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从天地,道法自然
![]()
写作
一篇文章白天读了许多遍,胸中已有丘壑,但下手修改却是在夜晚。因为夜间暑气散尽,嚣声俱远,于灯下细读,可以保持一种相对宁谧的心情,字字推敲,句句斟酌。 许多灵感都是在黑暗中激发的。因为当心灵沉潜放松到一定程度,平时读书思考的积累往往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作一种释放,如果能够保持一种纯静状态,张开心灵的大网,也许会捕捉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 写作的过程中,我们是田径运动员,分秒必争,顾不得回头去看。在思绪缭绕的时候,一旦暂停,往往会断了线索,接续起来,也多半失了原本的灵气和滋味。 文章完成后,我们是木匠。原来写字的羊毫已经变成砍树的斧头,在文章这棵大树上奋力砍剁,削去旁生的枝节,芟除多余的叶片,只取能够成材的主干。旁干再大,枝叶再多,也不可心存怜悯。否则做出来的器具,往往不够光滑美观,还要重新返工,费时费力。 成品出来后,我们是质检员。寻章摘句,深钻细研,容不得半点马虎大意。错字,别字,讹句,都要一处一处挑出来。哪里句意已终,该用句号;哪里句式排比,该用分号;哪里语气激昂,该用叹号;哪里句意存疑,该用问号;哪里句意转折,该用破折号;哪里言已尽而意未穷,该用省略号;都需要我们细细咂摸。主、谓、宾、定、状、补如何搭配,实词、虚词、体词、谓词如何划分,句与句之间,是主谓还是动宾,是联合还是连谓,这都需要我们字字斟酌,句句过心。 质检过关后,我们是调色师,给文章美容妆点。现在可知的修辞手法有六十三大类,七十八小类。以比喻为例,就有明喻、暗喻、借喻、博喻、倒喻、反喻、互喻、较喻、譬喻、饰喻、引喻、隐喻,在文章里穿插运用,整篇便会增色许多,如果仅仅使用一种或两种,那么文章就会显得呆板和生硬。其他如比拟,衬托,倒装,对仗,反复,回环,排比,夸张,重叠,双关,指代,用典,谐音,歇后,象征,镶嵌,婉曲,通感等,如果在文中熟练运用,巧妙填补,那么文章的精美自然能够更上层楼。 做好描眉画目的精细活儿后,我们是侦探家。寻找每一章,每一节,每一段,每一句存在的破绽和漏洞,想办法进行填补,尽量做到自然天成,消泯斧凿痕迹。古文是不分段的,也不加标点,句读是后人做的工作。最早从宋代开始出现,直到“五四”以后,现代标点符号相继出现,能够将一篇古文划分段落并加上标点,以适合大众阅读。所以我们现在读到的各种版本,比较之下,往往存在差异。不同的人断句有不同的分法,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年龄段也会有不同的领悟和断分。想想,如果给你一本古书,你能不能知其文气流转,明其阴阳顿挫,自己断句而流畅地读下来。 一个作者,一定要了解语法和语言构造,这是最基本的功夫,是一切写作的基石。为什么有些作者文思、文意都很好,语言运用也比较娴熟老练,但文章读起来却总没有一气呵成之感?原因就在于他的基础不够扎实,或者他根本就不去重视基本功,觉得以自己的阅读和思考,完全能够写出很好的作品来。但我们要知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积累越厚,爆发才能越快,越猛,越强。为什么有些人能够提笔立就,下笔千言。因为他胸中有长江大河,而所出不过小河小溪,自然能够好整以暇,游刃有余。孟子云:吾善养吾浩然之气。那股气,不应该仅仅是浩气,豪气,还应该是文气,底气。 每个人对于自己的文字都是难以下手的。大删大砍,那是别人的事情。所以对于要修改的文章,我们首先必须抱着苛刻的态度,不必把那当做自己的文字,这样狠下心来,我们才能对文中的错讹冗赘一一加以改正,一遍不行,则来二遍,二遍不行,则来三遍。当你真正觉得文中字、词、句、段、章没有一字差错,没有一个标点混淆,可以再将它发给自己熟悉的朋友,也许在他(她)的眼里又能发现更多的不足。敝帚虽足自珍,而文字务求精美。惟有不断修炼我们的文字,我们才有可能取得更加长足的进步。 在我眼里,现在看到的文章,没有那篇是完美无瑕的。在时间眼里,那些流传千古的美文佳作,都有破绽可寻。 阅读 我们现在谈到一个孩子聪明,往往要说他成绩怎么怎么好,是个神童或者天才。对此,我往往不以为然。 现在的孩子,无论阅读还是思考,跟古人比起来,差距是相当大的。 举几个例子吧: 白居易七岁的时候,客人以《草》为题,让他作诗,小白略一思忖,当场吟来,这便是我们后来在小学课本里读到的那首《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寇准九岁那年,家里举行了一次大宴,酒至半酣,来客想要考究小家伙的学问,以附近的华山为题,让他作一首诗。寇准踱步思索,一步,二步,到第三步便吟出一首五绝:“只应天山有,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迈,回首白云低。”比世人皆知的曹植七步成诗还要快 ![]()
评论人晚亭 发布于 2008/8/10 21:00:41
很好的一篇习文心得,很值得学习!看来,要想写好的文字,一定要加强读书才行!问好!
评论人龙儿 发布于 2008/8/11 11:35:20
读来令人获益非浅!
评论人向日葵的光 发布于 2008/8/11 11:50:09
获益匪浅
评论人默默 发布于 2008/8/12 21:09:31
学习了!见解独到!
评论人倩理 发布于 2008/8/22 0:14:42
顺其本心,近乎自然,方是大道
评论人飞飞儿 发布于 2008/9/1 18:00:49
很好的文章!思想深刻,文字精当,各种文体杂合相彰,有创意!
评论人风啸马寒 发布于 2008/9/25 14:32:59
大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