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其它作品
|
在浩荡、空阔、邈远中思之无涯
————读熊焱的诗歌《河西的诗篇》
![]()
诗歌要传达什么?用怎样的语言或情感去传达?一直是我们要面对的首要问题。特别是在目前诗歌受“忽冷忽热、忽东忽西”的影响,白话诗歌、口水诗歌入围主流诗坛,被某些主流诗刊频频推介的当下,这一问题更加突出地摆在了我们的面前。对此问题有着更深入了解和洞察的一些诗歌评论者,呼吁要回到诗歌的本源,还原诗歌美学观点,真实表达社会、生活和情感,探究诗歌要“言说”的任何东西,而不是在那里径自痴言梦语、白活连篇。把诗歌变成社会、生活、灵魂,把社会、生活、灵魂变成诗歌,这大概是一个真正诗人不懈的追寻,从一定意义上来讲,这也是诗歌美学与哲学相统一的真谛。现在的诗歌可以说是丰富多彩,表现手法各异,数量惊人,但可圈可点的经典诗歌为数不多,要想读到直达灵魂深处并有所触动的诗歌更为不易。偶然的机会,读到了熊焱的组诗《河西的诗篇》,感到畅快,愉悦萦心。读熊焱的组诗《河西的诗篇》,让人对诗歌有了更多的思索。诗歌不是说教,也不是隐晦,更不是陈述,而是动容和愉悦,就像那秋风,能将“青涩吹拂成一片金黄”,让人在浩荡、空阔、邈远中思之无涯,沉浸在袅袅升腾的美妙场景里。
《河西的诗篇》,是诗人用独特的视角对广袤、深邃的河西走廊的一种阅览诠释,饱含了诗人对河西深厚的情思,以及美学与哲学交融在一起所产生的熠熠光辉。诗人用深邃且精妙的知解力赋予河西灵魂的魔力,让精神与自然交汇融通。河西走廊位于甘肃省西北部祁连山脉以北、合黎山和龙首山以南、乌鞘岭以西,又称甘肃走廊,因在黄河以西故名。河西走廊是历史上中西交通要道,是从古都长安通往西域的必经之路。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就是从这里一直向西延伸。这里盛产砂碛、戈壁,也盛产绿洲和粮食,更盛产文化和精神。当地文化、中原文化、外来文化相互吸收、交融而形成的具有地域特色的河西文化成为河西的鲜明特色:色彩斑斓,多元综合,情感洋溢,自然旷远。人到了这里,自然就会受到这个特有地域文化的洗礼和熏陶。诗人在这里精神得到升华,完全摈弃了自我意识,把自己作为万物之一,融入自然、和谐、纯正、美妙的河西走廊。正如诗人在诗中所言:“我从远方赶来,是为了捡回我灵魂的舍利”(《清平乐:河西的草原》),“我愿意交出我余生浅薄的岁月,我愿意在这里饱尝霜风雪雨,在这里经过颠沛流离。”(《凉州词:天堂寺》)。在诗人的笔下,河西走廊就像人一样,有着自己的灵魂,有着高贵和睿智的生命,是一个鲜活的肌体,而诗人自己也已完全融入其中。《河西的诗篇》就是两个生命的炽热对视。“多么热烈的爱,万籁都是温柔的耳语,万物都交出了灵魂纯净的白雪,我欣慰于人世艰难的旅途:这祁连山下的田庄,一直在等着我,一直在等着我如此路过。”(《清平乐:祁连山下的田庄》)。“远处的金强河滔滔不息,是我钟情的卓玛/正衣袂飘飞,对我深情地唱着送别的离歌/另一边的马牙雪山是我忘年的知己/多年来一直在此等我,直到耗尽了白发和青春//”(《凉州词:乌鞘岭》)。