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站长邮箱
最新消息:

你的位置:首页>评论频道>文学评论>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读白波《稻盛经营学与儒家文化》
  作者:小苹果 发表:2022/5/14 16:14:15 等级:4 状态: 阅读:401
  编辑按:总能将一纸白字解读的风生水起且教益无穷,确非常人之功。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有着悠久的传统友好的历史。”你知道吗?这句话出自中日两国政府1972年的一个联合声明。
  纵观中日两国长达两千多年的交流,除去其中的大是大非,其主流是友好与合作。
  据《史记》记载,中华文化是最早传入日本的文化。早在公元前210年,徐福东渡,就给日本带去了稻作、冶铁、青铜、纺织技术,促进了当时日本的社会生产力。
  公元448年前后,儒家文化也经由各种途径传播到了日本,对日本的文化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日本开始推广中文,宣扬儒家文化,江户时代以来,《论语》在日本广泛传播。
  号称“维新三杰”的西乡隆盛,是儒家文化的拥趸者,即使在被流放蒙难之际,他也坚持大量阅读儒家著作,深度研习儒家学说,于“仁、爱”“致良知”之中提炼出“敬天爱人”。
  稻盛和夫作为西乡隆盛的同乡,极其崇拜西乡,视西乡为自己的精神导师,他将“敬天爱人”作为了自己一生最为信奉的经营哲学。
  “敬天爱人”就像是一盏指路明灯,照亮了稻盛和夫的人生路,亦助力他成为了日本一代经营之圣。
  至于稻盛先生的儒家思想从何而来,是否师从儒家文化,白波在他的新书《稻盛经营学与儒家文化》中,就稻盛经营学从稻盛人生哲学与稻盛经营哲学两个方面,做了深度的解读。
  作者白波,前中兴公司副总裁,长期研究儒家文化,精读四书等儒家经典,对稻盛经营学进行了三年的自我学习,并于2020年参加阿米巴经营精华研讨班,修完全部课程获得证书。
  白波认为:稻盛和夫经营学是儒家思想在经济领域的应用与突破。他结合自己的企业经营管理经验与学习所得,写成这本书,旨在帮助读者对稻盛经营学有一个系统而全面的认识。
  作为一名普通读者,这本书给了我怎样的一个领悟呢?
  
  一、 自救于困境
  俗话说: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
  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也不例外。
  说起稻盛先生的生平,上天其实并没有给他一个幸运的开始:少年时期罹患肺结核,并陷入家族遗传阴影;读书生涯中两次落榜,无缘就读心仪的学校;大学毕业后去了一个失去活力的公司,前途堪忧。
  然而,他却将这些不利条件,一一转变成自己改变命运的基石,将上天给出的一手烂牌,打成一副王炸。
  稻盛先生第一份工作是就职于京都一家濒临破产的陶瓷公司,在困惑与不甘心中,他也随大流奔走在跳槽的路上,最终却跳槽无门。
  而稻盛先生的人生转机就是出现在跳槽无门之后,正如老话所说:已然跌至谷底,怎么挣扎都是在向上前进。
  稻盛先生静下心来,重新审视自己,终于想明白,与其怨天尤人,不如正面现实,自我救赎,着眼于手头工作并做到最好。
  于是他选择埋头工作并热爱自己的工作。正是这个大转变,促使他一步步地走向自己的人生巅峰。他一生共将三个不同领域的公司带进世界500强,并形成一套自己特有的经营哲学。
  我们生活在这个高度发展并快速运转的时代,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学习上,多数人或多或少都遭遇过或正在遭遇程度不一的困囧,觉得“前途漫漫人生渺茫”的人也不在少数。
  就我个人而言,生活的不尽人意,当然也没能幸免在颠沛流离的日子里,沉沦于患得患失中,少时的梦想已然模糊不清,当年的目标也依然遥不可及。一直以来,我也总借“认命”之名而顺势“躺平”,以至于到现在,半生将过,遗憾空留。
  好在“亡羊补牢,为时不晚”,此后的日子,还是能够救自己于困境中,花点时间,用点心思,跟对人,做对事。迷茫无措时,就参详圣人的人生点滴,明辨是非,厘清因果,好好生活,好好工作。

