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言:网络诗歌的前途与使命
![]()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陈建功日前表示,网络文学的发展不容忽视。著名作家张抗抗也说,网络文学渐入主流。这至少说明了一个问题:经过了10年的努力,网络文学在国内不仅已经被人接受,而且终于有了气候。 本世纪初,做为网络文学主要样式之一的网络诗歌曾经有过一个井喷期。一位网络诗人这样描述自己在1998年到2002年之间的写作生涯,他说,那时候每天的工作就是拼命在网络上写诗,然后是努力阅读其他人的诗歌。他所描述的状态,很多同时躬逢其盛的诗人是都曾经经历过的。不解、江湖、个、话语、桶、异类诗歌、或者、唐……大家用各种自己可以想像得到的、融入了个人或者群体独特意识的词语来命名自己的论坛和网站。网络诗歌,曾经是网络文学发展的一个超级亮点。一度,国内外华语诗歌站点曾经达到15万个左右。 当初在网络诗歌兴盛了一段时间以后,国内的大小文学刊物都表现出了异常的兴奋。在一些论述性的文字里,有论者甚至将网络诗歌的出现看作是一个异数。《诗刊》《星星》《诗歌月刊》都急着创办了下半月刊,以迎合网络诗歌的潮流。但是,让人没有想到的是,网络诗歌在2004年以后逐渐式微。原因很多:其一,文学界以过于功利的方式对待网络诗歌,不少文学刊物干脆到网络论坛和站点去公开“招安”。这个做法,将网络诗歌的民间性清洗得一干二净。曾经,不少网络诗人在私下里交流,纷纷以认识某某刊物的文学编辑为荣。而这,显然是背离网络的民间精神和自由精神的。其二,原有的文学形式和作品已经不能赢得社会的尊重和接纳,新兴的网络诗歌,原本秉承了诗歌的先锋精神。但是,随着网络骂战和下半身写作的蔓延,网络诗歌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有诗歌版主曾经这样描述论坛:没有口水和骂战,就没有论坛的名气。而传统文学刊物以及大众传媒,显然也起到了这么一种误导的作用:那些沉静于写作的,被忽略不计,倒是频繁走秀与斗殴的,被看作是新潮。这,也是网络诗歌迅速衰落的一个重要原因。古今中外,有哪一种被人诅咒的艺术样式最终成为主流?答案当然是“没有”。其三,网络写作本身跟风的味道浓厚。诗歌本身是语言的艺术,其根本的精髓在于创新。当一首诗歌被贴出来以后,马上被传抄和模仿,那么这种行为就不会被人待见。于是,诗歌圈的先锋人物纷纷离开网络论坛,网络诗歌的风头也就渐渐减弱。 总之,网络诗歌的兴衰,本身与其发展过程中被功利性地理解和歪曲性地接纳有关。网络文学在很大程度上等同于民间文学。所谓主流文学的贸然介入,当然会打破原有的生态平衡。 中国网络文学的使命,就是要在相对自由的空间里,凭借点击量和网络传播重新塑造一种新的文学。这种新的文学无论形式还是表达方式,都应该是空前自由和珍贵的。当前网络文学的作家(或者被称为“写手”也罢),应该有勇气将网络文学做成一种迥异于前的文学样式。因为,网络文学作家目前有这样的优势——海量的阅读群体和文化层次越来越高的参与者。这种新的文学的诞生,应该有别于传统的文学形式,应该因了网络的传播特点和思想圈相对活跃的特点而塑造出一种不受过多束缚的新的风格和新的文字。而这,才应该是网络文学自身的宿命和时代赋予的使命。 ![]()
评论人倩理 发布于 2008/12/17 23:11:17
这种新的文学的诞生,应该有别于传统的文学形式,应该因了网络的传播特点和思想圈相对活跃的特点而塑造出一种不受过多束缚的新的风格和新的文字。而这,才应该是网络文学自身的宿命和时代赋予的使命。===赞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