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
![]() 记忆中,乡下立秋不像中秋那么热闹,甚至连小满都不如,小满这天每家还会蒸一床松糕来庆贺庆贺!当然,这天也有点特别,起床后,母亲或父亲会特地交代,记得不喝生水。村民们见面时也会互相提醒,今天是立秋,记住千万别喝生水!从前农村人都有喝生水的习惯,那些清清的山泉没有污染,更没有漂白粉的味道,生喝也很好喝。但在这天,谁也不会去喝生水的,除非你忘记了。据说这天喝了生水,会生秋痱子,而不喝的人就不会生。 在民间立秋过得很平淡,但是我们的古人对立秋是怀有深深敬意的。他们把立秋当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一直很重视这个节气。早在周代,就有逢立秋之日也立夏一样,天子要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的壮观仪式。到了汉代还延续着这一仪式。《后汉书?祭祀志》:“立秋之日,迎秋于西郊……杀兽以祭,表示秋来扬武之意。” 所有的植物中,对凉意最敏感的是梧桐。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花镜》上说:此木能知岁。它每枝有十二片叶子,象征一年十二个月。如果闰月,就会多长出一片。梧桐在清明节开花,如果不开花,这年的冬天就会十分寒冷。在院子里栽上一棵梧桐树,不但能知岁,还可能引来凤凰。“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凤凰非梧桐不栖。所以,皇宫里是一定要栽梧桐树的。有记载说,在宋朝立秋这天,皇宫里会在殿堂内摆放上移栽在盆里的梧桐,“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高声奏道:“秋来了!”奏毕,梧桐应声落下几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 古人为什么要这样重视立秋呢?据说秋是有秋神的,需要重视,这位秋神叫蓐收。蓐收左耳上盘着一条蛇,右肩上扛着一柄巨斧。《山海经》上说他住在能看到日落的泑山。而他耳朵上的蛇寓意着繁衍后代,生生不息。右肩巨斧说明他还是刑罚之神。故而古时处决犯人,都在秋后。 在民以食为天的国度,立秋后大家就开始“贴秋膘”了。从前农村的穷人,吃肉不是那么容易的。但是穷人也要“贴秋膘”的,他们贴什么膘呢?主要是瓜果。谁都知道,立秋后的瓜果多得很,如树上柿子,橘子,柚子;野生的猕猴桃,野芒果;架上的南瓜、冬瓜;地上的各种豆类……瓜果虽没有鸡鸭鱼肉好吃,但也补得不能再补! 金黄的南瓜切成丁,放上早米熬粥和红豆,露出一脸的和善,吃一碗嫩滑糯软,那份纯正的甜蜜蜜,是从秋天的底心生发出的。冬瓜炖肉或煮排骨汤,也能香得让人口水直流。农人认为最补的是用黄豆磨成浆加点青菜去煮成的羹,他们说秋季里能吃三次豆羹,不肥也光鲜…… 说到立秋,好多人觉得有点荒凉,特别文化人在他们的笔下的秋真的会让人感谢凋敝与清寂。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只有农人真正知道秋的含义,他们明白秋是禾与火合成的,是禾谷成熟的意思。望着田野里金灿灿的凝结着一年血汗的果实,农人在这大自然赏赐的收获前面,脸上笑开了花。收获后,坐在秋天慢慢变老的时光里,农人开始尝新,一碗碗白米饭下肚,不但是平时劳动变得消瘦的身子,就连那平淡的日子也丰满起来。人在秋高气爽里,也是越来越精神,心越来越满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