱。侵略者不懂得谦让和礼仪,他们只认得利益。此时如果我们隐忍,正中他们下怀,只会增长他们的侵略气焰。如同一只饿狼正眉目狰狞向你扑来,你却妄想给它一只兔子来换取自己的一条生路。所幸一批批革命烈士没有选择隐忍,他们奋勇斗争,为民族利益而战。 聚焦今天的中国,形势并不乐观。美国越来越把中国作为最大的假想敌对待,“中国威胁论”也从单方面的经济崛起对他国的“威胁”,扩展到中国军事的“扩张威胁”。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越演越烈,我国外部经济处于恶化状态。阿拉伯政治动荡,朝鲜政权更替,中国南海区域频繁爆发的冲突对抗,日本对钓鱼岛的屡次挑衅……种种迹象表明只有坚决地维护国家利益,绝不退让,绝不妥协,才有可能取得发展。因为“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由此可见,“忍”的确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在面对不同情况时“忍”与“不忍”的选择都不尽相同,但都要遵循一个原则——别成为弱者。何时忍?何时不忍?需要我们充分发挥辨别能力,因为“忍”和“不忍”没有清晰的界限,全凭心中道德和利益的那杆平衡秤。 适时而忍,忍得适时。 ![]()
评论人夜半歌声 发布于 2015/5/21 20:00:15
遇争执,我总先退避三舍,希望化干戈为玉帛,人家若还步步紧逼,只能是可忍,孰不可忍!
评论人晚亭 发布于 2015/6/3 15:05:04
该作品已收录守望文学网2015年5月优秀散文作品集锦,祝贺!敬请关注:http://www.sw020.com/swform/dispbbs.asp?boardid=68&Id=13478
评论人苍海樱子 发布于 2015/6/28 11:29:18
经典之论述!樱子拜读学习了!问好!敬茶!祝老师写文愉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