《河西的诗篇》完全把你带进那个丰盛而动人的大自然的场景中。 组诗《河西的诗篇》,其显著特征是点画精致,结体清健,语言宽博,气势遒劲,沉稳纯朴中蕴方润萧逸的艺术特色。整体上看,视角上给人沉稳、纯粹、含蓄、潇洒纵横中藏高雅神倾的感觉,突出其内涵的建构,其节奏感、力量感和立体感彰显,这符合诗歌所追求的境界。“诗之妙道,神采为上。”诗法之难,在于其承转契合,而诗人对组诗承接的处理又有自己独特的释解。他的每一章节在转换瞬间虽然显出遒劲,却又让人看到笔笔存圆润、笔笔有厚度,光洁而不浮滑,有自然出骨力的味道。整组诗篇彰显出“诗歌是心灵的表现,诗歌是精神的抚慰”这一永恒的美学主张。 首先,《河西的诗篇》展示想象魅力。诗人用“心灵的目光”,进行多重感觉沟通,个性化地直视、想象、感受那个神奇的地方。这是诗人把生活的情感阅历、经验与想象、幻想形象相碰撞所产生的情感在心灵中融通,并以特有的语言构架展示出真诚的自我灵魂。在《凉州词:天堂寺》中诗人写到:“群山环绕,仿佛是众生安睡于佛的怀抱/这河西的小镇无限安静/八月的阳光就是一袭竖排的经卷/人群和车辆如此缓慢,连时间似乎也停止了/只有大通河奔流不息,就像宗喀巴大师在彻夜诵经//庄严的寺院,就是得道的高僧/已经打坐了厚厚的一千年。浩荡的袈裟里/一点点地漏下万丈霞光和雨水/漏下夜晚满天的星光和百转千回的虫吟//阵雨总是突如其来,粗大的雨点/仿佛是佛的念珠,一粒粒地敲响我体内的木鱼/远山的树木、地头的青稞,在雨水中肃立/它们都是佛的弟子,正虔诚地接受着湿漉漉的受戒//”诗中的众生和“我”都是现实的象征,不得不在现实中承受“磨难”或“游荡”;而阳光、雨水是想象的象征,它使人超脱于现实的喧嚣与纠缠,捡回灵魂的“舍利”,安生在宁静的世界。这种想象在《清平乐:祁连山上的雪》中表现的更为具体:“昨夜落下的月光还未干/就被寒霜染成了弯刀上的锋芒//昨夜从江南运来的丝绸刚刚漂白/一袭哈达皓洁的幽梦,就挂上了高高的山峦//——这祁连山上的皑皑白雪/是母亲敞开的胸脯/哺育着一廊河西曲径通幽的时光/是神灵在云端下翻晒的经卷/粒粒蘸满银粉的佛语,让众人都找到纯净的睡眠//”在这里,“雪”同样是想象的象征,它像哈达一样皓洁,像母亲般纯净无私,任凭风霜浸染,都能得以纯净和安详。这种想象和透视贯穿于整个组诗,让人感受到诗人灵感的涌动,感受到想象的神奇魅力,体味想象的美,起到使人精神升华的作用。 其次,《河西的诗篇》展示宽博魅力。诗人用直觉与大自然进行沟通,并灌注了自己全部的深情和爱,把心灵情感与自然景象完美的揉和在一起,从而使视觉张力宽广博大,生成丰美的内涵。“她从青海绕道甘肃,只是为了见我/为了把水做的哈达湿漉漉地捧到我的胸口//三十多年,我漫长的等待/耗去了鬓角零星的霜雪,直到这个八月的午后/我听到她深情地对我发出嘶哑的呼喊//一抹一抹的浪,是她捂不住怦然乱动的心跳/是相思的眼眶熬出了泪花/那些夜夜失眠的幽怨与寂寞啊/全都沉积成河底浑浊的泥沙//我来时的路布满风尘,而内心响彻着水声/大通河仿佛出阁的闺女,在阿妈泪眼婆娑的眺望中/一路远行,一路洗亮花朵的杯盏和羊羔的眼神/那些漩涡是哪一个牧羊人鞭梢上的响结/那些波光又是哪一曲民谣悠长的颤音/八月的拐弯处,一把阳光正扶着她柔软的腰身//我遗憾我来得太晚了——/她静水轻流的温存,她惊涛拍岸的热情/都是奔流中坚定不移的爱/我怎能轻易离开,怎能舍得这义重情深的胸怀。