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摸一个人的文字
![]() 题目写得确实有点文艺了。 早在两个月前,我就已从守望文学网站上将迦南的散文《被版图解散的故乡村落》复制粘贴于手机QQ邮箱里,却一直没有拜读。这还真有几分奇怪,说起来好像有很多的理由都过得去。 对于迦南的文字,我心里总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喜欢。就像喜欢一部用惯了的手机。 狠狠心,终于决定在这个暖阳融融的午后,读一读迦南的《被版图解散的故乡村落》了。 不上网站去读,读复制粘贴于手机QQ邮箱里的。 在一个个方块字准备跃入我眼帘前,我把身体塞进温暖的被窝里,然后找了个最舒服的姿势,才让方块字们一一跳进我的眼帘。 这次她又写了什么呢? 只见,迦南在《被版图解散的故乡村落》里的情感一如既往,真实,沉郁,细腻。采用纵横交叉式的写法,“现实——回忆——现实”为整个过程,全篇分为五个部分,所描写的人、物、事、景都不是静止的,都是动态的,不断地在变,一步步地向前发展,不断的深入,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外面到里面,或者由外面到里面的处在不断深化演进之中,迦南更是把个人的复杂心理描写得入木三分,虽纠结于故里的人世沧桑,却也有些许旷达的意味。 我读到第三部分时,眼皮渐渐有点沉重了。还来不及咕哝一句:“我要睡着了。”我已迷迷糊糊睡着。 但很快就又醒了。因为,楼下麻将馆爆发出来的喧哗声一阵接一阵,犹如盛夏一场暴风雨,哗哗,不绝于耳。 我摇摇头,出门看了天上的浮云一会,就又回房间里,躺在床上继续看《被版图解散的故乡村落》。 恍惚中,产生了一种错觉,所有的方块字堆砌成一个人的影像——这个人一手拿着锤子一手紧抓凿子,低着头,雕刻一块巨大的石碑,神情专注,动作麻利,一副不慌不忙的样子。 想来,迦南写文章时也是一副不慌不忙的样子吧。刻碑的人把石碑刻好的时候,正是迦南写完文章的时候。抑或说,迦南其实就是那个刻碑的人。 一场大雪,在迦南细腻的笔触下,以最原始的形式,覆盖了城市的灯红酒绿。 一个已消失于中国版图的小村落,在迦南厚实的回忆里,用古朴而普遍的风貌,证明了山村乡镇发生巨变的过程中人们旧有的生活秩序和观念形态也跟着发生了巨变。 也许是时代的幸,也许只是个人的不幸。 我想,“也许”这两个字对于大千世界的一切,最具有包容性吧。 如文字也是一样,是一种最具有包容性的东西。 从厚实而细腻的文字里可以看得出,迦南并不是触景生情、即兴成文,而是先让感情储于胸中,日积月累,经过一番回味,洗炼,将浮光掠影变得清晰明朗,片面感受汇成完整印象;对于“物”与“情”之间的选择,迦南很有讲究,常在“情”字上写出新意。 喜欢她这样收笔,“但我是知道的,心里的故乡谁也夺不走,它就驻扎在我身体的最深处。想它时,进入里面看看。” 哀而不伤! 让人的心有点疼后,还能感受到一丝温暖的慰藉…… ![]()
评论人香奈儿 发布于 2016/12/23 16:40:11
谢谢书生与我的文字共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