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站长邮箱
最新消息:

你的位置:首页>散文频道>行走笔记>故乡印象之三——赶集

故乡印象之三——赶集
  作者:鹤舞白沙 发表:2008/7/14 16:28:43 等级:4 状态: 正常发表 阅读:1943
  编辑按:通读此文,印象中的“赶集”有了更加清晰的轮廓,同时也温习了节日来临时的喜悦。
  在城市里,买东西总是很方便的,需要什么东西了,只要你信步走出家门,随便哪个商场就能买到,根本就不用费多大事。可是,在家乡,远离集镇,想买卖什么东西,就只有跑到十几里外的集上去办。而且,赶集也不是随便什么时候都成,所谓赶集,你所赶的集,每个月都是有固定时间的,有的是逢三六九集,有的是逢二五八集,如果你背集去了,就有可能办不成事。
  
  所以,在我们老家,赶集是一件很经常的事情,比如家里有红白事需要买菜了;或是家里缺钱了,需要拉上些农作物去粜;或是孩子们该添置衣物了,这时你就非得到集上去办不可。然而,那时不像现在通了汽车,而且有的家里已经买了摩托车或是农用车,赶集只要几个小时就能返回。我记得最早大人们赶集,都是大清早就要起来做饭,吃完饭早早的上路,因为十几里的路,爬坡上岭的,无论如何,也得走上一阵子的,再加上还要办事,总是天不亮就出门,到黄昏时分才能赶回,一天下来,保准累得你腰酸腿疼,浑身好象要散架,好几天都歇不过来。所以那时大人们赶集,很少带小孩子去的。
  
  但是,每年的最后一个集(我们老家俗成花花集),大人们是乐意带我们去玩一次的。一来,为了准备年货,买好的年货总得有人看着,我们就被派上了用场;二来,到了年尾,大人们要给我们买新衣服,我们去了,也好试试衣服合身与否,当然他们也想让我们自己中意才行,毕竟过年嘛,就要大人小孩都万事如意才好。
  
  每年到了这个时候,天不亮母亲就起来了,她准备好早饭,我们兄弟几个也早早起床,吃过饭,坐上父亲套好的牛车,就出发了,尽管岁末的天气已经很冷了,可我们的热情却很高,因为赶了这个集,我们盼望的新年就来到了,我们都希望能买到自己平时都想要得到的东西,比如一顶绿色的军帽,那时确实很时兴的,最好还能买一身橄榄绿的衣服,每个人都在心里打着小算盘。
  
  集市上人山人海,到处都是熙来攘往的人群,远远超过平时赶集的人们。可能因为这是一年中最后一个集吧,再不把过年的东西一应买全,恐怕就再没有机会了。本着这样的想法,不论男女老少,纷纷从四邻八乡赶来,就象条条河流汇入了大海,导致大街上,各个胡同都人满为患。他们有手提的、肩扛的、还有用头顶着的;有母唤儿,子唤父的;更有挤丢帽子或者鞋子,在人群中艰难找寻的。站在人群中,你根本就无法站稳,更不用你选择哪个方向,你已经被人流裹挟着往前移动了,甚至脚都不用沾地,就被抬了起来。只有在这时,你才会概叹:中国是什么都缺,就是不缺人。难怪有些偏远山区的人们,讥笑城里的人说:“你们那里人多咋的,人多屁多,空气稀薄。”
  
  各种小商小贩,当然不愿错过这样的商机,在大街两旁,纷纷摆起了长蛇阵,还施展自己的嗓音,争向兜售自己的商品,更有图省事的,用一个喇叭代替自己的叫卖,那些卖鞭炮的更绝,坐在一个高台或者是汽车上,也不跟人费唾沫星儿,一个劲儿地放鞭炮,乡亲们你只管听,直到大家都说:“行,这家鞭炮够响!”于是就争向购买。大街上各种日用品一应俱全,卖蔬菜的独自在另一个地方,更有卖衣服的,大街两行全是,摊前挤满大人孩子,可能是也想图个吉利,价格也相对平时便宜。庄户人家,当然也没有太讲究的,穿什么样的衣服,到田里转一圈,保准一身土,他们当然不愿糟蹋太好的衣服。可是孩子就不一样,他们是大人的脸面,穿的太破了,春节走亲戚丢大人的脸呢!所以大人们这时总愿意破费,而且一定要让孩子满意,在这里,二哥买到了他喜欢的海军蓝,我也如愿以偿地买到了一身橄榄绿。
  
  当然,这样的集市,除了比平时的人多外,物品也特别丰富,而且还很有特色,因为大多是针对春节而去的,所以卖春节用的东西当然就多一些。春联、门神、农家历,还有卖红灯笼的,以及各种神仙画什么的,还有卖各色气球,还有儿童们春节要玩的各种焰火,当然还有糖果瓜子什么的,买一些好回去招待客人。不过,我们家是从来不用买春联的,只需要买一些红纸就行了,父亲写得一手好字,村里好多人家的对子都是父亲写的呢!
  
  要买的东西应该都买完了,最后,心里还要仔细盘算一下,看有没有忘了的。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忘的,因为前一天的晚上,要买的东西,父亲和母亲已经合计过,而且父亲还专门抄写在一张纸上,用以提醒。当然难免有拉下的,在集上遇到了,方才想起,也便即时买了去。然而这时,肚子突然抗议了,刚才只顾买东西,所以也完全忘了饱与饥,直到现在,才想起该吃些东西好回去,随后,便在路边的饭店里,放开了吃一顿。
  
  太阳已经偏西,冬天的白昼总是很短的,明明刚才看着太阳还老高呢,眨眼的工夫,太阳就藏进山里去了。暮色沉沉,笼罩着干枯的大地,好在同村赶集的人很多呢,一路上说说笑笑,也完全忘了路的远近
  
  
分享:
责任编辑:行之书
网友评论只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用户名:密码:
本文共有 篇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