(《浪淘沙:大通河走过甘肃》)”诗人以抒情主人公“我”直抒胸臆,表达的是对大通河的一种极其深厚和真挚的情感,凸显自然、真挚、亲切和宽博。在这首诗里,意象的宽博与情感的宽博成就了诗歌语言的宽博和诗意的宽博。全诗把大通河拟人化,让“她”静水清流、惊涛拍岸的情怀直达“我”心灵的深处,并幻化出纯洁而美丽的女神,风尘、泥沙连同幽怨、寂寞都沉积嬗变为挚爱的眼神、相思的泪花和幽美的颤音,“我”还怎能舍得这义重情深的胸怀。这种张力宽博的情感瞬间就能直达读者内心的深处。这种表现手法贯穿于《河西的诗篇》整个组诗之中,体势博大,气势阔远,情势绵长,让人久久沉浸在诗人宽博的情怀里。 2015年5月草于燕山栗圃 附录:河西的诗篇(组诗) 凉州词:天堂寺 群山环绕,仿佛是众生安睡于佛的怀抱 这河西的小镇无限安静 八月的阳光就是一袭竖排的经卷 人群和车辆如此缓慢,连时间似乎也停止了 只有大通河奔流不息,就像宗喀巴大师在彻夜诵经 庄严的寺院,就是得道的高僧 已经打坐了厚厚的一千年。浩荡的袈裟里 一点点地漏下万丈霞光和雨水 漏下夜晚满天的星光和百转千回的虫吟 阵雨总是突如其来,粗大的雨点 仿佛是佛的念珠,一粒粒地敲响我体内的木鱼 远山的树木、地头的青稞,在雨水中肃立 它们都是佛的弟子,正虔诚地接受着湿漉漉的受戒 我从远方赶来,是为了捡回我灵魂的舍利 我这一具粗糙的肉身已在人间游荡了很多年 凉州词:在天祝的途中 我只是侧身而过—— 凉州的快马已跑成了霜雪上的一匹闪电 河西的明月已醉成了葡萄酒中的一曲羌笛 群山迤逦,跟随我走了一程又一程 向阳的山坡,阳光的针线绣出翡翠上的丝绸 背阴的低谷,流水的剃刀理出皱纹里的沙土 风微寒,是哪一首苍凉的歌谣啊 唱得人如此心疼。偶有白牦牛站在路边观望 一袭雪山的白袍、月光的睡衣 那温良的眼神仿佛我前世的亲人 转一个弯,大通河拍着浪花的手掌 远远地从青海赶来,在天祝的峻岭中 在这个八月的分岔口,迎向我结结实实的拥抱 ——这是爱穿越了多少颠沛流离的道路 才换来了这茫茫岁月里的相逢 一叠一叠的岭,是谁敞开起伏的胸膛 露出怀中厚厚的经卷 那些转经的人,磕长头的人 把参不透的偈语,都交给了更高的雪山 它们皓首穷经,早已读透红尘的悲喜 而我千里奔波,这曲折的旅程 那不断远去的光阴,都是我人生苦寂的修行 清平乐:祁连山下的田庄 秋风正黄,这八月的时光已成人间的交响 天空洗净流水的蓝,大地绣出青稞的黄 青草搂紧身子,轻甩纤细的绿袖 秀丽的远山铺织流泻的丝绸 更高的雪峰站在云端下,献上了吉祥的哈达 风从田野走过,打翻了一地阳光 藏族的老阿妈蹲在墙角,绛红的脸 是昨夜染霜的格桑 是忧伤的民谣唱晚了山巅上的夕阳 梦中我仿佛来过:这宁静的瞬间 抚平了内心起伏的沟壑。