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了《野火集》
![]() 今日读了久闻的《野火集》,是一口气读下来的。从早上八点半到下午两点半,六个小时不间断的读。读到最后一篇最后一个字,抬起头来,有点晕,没吃饭呀! 不过,甚是高兴。《野火集》是很好的书,龙应台是很好的作家。 《野火集》收录的是龙应台作家自1984年在《中国日报》人间专栏发表的社会性批判文章,于1985年12月出版,一个月内再版24次,四个月内便销售10万册。真是十分了得,文字之尖锐,内容之真实[或是说残酷],思想之深刻,影响之深远。真可谓是划时代的大作。虽然外界对其褒贬不一,但个人而言,十分喜欢。 我血管里流淌着的也是沸腾的血,只是无处更无法发泄罢了。今日看了《野火集》,心口的闷气出了,舒畅了许多。有几分相见恨晚的感觉。 《野火集》描述的,批判的是上世纪80年代的台湾社会。龙应台作家以其独特的视角,敏锐的洞察力,凭着那份热忱与正义,毫不留情甚至是残酷的将一个丑陋的台湾呈现在世人眼前。她的勇气,就值得我们崇敬。相比台湾,我想到的更多的是中国。读完《野火集》就有这种想法:现在的中国大陆也不是如此吗?将整个背景换成中国,那些人那些事与我周围再贴切不过了。 我又有几分羡慕台湾,他们有个龙应台,我们又有谁?我们现在谁都没有。真的,又想起了鲁迅。唉!过去了,不说也罢! 《野火集》后的20年,台湾虽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一些实质性的问题却没有实质性的变化。有个龙应台尚且如此,没有龙应台的我们,出路又在何处?悲哀! 20年可以改变的很多,但有些事却无法改变,20年后的中国,会是什么样?和台湾一样吗?不,我想不会的。 我不能说太多,一是阅历太浅,再世现实所迫。 ![]()
评论人苏祯英 发布于 2008/8/25 20:46:45
不好意思,龙应台是女士。
评论人苏祯英 发布于 2008/8/25 20:47:15
请编辑注意。
评论人漂泊自由的阿杰 发布于 2008/8/25 21:06:23
编辑在这里称呼龙应台为先生是指老师的意思,是对有成绩的人的一种尊称,请作者理解!谢谢你对守望的支持!希望守望能成为你的心灵家园.
评论人漂泊自由的阿杰 发布于 2008/8/25 21:04:57
"先生"解释如下
1.老师。
2.对知识分子和有一定身份的成年男子的尊称。
3.称别人的丈夫或对人称自己的丈夫(特定用途:前面都带人称代词或定语;比如你先生、我先生)。
4.旧时称管帐的人。如:他在当铺当先生。
5.旧时称说书、相面、算卦、看风水等为业的人。如:风水先生。
6. 后来意义有所外延,但凡德高望重的人,都可以被尊称为“先生”,有表示尊敬的意思,不一定完全指男士。如宋庆龄、杨绛、冰心、丁玲等均可称为先生。
“先生”这个称呼由来已久。不过历史上各个时期,对“先生”这个称呼是针对不同对象的。《论语·为政》:“有酒食,先生馔。”注解说:“先生,父兄也。”意思是有酒肴,就孝敬了父兄。《孟子》:“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这一“先生”是指长辈而有学问的人。
7.现在对所有男性都可以称为先生如:王先生 、李先生
8.老婆对老公的称呼,如:你是找我家先生吗?他不在家。
到了战国时代,《国策》:“先生坐,何至于此。”均是称呼有德行的长辈。
第一个用“先生”称呼老师的,始见于《曲礼》:“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注:“先生,老人教学者。”今称教师为“先生”。
汉代,“先生”前加上一个“老”字。
清初,称相国为“老先生”,到了乾隆以后,官场中已少用“老先生”这个称呼了。
辛亥革命后,“老先生”这个称呼又盛行起来。交际场中,彼此见面,对老成的人,都一律称呼为“老先生”。
现在“先生”的用法更为广泛。妇女也将自己以及别人的丈夫称为“先生”。
评论人苏祯英 发布于 2008/8/25 21:22:33
不好意思,我浅薄了。
评论人苏祯英 发布于 2008/8/25 21:22:55
我道歉,对不起,请各位多多指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