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站长邮箱
最新消息:

你的位置:首页>杂文频道>饭余茶谈>“示弱”自诩

“示弱”自诩
  作者:鲁文可 发表:2018/5/18 20:15:58 等级:4 状态: 正常发表 阅读:1245
  编辑按:人生况味,只有经历过才品得出它的味道。关于示弱的解读有见地,见睿智,欣赏。加油!
  
  生在贫宅,长在农村,天赋不高,相貌丑陋,骨子里就有种自卑,加之没进过高等学府,也没招进人民军队,低微的出身不得不通过艰难的摸爬滚打,一步步朝着内心目标挪移。由此,在性格上慢慢形成了“收敛示弱”的态势,这说不上“荣”也算不得“耻”,回首大半生,还算满意,故而感悟自诩一番。
  在磨练中养成了收敛示弱的态势。年少时曾轻狂过并吃尽苦头。那时候并不懂得收敛、示弱,往往是得意了忘乎所以、手舞足蹈、恣意挥洒;失意了,歇斯底里、旁若无人、恣意妄为。这样的后果多是事与愿违乃至被人鄙视。当然,在那个时段,既有可以“胡作非为”的年龄优势,还有可以“擦掉重来”的资本。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种种优势和资本丧失殆尽,社会能容忍自己恣意挥洒的空间越来越小,需要承担的责任越来越大。于是乎,心里就逐渐感到有了压力,不得不改变自己,“夹着尾巴做人,扶着墙根做事”,从违心吃累到顺势而上,从刻意压抑个性到形成习惯,几十年过来了,一切过的还好,知足也。
  收敛示弱是一种自慰的生存方式。我的收敛或者示弱,并非韬光养晦,更谈不上大智若愚,纯粹是因自身原因面对社会现实、调整个人心态的一种取舍,也是一种对人生观、价值观乃至世界观的顿悟。老子曰:“持而盈之,不如其己。揣而锐之,不可常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这些都是讲“益谦亏盈”的道理。在中国传统文化里,自古就是财不外露,美不张扬,在审美观上也是追求那种水中望月,雾里看花。自己虽没有这么高的情操和境界,但是据此选择一种快乐的乃至“阿Q精神”的生存生活方式,也无损自己、他人和社会。
  收敛示弱是对自己的约束也是对社会、对别人的尊重。俗话说:高处不胜寒。正如一件锐器不可能长久保持其锐气,金银财宝不可能永远守住一样,人不可能长期或事事得意,因此要学会收敛或示弱。只有懂得收敛,才会“胜不骄,败不馁”;只有通过示弱,才易得到同情和关照,进而被重视、被理解,有较多机会赢得到社会和别人的尊重,还可以减少乃至消除他人的不满或嫉妒,形成互相关心、互相扶持、和睦相处的一种的精神力量。渴望同情是人的天性,如果你想说服比较强大的对手时,不妨采用这种争取同情的技巧,从而以弱克强,捷径迂回。
  收敛示弱是灵性的觉醒并不是无原则、无人格。示弱不是妥协,而是一种理智的忍让。柔弱的人不一定胆小;糊涂的人不一定真傻。示弱不是倒下,而是为了更好更坚定站立。人生是一个艰难运行的过程,绝不会风平浪静,我们既要拿得起,也要放得下,才能走得更远。以低姿态出现或者表达,与缺乏自尊心、自信心不可同类而语。示弱要学会虚怀若谷,在批评中逐步走向成熟;示弱要有分寸,更要有原则;示弱不是自我放弃、自惭形秽和妄自菲薄,而是一种人生达观的心态。毫无原则的示弱,不但自己被伤,还会失去别人对你的尊重,那种“示弱”就太没有价值了。
  人生路,长漫漫,怎样走,啥收获,只有自己体味。
      
分享:
责任编辑:晚亭
网友评论只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用户名:密码:
本文共有 篇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