这斑斓的晨昏 彩绘着岁月沉甸甸的琥珀 就是在这里呀,那田间奔走的少年 就像我远去的青春,身后跟随着一束寂寞的花朵 多么热烈的爱,万籁都是温柔的耳语 万物都交出了灵魂纯净的白雪 我欣慰于人世艰难的旅途:这祁连山下的田庄 一直在等着我,一直在等着我如此路过 甘州八声:扁都口 我来时油菜花刚刚谢了。这些走远的妹妹 走远的红颜,只留给我一道青青的背影 一望无际,一匣一匣的油菜籽 是这个八月翠绿的光阴,是淘金的人 绵绵不绝地挖出了祁连山深处的墨玉 风从垭口吹来,带来丝丝入扣的冷 就像匈奴的弯刀挑起了草尖上的星辰 在抵达之前,我在路上耽搁得太久了呀 一次次翻山越岭,路转峰回 宛如一卷出塞的丝绸,我风尘仆仆地赶来 不是观赏那热烈的盛开,而是邂逅这浩大的凋零 献出我怜香惜玉的爱 霜就要来了,远处的雪山露出苍凉的脖子 深深的峡谷露出清瘦的腰身 一只牦牛在斜坡上步态沉稳 它才是那个西去取经的人 向东,是青海喝醉的青稞酒 向西,是甘肃未知的旅程 一阵粗犷的牧歌从云端跌落 只有错过了花开的人才知道:哪一段是起伏的人生 哪一段又是起伏中命运颠簸的疼 甘州八声:临泽丹霞 这些晨昏里燃烧的云霞落下来了 泻成波澜壮阔的流水与浪花 这些身体内的盐砖煮出血来了 熬成了斑斓多彩的颜料与油画 烧沸了呀,这一坡一坡的火光 让黑河加高了水温,让甘州的八声 把曲牌唱出了最滚烫的韵 我已喝红了脸,连西风也醉得踉踉跄跄 在火焰的深处,西夏的良驹跑得蹄下生烟 喊声隐隐,鲜血染红了猎猎战旗 牛角的号声里滚过了群峰兀立的肺活量 如果前世我不是姓党项,那就一定是姓李 我火红的名字,在历史的典籍中提着首级 在峰巅之上摘下了祁连山辉煌的落日 古丝绸的路绵延了千万里 那是我的青春跑出了弯弯的河西 取回了大海退潮后留下的红玛瑙 取回了珊瑚里澎湃的盐和血 再也无处相逢这汹涌的艳丽 我翻过人生红红的风口,在这里途经的欢喜 就像是远处的枣林里,那些勤劳的养蜂人 以最苦的胆汁酿出了岁月的蜜 甘州八声:张掖芦苇 我带着鬓边的几粒薄霜 羞愧地奔走在她们青春娉婷的路上 我后悔娶妻太早—— 满地芦苇,这些八月娇俏的女子 每一个都足以让我情定终生 整座城市已倾倒。这一袭袭青青的侧影 美得连古老的黑水国,也为她们转身 连远处的祁连山也探头观望,直到华发丛生 在这里,每一个晨昏都如翡翠一样地绿 八月,她们裹着丝绸的外衣等着我的相遇 芦荡里,一缕一缕的呢喃 是甘州的风抚暖了抑扬顿挫的八韵 就像凌晨的露珠挂满月光与虫吟 就像黑河的水湿漉漉地涨起来 带来潋滟的光芒与涟漪 我只有横刀立马,取下河西的天空与闪电 才配得上与她们执手相对,深情相依 我只有淘净手中的沙,洗净脚下的泥 才配得上与她们相敬如宾,共赴人生的悲喜 清平乐:祁连山上的雪 昨夜落下的月光还未干 就被寒霜染成了弯刀上的锋芒 昨夜从江南运来的丝绸刚刚漂白 一袭哈达皓洁的幽梦,就挂上了高高的山峦 ——这祁连山上的皑皑白雪 是母亲敞开的胸脯 哺育着一廊河西曲径通幽的时光 是神灵在云端下翻晒的经卷 粒粒蘸满银粉的佛语,让众人都找到纯净的睡眠 那一年我骑着白马,从凉州出发 从飞燕的背脊抵达反弹的琵琶 肉身丢在了沙州,灵魂却留在了甘州 祁连山的风一次次地洗白了我的头发 不忍回首啊,深闺中的卓玛 还在熬煮着酥油茶。