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浏览的读者
|
清清的河水
![]() 一 又是一年的五月二十日了,小云的妈妈,心就一阵一阵发痛。尽管丈夫把女儿的遗物统统收拾起来,但,这个日子撩开她的双眼的时候,她就知道这一天是女儿的忌日。就是去年的今日啊,她失去了女儿,那个活泼的,懂事的女儿啊,蹦跳着走了……这一年以来,妈妈眼前虽然有小儿子闹腾着,那眼前晃怱的身影,总让缕缕思念搅闹得座立不安。还有人们左右开弓的嘴片子,让妈妈在痛失女儿之外,还有一份歉疚,一份疑惑,还有一份说不清的冤屈……唉,还有那个与女儿共赴黄泉的张娇同学的妈妈啊,为痛失这个独生女而精神失常。自己好想去看看这个同命的苦人儿,却又怕,她看到自己会加重病情。她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据说,治疗了有半年以后有所好转了,不知怎么从电视上看了一个“感动2006”的节目,那病情就突然加重……不管了,今天妈妈说什么也要到河边去,为女儿送去一点思念吧,也只有在那儿,自己可以放声大哭,让自己凝重的心,得到片刻的放松也好啊…… 二 记得那一天,涞河流域的春蚕到了最后的冲刺阶段。不用几天,那黑色的桑椹就会让蚕宝宝吃个净光了。 “妈妈,今天星期六,下午我要和同学一起去摘桑椹。”已在初中一年级读书的谭小云,刚一放学就和妈妈说。 “那怎么行?眼看就要过麦了,正想让你看着弟弟我里外地收拾一下的。” “妈妈,就一中午也行啊。我都和同学约好了哎。”小云撒着娇,扭尼着身子央求着。 其实小云很懂事的,自从有了小弟弟,她一下子就是大姐姐,弟弟已经四岁了,每个星期天都是她带着,真的是妈妈最得力的助手了。其余的事,她要求的不是很多,妈妈只好答应了,说:“天热了,中午都歇晌,女孩子家家的,可不要一个人乱跑的。” “知道了。我和我们班的张娇。”说完,她不敢等弟弟来缠,拿了一块饼,就撒着欢儿,像一只出笼的小鸟,唱着最流行的歌儿,跑出门去…… 三 张娇是小云最要好的朋友,两个人在学习上也是你追我赶的不相上下。在学校里出出进进的手拉着手,一样的蝴蝶结上下翻飞,也是他们班的一道风景。唯一不同的事,张娇在家是独女,性情上小有霸气,而小云在家是姐姐,多了一些忍让,两个孩子个性互补,真是到了天衣无缝的程度。 为了小云这有限的时间,她俩就利用午休,跑到一片还有着大片叶子的桑树地里。当她们从树丛中跑出来的时候,相互一看对方,都笑得在地上打了滚儿。因为桑粒那紫色的汁子,把两张天真的脸,摸成了小花猫。 “你看你啊,呵呵……咱们快找个地方洗一洗吧。哈哈。” “对了,对了,下面就是小河,我们赶紧吧,我还要看孩子啊。” 这儿就是小涞河,是一条千百年来养育了两岸生命的母亲河啊。它的上游在鲁南连绵的山里,被山收集,在水库中储蓄了能量,又蜿蜒几百里,从这里路经,直奔勃海……这些年来,天一直干旱,河里的水少了,总是那么断断续续。那些在河水里长大的孩子做了父母,而这些父母的孩子也失去了有水的乐趣。为了改变这条河的生态环境,这几年在河上建了几个拦河大坝和橡胶坝。特别是在夏季,这河也是水库的泄洪渠,水就漫到两岸…… “哇,好漂亮啊!”两个小姑娘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呼了出来。这些年,计划生育了,孩子就特别金贵,被家长老师特别小心地看着,只是被爸爸载着路经这里,不敢让她们有半刻的停留。现在是第一次以一种自由的目光看这片自然的风光:天,是那样的高远,风,微微地送来河水中腥腥的鲜香,那一望而去的水啊,有鳞波荡漾,水的灵秀就这样让两个孩子惊奇了。