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大仙
——献给人大代表们
![]() 有一座高山,它在干躁的风沙地带。山顶上的岩石隙缝里生长着一株近万年的松树,它在这里经过了漫长的岁月,目睹了无以数计的春夏秋冬的草木荣败。这里干旱缺水,生在山上山下的卉木,因干旱缺雨水的滋润,每年都干渴死很多。虽然,一年中有几次雾露和淋雨,卉木葱然生起,可是过了不久,就又都干枯死了。 松树看到了这个万年的凄惨事,很明白这个原因所在,于是,它努力修行,终于,经历千辛万苦,修成了仙。他开始呼风唤雨,拨云施雾,把去湖泊、薮泽下雨的云,给调到了干旱的风沙和高山缺水的地方下雨,一时干旱之地生长出绿油油的万卉;开放出五颜六色美丽的花朵;树木披上了翠装,结出了香甜的硕果。 这位大仙看到这一切满意地笑了。天帝知道了这件事,就提升他去天廷做了神。 一株生长在水泊边的蒲草,它在水分充足的水边上,无忧无虑地生长了几百年,它竟然也修成了仙。成仙后,发现天上的雨云随着风到处飘着下雨,感到雨水应该下在湖泊的地方,这样能使湖泊水源充足,始终保持碧波荡漾,周围的水草更能得到充足的水分,于是,他使用法术,把雨云都召集到湖泊、薮泽的地方,雨水给生长在这里的水草源源不断充足的灌溉,水多的都用不了了。 风沙干旱、高山处的草木得不到雨水的润泽,又都干枯死了。 土地神上奏了天帝,天帝听后非常吃惊,继而说:“这两个一前一后的仙,出身环境不同,所想的就不同。前一个生在干旱之地,就以自身的处境来行云布雨,他的这一方法是让世上所有的草木,不论生长在哪儿的都能得到水的滋润,不至于干渴死。后边这个仙,他生长在优良的环境中,认识不到风沙干躁地带,以及高山缺水的地方。所以,他想的只是使自我生长的区域保持更多的水,或者更加积蓄越多越好,从没有想过干旱地带的草木也需要雨水。出身的不同,思想观念就绝对不同。”土地神问:“天帝,这两个仙,他两个谁做得对呢?”天帝说:“上天有好生之德,德布天下者对!二仙,前一个仙以自身环境和感受做了,后一个也是,只知自我。”是啊,没有在那个环境内去亲身体会,怎么会能明白。有道是“不吃黄连,怎知黄连苦”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