她一抬头就看到远山的雪 那是哪一个他,就要背着银子跟她走遍天涯 清平乐:河西的草原 从谷口穿过去,那些山坡温柔起伏的曲线 是等待我的卓玛,在八月的阳光下露出优美的身姿 西风正烈,是哪一壶高浓度的青稞酒 醉得阳光如此恍惚和迷离 一地的苜蓿花,又是谁家娇艳的姑娘 描着淡紫的眼影,每一道忧郁的目光 都望成了爱情的紫水晶 而远方的情郎正在打马赶来 带着雪山的银子、蓝天的铜镜 带着十万盏月光镶在长袍上的叮当的玉饰 山坡下的一洼油菜花张开黄金的小嗓子 替相爱的恋人喊出热烈的情话 多么熟悉呀,我仿佛已经在此居住了多时 那尊山腰上的白塔是我打坐的肉身吗 那道如云朵一样飘飞的经幡是我灵魂的影子吗 那些河滩上的绵羊,一定是我昨夜的梦里 落下的点点星辰与霜粒 我的心跳,是帐篷外一匹白马的响鼻 是大地上的青草吮吸夜露的回音 今晨饮下的酥油,还在唇边回荡 就像这午后的暖阳,泡软了多少恬静的时光 神灵在上,天空开阔而明净 爱在低处,大地绵厚而深远 在这里,我愿意交出我余生浅薄的岁月 我愿意在这里饱尝霜风雪雨,在这里经过颠沛流离 凉州词:乌鞘岭 这蜿蜒的山道仿佛是一卷卷佛经的书脊 八月的风,是诵经的人 一页页地翻过那些摇曳多姿的文字 这崇山的大蒲团啊 三千多米的高峰是莲花开出的偈语 我乘车而来,但我的心 却在一路上磕着长头 我下车停驻的时刻,是历史的一次转弯 扑面的寒意,是一把西夏的宝刀在月光中淬火 远处的金强河滔滔不息,是我钟情的卓玛 正衣袂飘飞,对我深情地唱着送别的离歌 另一边的马牙雪山是我忘年的知己 多年来一直在此等我,直到耗尽了白发和青春 在这里,古浪峡把时间挤出了深深的缺口 千仞绝壁,万壑天堑 也阻不了牛头山和雷公山耳鬓厮磨,形影不离 共守那一份海枯石烂的爱情 我原以为我从远方赶来,已走过了万水千山 但八月的乌鞘岭苍茫如梦,远山的云雾告诉了我 朝圣的路迢遥艰难呀 我的灵魂,才刚刚上路 浪淘沙:大通河走过甘肃 她从青海绕道甘肃,只是为了见我 为了把水做的哈达湿漉漉地捧到我的胸口 三十多年,我漫长的等待 耗去了鬓角零星的霜雪,直到这个八月的午后 我听到她深情地对我发出嘶哑的呼喊 一抹一抹的浪,是她捂不住怦然乱动的心跳 是相思的眼眶熬出了泪花 那些夜夜失眠的幽怨与寂寞啊 全都沉积成河底浑浊的泥沙 我来时的路布满风尘,而内心响彻着水声 大通河仿佛出阁的闺女,在阿妈泪眼婆娑的眺望中 一路远行,一路洗亮花朵的杯盏和羊羔的眼神 那些漩涡是哪一个牧羊人鞭梢上的响结 那些波光又是哪一曲民谣悠长的颤音 八月的拐弯处,一把阳光正扶着她柔软的腰身 我遗憾我来得太晚了—— 她静水轻流的温存,她惊涛拍岸的热情 都是奔流中坚定不移的爱 我怎能轻易离开,怎能舍得这义重情深的胸怀 浪淘沙:河西的风 从天祝出发,料峭的风是山顶上的雪 融化了半截走廊微凉的光阴 抓喜龙草原的帐篷外,晨起的姑娘头裹霞光 风从山腰闪过,一次次地吹开她脸上的格桑 远处牛羊正肥,青稞正黄 牧羊人的歌谣里,风带着丝丝霜粒 渗进他微微哽咽的唱腔 我一路向西,祁连山一路相随 云端下的雪,解囊一坡坡的银子 赠给我上路的盘缠。