  二、工作即修行,要持续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人为什么要工作,工作的意义是什么?相信我们每个人都在心里无数遍地叩问过自己。
  当然,对于为什么工作,我们都能够如数家珍:可以实现人生价值,活出人生意义;可以获得安身立命的经济基础,衣食无忧;可以获得新技能新知识,不至于被社会淘汰;可以为国家为社会添砖加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只是,在现实生活中,并非谁都能如愿得到一个体面又心仪的工作。尽管“职位有高低,工作无贵贱”,还是有相当一部分人在从事不如意的工作时,会觉得怀才不遇,会自怨自艾,甚至会自暴自弃。
  那么,正确打开自己的工作方式,就变得尤其重要。
  去年夏天,上海有一位浦阿姨因向顾客发放自制的《蚊虫作息表》而登上热搜,被网民敬称为“灭霸”。浦阿姨是大润发超市的清管员,负责防治蚊蝇等有害生物,就是这样一份普通的工作,她任劳任怨地做了13年,将灭蚊工作做到了极致。浦阿姨仔细观察并用心研究起蚊子的生活习性和活动区域,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灭蚊方法,为了巩固工作成果,她甚至将工作场地延伸到了超市外围,同时向顾客推广自己的灭蚊方法。
  尽已所能,将简单的工作做到最好,这就是工作的意义。正如《南村辍耕录》里所说:“一事精致,便能动人,亦其专心致志而然。”通俗一点说,就是:工作即修行。
  工作即修行,正是稻盛和夫先生《活法》里的观点,他这样说:“人哪里需要远离凡尘?工作场所就是修炼精神的最佳场所,工作本身就是一种修行。只要每天确实努力工作,培养崇高的人格,美好人生也将唾手可得。”稻盛先生更是身体力行地践行着这一真知灼见。
  稻盛和夫还将人分为三种类型:不燃型、可燃型、自燃型,并在《干法》一书中对此做出深度剖析,谆谆教诲直抵读者的心灵,更给读者带来润物细无声的变化,很多曾经是“不燃型”或者“阻燃型”的读者,便从小处开始转变,慢慢转化成为“可燃型”甚至是“自燃型”的人,实现了改变自己的人生。
  显然,上海浦阿姨,就是这样一个自燃型的人,积极主动地去研究工作方式方法,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将普通的工作做到人人称赞。
  因此,哪怕是只能从事不尽人意的工作,只要改变心态,迷恋上工作,就能将工作当成自己修行的道场,从而收获自己更好的人生。

  三、做人要有良知,要扪心自问:“作为人,何为正确。”
  说起良知,不能不提王阳明;提起王阳明,则不能不提他在《传习录》里的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通俗地说,就是:人心原本不存在善恶之分,只是因为心理动了符合天理或不符合天理的意念,才有了善恶,良知,就是明白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人应该以良知为标准,叩问自己的良心去行动,做任何事都不能损害他人的利益。
  “四句教”既是王阳明在行教过程中提出来的心学智慧之一,也是对王阳明一生思想精髓的总结。
  然而,疫情仍在肆虐的上海,却出现了令世人为之哗然的不耻行径,既有人侵占他人网购的食物,也有人半路截胡侵吞政府防疫保障物资,还有人利用商超职务便利或在网上非法开店并将大量囤积的物资加价数倍之后再转售给居家隔离的居民,这一干人,将趁火打劫与哄抬物价演绎得淋漓尽致,坏了民风,违了国法,伤了人心。  
  在灾难这柄照妖镜前,人性得以尽显。有良知的人,加入援助洪流,负重前行,只为献一份爱心出一份绵力;眜良知的人,极尽投机之能事,大做偷鸡摸狗之勾当,大发灾难时期的不义之财。
  尽管,这些蝇营狗苟之辈只是少数,却如俗语所说的“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兼具极大的负面影响力与扰乱人心的破坏力。
  纵观古今中外,人类社会从来都不缺有良知有担当的正义人士。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就是其中一个万人景仰的人物。
  曾经,日本电视台有个记者问稻盛:迫不得已的情况下,能否稍稍违背一下‘秉承利他之心,为他人做好事’这种理念,做一点损人利己的事?稻盛先生说: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这样做,否则要做的任何事情就都没有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了。
  这就是说,为人,不能丧失良知。而拥有最起码的良知与利他之心的话,就一定做不出损害他人的行径。
  
  写在最后
  优秀的文化,总能潜移默化于世人心中,无论是历久弥新的儒家文化,还是如今风靡全球的“稻盛热”,都是一种文化熏陶与浸润,正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稻盛经营学与儒家文化》融合了儒家思想与稻盛经营学的精髓,就精髓而言,可以说儒家思想是稻盛经营学的蓝本,稻盛经营学是儒家思想的突破与推广。
  作者白波写这本书的目的,就要希望能给予热爱中国儒家思想文化与稻盛经营学的人们以帮助,好让我们能够在这两者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中找到自己人生的坚定方向,无论是基于个人生活,还是基于利他之心,都能够有参照的理论与实例给自己以足够的信心,从而实现我们美好的人生;也希望能够助力一批有理想的企业家成就自己非凡的梦想。
  白波还着重强调:稻盛和夫经营学的核心是他的经营哲学。要想学习稻盛和夫经营学的精髓,就必须先充分理解他的经营哲学,尤其是企业一把手必须充分认可、掌握经营学,实践经营哲学,并身体力行地去实行。
  本着“积善行、思利他”,我们就一定能拥有不一般的人生。
  
  
  
  
  
分享:
责任编辑:香奈儿
网友评论只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用户名:密码:
本文共有 篇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