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来的故事
![]() 多年前,商洛有位业余摄影家给计生金融系统宣传干部讲课,他那破旧的手提袋里装了近百幅照片,两个半小时的课,他没有讲摄影理论,而是一张一张讲他带来的近百幅关于商洛山的照片。 这位土生土长的摄影家,专拍商洛的山,商洛的水,商洛的山民商洛的魂,一拍就是三十多年,把黑发拍成了白发,把娃娃拍成了爸爸。一棵山里的银杏树,拍了十年才拍出一幅获奖作品,起了个名字叫《山魂》。一条丹江,拍了她的雨季和旱季,拍了她的春夏和秋冬,拍了她的咆哮和涓流,拍了她的蜿蜒和石头,一拍就是几十年,乐而不倦,疲而不烦。他用自己执着的追求,记录了丹江的变迁和丹江两岸人民谱写的历史画卷。 教室有人在议论,一个丹江一拍几十年,真不容易。期间有人在赞叹,难怪能拍出这样好的照片。说穿了,这里只是一个坚持的问题。谁都不是天生的摄影家,谁都不是先天就缺少艺术细胞,只要每个人能专爱如一地这样拍下去,每个人都有可能拍出优秀作品而夺魁获奖,遗憾的是,全商洛也许只有他一个人坚持了20多年拍丹江。 记得当年他拍江泽民总书记来商访贫问苦的照片。当时省上只给商洛一个记者证,而他只佩了个工作员证,无法靠近总书记,不时被警卫人员叫停在外围。然而,当一幅江泽民同志在小商塬农田工地劳动的照片在全国30家报刊刊登后,许多中省来的同行都大吃一惊,他是怎么拍下的,许多专业记者大惑不解,一个外围业余照像的怎么能抓拍到这样精彩的瞬间。 的确,为了这张照片,他几乎几个晚上彻底未眠,练眼力,练手功。要知道,当时他用的可是台普通的手动胶片相机,不是今天超声波自动聚焦的专用相机。但成功往往就差这么一点,只要敬业,只要用心,几个晚上不睡算什么,衣带惭宽终不悔!敬业的人必然乐于奉献,用心的人必然心怀感恩。这应该是一种精神,对一位不是专业摄影师,也没有专业设备的人来说,如果不是多了这么点敬业用心精神,可能就与成功错过一辈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