在扁都口 风是麦芒上尖锐的利器。在甘州 风是久违的朋友对我掏着温暖的心窝子 藏族的老阿妈提着马灯踩碎了夜晚的虫吟 风又是巧手的工匠,把明月打磨成一轮玲珑的祁连玉 茫茫戈壁,那些被风吹响的沙子 有着羌笛幽怨的呜咽 有着丝绸里的春蚕酣睡的呼吸 我从反弹的琵琶上,看到从长安奔来的快骑 大宛的良驹和西夏的黄骠马 蹄尖上的蓓蕾在风中打开了朵朵半月的花 阳关外,高高的胡杨仿佛戍边的将士 盼着最早的一场霜降,风会为他们送来远方的家书 日头初生,风是送别的歌、饯行的酒 是午夜梦回中被月光一层层地漂白了的乡愁 我在黄昏时独立西风,站在沙丘上回望来路 大漠无垠啊,人生中那些曲曲折折的旅途 就像这河西的风,那么多的爱恨与冷暖 那么多的苍茫与孤独 浪淘沙:敦煌的夜晚 今晚的夜空是一匹水洗的丝绸 一粒粒的星星栖着穿针引线的梦 今晚的月光是远来的驼队 从西域带来和田的羊脂 今晚的风是飞天反弹着琵琶 每一根弦上都载起了热辣辣的歌舞 今晚夜市上热闹的灯光仿佛斑斓的胡服 那些琳琅的珠玉睁着剔透的眼睛 嘈嘈切切的市声人语 就像是晚课的僧人正在低声诵经 我穿过树荫下的光斑、路灯下的虫吟 仿佛是借着一抹壁画的颜料 回到了岁月遥远的长廊中 远处的沙是一张柔软的大床 今晚的敦煌枕在佛祖轻轻的鼻息上 风的一次趔趄,是熬夜读经的手翻过了又一页 我不是苦行的人,却心怀远修的路 今晚的敦煌是哪一个灵魂的驿站啊 我走过了千里万里,是为了在此相遇 那一个满面风尘,而内心干净的自己 塞上曲:玉门关 就此别过吧。从明天起我就血染沙场 马革裹尸,以刀尖上的锋刃 舞出一片月光的霜迹 就此别过吧。羌管几度哽咽 残阳几度如血。惨烈的西风 摸皱了我这一张沧桑的脸 头颅提在手上,肝胆攥在掌心 此去平沙万里,仿佛我敞开的胸襟 我内心孤独的豹子,快过闪亮的马蹄 滚烫的烈日是我肩上的大氅 一浪一浪的热,是我气吞山河的呼吸 且饮了这盅酒,昨夜的明月 是我手中透亮的夜光杯。此后向西的路上 只有月光作伴,黄沙扑面 只有驼铃声声,摇碎时光的寂寞与清冷 而关门上望乡的目光,是一抹温润的和田玉 一篷飘零的芨芨草遮断了我的归期 拿一把弓来,我要立箭为誓 天下呀,都是我的射程 江山挂在一枚呼啸的翎羽上 热血为墨,丝绸当纸 英雄的背影就是那一支记史的笔 我转弯的脚印,就像历史的一次翻身 让后来者从一株仙人掌中找到我的泪水 从一捧沙子中辨出我命运的指纹 ![]()
评论人晚亭 发布于 2015/9/19 11:00:14
诗人写的这一路景色,我走过无数回了。每次经过乌鞘岭心情都非常沉重,长长隧道写着的奋斗让人有种撕裂的痛。
评论人晚亭 发布于 2015/12/18 14:49:31
[推荐]该作品已收录守望文学网2015年8月9月10月优秀诗歌作品集锦,祝贺!
敬请关注: http://www.sw020.com/swform/dispbbs.asp?boardid=72&id=13524
评论人晚亭 发布于 2015/9/19 10:57:13
欢迎熊焱来守望安家。问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