侃桔
![]() 前段日子,虫桔风波吹遍九州角角落落。知情的、不知情的都谈桔色变,这无异于五月那次汶川大地震。桔类长虫,鲜有听闻,所以就少见多怪。接下来,大江南北金灿灿黄橙橙的桔啊、橘啊、柚啊便在世人的厌恶中不论良莠全都趴下,长成材却不得其用!扫荡了桔农的丰收,流干了桔农的泪,摧毁了桔农触手可及的希望。 囿于大众思想,在这个享桔的季节,我也控制着购买的次数与数量,被享用时的那种惴惴不安弄得很不尽兴。 想想小时候,同是吃桔这种简单至极的事,心情却是迥然不同。 我们孩提时代应该还算是个物质贫乏的年代,平时除了一日三餐饱外,几乎没有零食吃。下午放学回家,兄妹几个连书包也顾不上放好就直奔厨房,里面有中午妈妈有意留下的小菜。每到晚上妈妈回家就会笑着骂“是哪只小老鼠又把菜偷吃光了”,而我们几个自是偷笑不出声。若要吃到新鲜水果,一年到头则是屈指可数。 有吃桔的清晰记忆是从我上了中学后开始的。已是八十年代后期了。那个时候,中国大地上崛起了一批批的万元户,各种水果开始陆续在市场上出现。但价格贵得惊人,不是家家户户都能轻松地吃得起。而我们家,因为妈妈是卫校老师(当时这学校是省定点的医生、医护的培训中心,效益不错),于是每年的九、十月间妈妈单位都会分上一筐桔子,是我们那儿最好的品种,叫“南丰蜜桔”,个子不大,皮也薄,黄中夹青的颜色,无籽,与如今著名品牌“沙糖桔”的口感相比那是好得远了去了。剥开桔皮,我是一片片地放进嘴里,先用牙咬一个小口,慢慢地把桔汁吸光,再去嚼已经没汁的桔瓣,那滋味至今想起我仍忍不住要啧啧嘴。妈妈每天给我们每人分六只,直到吃完。每天吃桔的这段日子还会为我巩固友情增添手段,我会为我最好的朋友留下两个,课间休息时我们并排地坐在校园的长椅子上,嘻嘻地小声地笑着,慢慢地享受着桔子,也享受着我们纯正的友谊。 小时候是受冰心的“小桔灯”影响,一直都想拥有这样的一盏灯,但至今未曾实现。因为那时我能有的桔皮都是太小太薄,而现在早已将书中的记忆淡忘,虽有想法却从没去付诸于行动过。 桔子除了有“日食不过叁”之禁外,浑身是宝,这在我们家里(我小时候的家)是根深蒂固。现在我也一直向我的家人(我成家后的家)灌输这种概念,因各种原因,没有成效。好在如今是除却生命什么都可以买到,也就不太去坚持。只是有时候,觉得如梗在喉,不吐不快。也不管大家会不会买账。 桔皮晒干可入药,这在我国的古今医学书里都有记载。小时候我家都会用晒干的桔皮去医药公司换回些日常药品或是零钱。 晒干的桔皮,制成药包置于枕下,可祛病。 干桔皮碾碎成粉状可置于有异味的地方除臭留香,比如鞋子里、卫生间、冰箱里等等地方。 不论干与湿,桔皮可放入加工食物中以增加香气,比如米糕、冻米糖等等。 新鲜的桔皮洗净可直接泡茶喝,可减轻胃涨气。 还可以腌制成开胃小菜,佐早餐。这在我家乡可是一道风味小吃。每次回家,那怕是在路上我也会不顾风雅地当众就大快朵颐。 嘿嘿,这桔子,这桔哟! ![]()
评论人漂泊自由的阿杰 发布于 2008/11/21 17:52:03
不是我不明白,是世界变化快!也许未来一切美好都会成为记忆,这是我们不想看到的,但却无可奈何!
![]()
评论人向日葵的光 发布于 2008/11/21 21:46:20
写得真好,看得我都想吃橘子了。
![]()
评论人春田草 发布于 2008/11/21 23:14:52
小时候,家里种的桔子总有几个先红的,把它们摘下来一看,里面就有虫子,偶尔一两个桔片没有被虫蛀,那味道真是没法说。从另一个角度说,有虫蛀的桔子绝对是最绿色的食品。在我们这,最漂亮,最光鲜的桔子往往就是农药打得最多的。我现在买桔子都找熟人买,而且是找比较懒的熟人,因为他们懒,桔子杀的农药也相对少点,呵呵。
文章让我找到了童年的感觉,久违的感觉。
![]()
评论人作者 发布于 2008/12/1 14:27:08
桔子,代表的是吉祥,多吃多吉祥,愿作者快乐!问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