那并不遥远的地方有桥从河面上划过,两岸的杨柳婀娜着水墨画一样的身材,都是这水最美的点缀了。 她们踩着软软的细沙,小心奕奕地挽起裤角,轻轻地让脚伸向清清的水里,掘着屁股,顶着脑袋,清清的水面上就有两张稚气的俏脸,那让桑椹染黑的牙,染紫的唇,又象是小巫婆了,掏气的张娇,伸手就点小云的眼,水面上的画像便跳跃起来,逗引着少女的笑声也随风漂去…… 四 一个下午小云都没有回来。妈妈先是生气后是担心。当那担心压得自己喘不过气来时,就领着小的四处打听她的去向。直到找到邻村的张娇家,她们家也正在心急火燎地四下出击了。一时间,亲戚朋友,乡邻,同学也加入了寻找的队伍 夜,是那么长…… 第二天的中午,从小涞河边上传来了不幸的消息---两个孩子溺水而死了五 河套里的风,还是那么悠闲地吹着;云,还慢慢地漂着;不知名的小鸟,还是那么兴高采烈地高唱着……而昨天,正是为这些欢呼的二个少女,静静地躺在这细软的流沙上,僵硬地身体仍然保持了挣扎的姿式。 “这孩子怎么就跑到河里去了?”小云的妈妈喃喃自语 “看她们的嘴,象是吃桑椹过来的。也洗过。”拉她们上岸的大爷也心痛地看着孩子,思索地回答。 “这么浅的河边,怎么就淹死人了啊?”张娇的妈妈悠悠地语气,像是追问自己。 “唉,这哪里是浅啊!有几个挖沙的陷的大坑。”大爷摇着头,叹息着。 “哪两个怎么都下去了?”两个母亲突然都抬起头,几乎是同声地问。 “看样子,是一个掉下去了,一个去拉……”老人若有所思地回答。 “孩子啊,你可不能拖累人家啊……娇娇啊,是不是你死得冤啊……”再一看,张娇的妈妈两眼慢慢发直,喃喃自语,尽管小云的妈妈怎么喊,她已无动于衷了。 五 小涞河,又到了波光鳞鳞的季节。那淡淡的水腥味,远远地就让妈妈痛楚的心,更加的敏感。岸边的杨柳已张开了生命的绿叶,柔和的枝条在风中舞蹈;那嫩绿的小草,又绿了河水的两岸;还有那不知名的小鸟,在哪儿高唱着,也许是高唱生命的赞歌……可是,那两个鲜活的生命,就在这儿悄悄远去,不再喊声妈妈了,也不再给妈妈一个笑脸…… 妈妈还没有来到河边,早已泪眼扑簌…… 突然,远远地看到张娇的妈妈衣衫不洁地走来了,一会摘一枝叶,一面摘一支野花,嘴里还是喃喃自己语着。小云的妈妈一时不知是应该迎上去,还是赶紧躲开。不自主地小心地问:“大妹子,你来了。” 她一愣,定定地看着,目光中有一种仇恨的影子闪过,扭头便走,却又一下子定在那儿,因为正有一队学生列队而来,她的目光一下子就让这些孩子吸引住了…… 六 领队的女老师迎了上来,拍了拍张娇妈妈的肩,又跑过来握了一下小云妈妈的手。这就是小云生前的老师和同学啊。他们整队,女老师就讲话了:“同学们,今天很意外在这儿碰到小云和张娇的母亲。不用说,我们都是为了这个日子而来……”她已哽咽,便停了一会,稳了一下情绪,“我今天把班会到这儿来开,本来就想让大家弄清几个概念。首先,你们看看,这两位母亲,这一年来的变化,你们低下头好好想一想:在家庭中,自己承载了什么?这就是我说的第一个问题:安全。请大家体会一下一个词:珍爱。” 张娇的妈妈,好像忘记了一切,她的目光从队列里一一划过,好像在寻找那张熟悉而亲切的脸。孩子们的目光也从两个母亲的身上看过,那目光的碰撞中,就有了泪光闪闪。 “在这一年以来,做为班主任,听到了很多这样那样对孩子教育的话题。同学们,小云和张娇,曾经就生活和学习在我们中间,我们还记得她们的音容笑貌。我想问你们一个问题:她们傻吗?” “不傻。”同学们齐声回答。 “是啊,我相信当她们面临突发事件的时候,要是离她们不远处有人的话,她们会求助的。可是,一人溺水,有一个人没有时间权衡利弊,竟用百分之九十九的危险,给了同学和朋友百分之一的希望……” 女老师有些说不下去,顿了好一会又说,“我是想告诉你们一个概念,叫‘上善若水’,是一个最具人性的词汇。