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梦依稀
![]() 送走朋友前,朋友女儿小圆圆的一句话让所有的人错愕。她说,我总觉得不对头,坐在保保的家里大家都在说着家乡话,给人的感觉,俨然是仍在家乡轻松地休闲着。但是,眼前的事实是,我的妈妈马上就要回家乡了,而原本同是一个天空下生活的保保,却一下变成了这个城市中一所住宅的“主人”,正要将妈妈送到车站乘车返乡。这是怎么回事?好像是在梦里一般! 是啊,小圆圆的话虽然很有一些孩子气。但是,她说的话又无不是事实。小圆圆的爸爸妈妈是我们在家乡二十多年的朋友。我们曾经在一起度过了许许多多难忘的友情时光。从祝贺朋友结婚,看着小圆圆长大,发蒙读书,甚至考上异地的大学……而我们从家乡出来,时光荏苒不过也就是半年的时间,原本是同城的朋友竟然一下变成了故交+客人!是什么样的一双神奇之手将我们一下子“一分为二”?同饮一江水的家乡人、朋友,怎么一下子竟变成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了呢? 其实,小圆圆的那种仿佛在梦里的感慨我们同样有过。特别是当我一个人踽踽独行在这异地城市的街道上,抬眼一望,举目无亲,低头细瞧,道路生疏。耳边不断传来的是发音有较大差别的人群,街道的走向,城市的布局等等一切都是那么的陌生……我常常在想,这不会是在梦里吧? 然而,说来也让人不可思议。我和老婆已在知天命前徘徊的年龄了,竟然作出毅然惜别故土、亲人的惊人举动,鬼使神差般来到了这里。而且,我们还并不是“拥金自傲”,到此地“坐享其成”。而是出来作所谓的打拼……在不知情的人看来,这样的举动不是很令人发笑的么?是的,从订购住房到接手,从新房装修设计到完工交付使用,从寻觅商机到盘下门面……一切的一切曾经显得那样轻松和顺利,眼前常常展现的是一幅幅“美丽的壮锦”,心里感觉的是天上掉馅饼似的欣慰和“快哉”……而三两个月过后,阶段性结语却是那样的让人不容乐观。接下来一反思,才发现顺利并不意味着就是坦途,巧合带来的也并非就是福祉…… 好在我们不断得到来自家乡朋友的关心、关怀和问候。她们以电话、网络联系的方式,不断寄寓我们安慰、祝福甚至鼓励。而且,当她们一有机会,便不辞旅途的辛劳专程从家乡赶来看望我们。她们的行为让我们感动、感激的同时,也让我们得到了精神上的巨大安慰和鼓舞。这些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乡情、友情就如一餐餐精神食粮,让我们感觉到仿佛一直与朋友相处在一起并未分离,让我们即使碌碌于陌生的城市也不再感到孤单和无助,更让我们即使处于“柳暗”而未见“花明”时分也能深深品味到暖心的慰藉…… 其实,我们早先还是有一定的心理准备的。我们知道,别梦不一定是好梦。只是,没有想到的是,“依稀”中竟蕴藉着那么多的磕磕绊绊、酸甜苦辣;滋生着那么多的回回首首、忧心忡忡……但是,我们已经开弓。俗话说开弓没有回头箭。我们既然已经毅然决然地走出了第一步,那就必须全力去应对——当然,也巴望唯天佑之…… 只是,眼前的这条路云遮雾障,我们看不到它的终点,甚至还稀里糊涂的连其走向也未知。但是,我们只好尽量靠“坚持”、“忍耐”去巴望出现奇迹、扭转局面,并无可无不可地暂时相互着我们的慰藉…… 只是,几年后,抑或明年吧,我会在哪里?仍然在继续这异地的苟延残喘?还是老天已经让我们峰回路转?我们始终是共进共退,还是无可奈何地大难来临各自飞了?如果是形单影只地愀然回转了家乡。那么,闲暇之余,一身疲惫、一心创伤后的我会不会从这当年的最痛和耻辱中觅得一丝半点“甜”的回味?那时,从我的内心深处,还能依旧升起小圆圆说的“好像是在做梦”吗?也许,有这样的可能。不过,我想,那时我肯定要深深地叹息一声:哪里仅仅是在做梦,而是做了一场“苦主”似的噩梦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