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站长邮箱
最新消息:

你的位置:首页>散文频道>行走笔记>往事从灯光里走出来

往事从灯光里走出来
  作者:落拓书生 发表:2019/3/16 10:50:08 等级:4 状态: 正常发表 阅读:837
  编辑按:一盏灯触景生情,一场梦穿越时空,忆往昔历历在目,看时下今非昔比。 品读,问好。

  住处的小巷里,有一盏路灯,在我窗户左上方。每到夜里,月白色的灯光就会穿过窗户,扑到我的床上。
  其实,在这,用“扑”字形容灯光的速度是不大恰当的,可我还是用了——这种固执,有点像我不愿买窗帘挂到窗上。
  或许可以这么说,在我心里,灯光其实已不是纯粹的灯光了。那么,是什么呢?我想,应该是一段尘封的记忆。
  对!
  是一段尘封的记忆。
  这样,说灯光扑到我的床上,若遭人笑话,那我便改口说,是一段尘封的记忆扑到我的心头上。估计没几个人再好意思笑话我吧?
  好几次,我从睡梦中醒来,都被月白色的灯光迷惑了——以为自己正躺在儿时老屋门前那棵苦楝树下的一张凉席上,雪白的月光透过枝叶的缝隙,轻轻地掉在我的身上。
  直到回过了神,我才意识到是一种错觉。遥远的往事,却从灯光里走出来了。
  脑海先是浮现一片雪白的月光,然后是几个小孩的身影,以及一条白色的狗。几个小孩躺在一张凉席上,凉席就在一棵高大的苦楝树下,几个小孩说说笑笑,雪白的月光穿过枝叶的缝隙,轻轻地洒在凉席上,白色的狗在月光下东奔西跑,遇见某种昆虫时就狂叫几声,一个小孩大声说:“以后我有钱了,一定要买一个大大的月饼,拿来供月!”七、八岁的我并没有意识到这个愿望永远都不会实现的,五、六岁的妹妹却信以为真了,一本正经地问:“二哥,你到时买的月饼多大啊?比隔壁家diu姐的月饼还大吗?”
  “她那个月饼还小着呢,我要买的月饼至少像脸盆那么大!”我站起来说。竟有几分“凯旋而归”的样子。智障的大姐却是傻傻地笑着。鬼精的二姐悄悄起身,蹑手蹑脚地走到屋檐下,拿起小木桌上供月的月饼,接着掰一小块,快速塞进嘴里。最后居然还撒谎说,月饼被嫦娥偷吃了一小块。
  五个小孩,当时分着吃三个乒乓球拍般大的月饼,确实有点心酸。不供完月,谁先吃,那就是偷吃。
  待到我“有钱”时,却已走出了古老的村庄,在乡里的中学读书,不逢周末,无法回家过节。初中三年,皆是如此。
  因为要建新宅子,苦楝树被砍了。不久,大姐也出嫁了,过了几年轮到哥哥娶妻了,二姐出嫁了,过中秋节的一些习俗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村里的大人们饭后不再教小孩子拿月饼去供月,往往是碗筷一撂,就打电话叫人搓麻将或打牌,都懒得抬头看明月一眼。小孩子们常常站在各自父母的身后,看见父母赢了钱他们问要一、两元,很快就得到,若父母输了钱,他们就成了出气筒。
  而立之年,中秋节晚上,我独自一人在新宅楼顶上,望着一轮明月。正出神时,六岁的侄儿忽然带着他的两个玩伴跑到楼上,有些好奇地问我:“小叔,你一个人在楼上做什么呀?”
  “看月亮啊!”我随口回道。
  侄儿和他的玩伴面面相觑,摸着小脑袋问我:“月亮有什么好看的?小叔,不下雨的时候,它每晚都会出来!”也不等我说什么,侄儿就催我:“小叔,我爸把一些菜热了,叫你下去陪他喝点酒,你快点下楼啊!”
  我摇头叹息一声,缓缓起身,下楼时却是在想——也许有一天,有很多人都难以体会出“月是故乡明”这句话中的意境了。
  这,究竟是幸?还是不幸?唯有当事人最清楚!
  很难说,没有什么不付笑谈中!
  ……
  今晚,月明星稀。往事从灯光里走出来,或从灯光里走出来的往事,都让它们埋在心底吧。
  该早点睡,明天还要上班呢!
    
分享:
责任编辑:然野
网友评论只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用户名:密码:
本文共有 篇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