我虽然为这重大安全事故受了处分,但仍为有这样可以用自己九十九的风险,去给别人百分之一生存希望的学生,而欣慰……”老师极力地压着自己的情绪,泪水还是不听话地流了下来,“她们,虽然没人知道她们谁去救谁,但,我们永远记的这两个同学,一个事件。 有两股清泉从张娇的妈妈的双眼里咕咕冒了出来,因了那泪的清洗,那呆滞的眼神渐渐有了一些灵光,她看看也在摸眼泪的小云的妈妈,“大,大,大姐啊……”大声地哭了出来…… 七 天,是那样的高远,风,微微地送来河水中腥腥的鲜香,那一望而去的水啊,有鳞波荡漾,那并不遥远的地方有桥从河面上划过,两岸的杨柳婀娜着水墨画一样的身材。这时断时续的涞河水啊,因了人的努力,却要保持汪洋的饱满,那水的灵秀,依然如同两个少女,回望世界的最后一眼…… ![]()
评论人漂泊自由的阿杰 发布于 2008/9/23 20:37:54
上善若水的出处:老子的《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大概意思是 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最善的人,居处最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恪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能把国家治理好,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最善的人所作所为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也就没有怨咎。
评论人倩理 发布于 2008/9/23 23:00:10
问好木丁火,建议笫一节简下,文中插入,使文章更交溶。其它都不错,构思巧,寓意深,
![]()
评论人春田草 发布于 2008/9/24 10:55:35
“安全”二字值千金,当大大小小的领导、老师和家长们在不咸不淡地进行安全说教时,有谁又能真正体会到这二字的沉重。当生命已经消失时,回首已是一种不堪。让逝者再次留给我们一种沉思,你珍爱生命了吗。
![]()
评论人木丁火 发布于 2008/9/23 20:25:39
谢谢编辑的按语。
对于“上善若水”这个词,不是对这个河说的。而是对这个孩子。她那原本的善意,不是用“换得换失”来评说的。没有 人知道,她俩谁是英雄,而英雄又的确存在于这个故事里。
评论人漂泊自由的阿杰 发布于 2008/9/23 20:42:06
作者的意图是美好的。希望我么都能“上善若水”。故事里的她俩无论谁是英雄,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这背后引发的各种社会效应。无论怎样,我们都不希望看到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
评论人漂泊自由的阿杰 发布于 2008/9/23 20:44:52
生活其实可以很简单,我们常常“患得患失”。小说里虽然美化了生活,雕饰生活常态,但我相信,这是作者内心美好的愿望吧?有这,就够了。
![]()
评论人郑力萍 发布于 2008/10/11 6:35:27
看到你的这篇文章我又再次想起了我的高中同学,她离开我们已经有一年多了。其实河边的那些沙石是很危险。我们经常提安全却也经常忽视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