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厚厚地铺了一地
![]()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有“三农”政策的普照,现代交通工具拉近了城乡之间的距离;水在流淌、年轮在旋转——山里的日子就是这样不断地延续着…… 2010年春的气息在梅溪这片美丽的山村汇聚了,山村依偎在大山的怀抱,象睡熟的婴儿,甜蜜而安祥。一条小溪从村边流过,清澈的溪水把儿童和村妇的欢笑伴随着鱼儿奔向远方。山美水美人也美,这里的人们,这数十年来随着国家改革开放,走出山门闯天下了,留守下的村民都起早贪黑的忙着田里的活,日子就一天天的好起来,如今是富饶的梅溪,与以前极度贫困相比真是正反二重天啊!沿着这山村往里延伸,有山有岭,有溪有水,溪边一棵树干硕大的满树桃花,早向人们告知春消息了,山村的春日,春到梅溪暖暖的,阳光厚厚地铺了一地。据年长老人说,很早梅溪是个世外桃源的美景,沿溪两岸尽是一片梅林,令人惊艳,煞是好看!后由于历年破坏,梅林一一砍尽,现连一株作欣赏的红梅也没有了,真是可惜!现在只有看得见的,唯是开门见山,一开门就看见了,远山云树郁郁葱葱的山林树木了。越往前行,山山挺拔,岭岭相连,更听到了湍湍溪水潺潺奔流声,十分动人的悦耳清音。这时候,一首陆游的诗回绕在我们的脑际: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顿觉得诗里的景致就在眼前。在城里待惯了的人,当然很少见到这样的景色,觉得这儿的一切都很美,包括一棵树一根草一朵花,都是很美的。这里没有城市般的喧哗,更没有世外桃源般的山青水秀,只有涓涓流水的小溪和那平静的山村,这里的父老乡亲在默默无闻的过着朴素农家乐的生活,每天都重复着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忙碌农活,偶而从山间传来的一声鸟叫声,让您能感受到自然生活的安逸,山风轻柔地迎面而来,让人感到十分的心旷神怡,莽莽苍苍的山峦绵延向天边,仿佛整个世界只剩下高高低低的群山。在城市的生活很难感受到山里的气息,那清香的山林清风,是令人难忘的。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有“三农”政策的普照,村子里的路现在是越来越宽了,山村出入亦有车——来回车辆奔驰在平坦的水泥公路上,真好!现代交通工具拉近了城乡之间的距离;有不少村民配备使用了小车,在山路上表现得还挺灵巧呢,这是一个真是美丽的村庄,水在流淌、年轮在旋转——山里的日子就是这样不断地延续着。现在,这个村子里人吃水不用肩挑了,龙头装到户,家家都能吃上自来水了,当年“山水引流”发生了实用价值,引上游的真纯泉水日夜在放唱,畅流到了各户家中。这几年,村里上大学的娃娃多了,在城里工作的也不少,城里村外,都忙忙碌碌的,信息灵着呢!丰收产品,瓜熟蒂落,准能卖个好价钱。 村东头的再不用跑到村西头了,俩亲家说事谈心,全靠电话、手机连线说事了。有事你打电话,没事发个短信问候。村文化宫也热闹开了,农家阅览室,书屋里,夜间灯火辉煌,有不少个年轻人一边看书,共同钻研科学种田,一边争论难点,原来他们是探讨着要引种别的农作物。说话声一浪高过一浪。这个阅览室,乡上也很支持,送来大量新书,还有其他关爱的人,送来了各种的阅读书籍。如今村里有文化的年轻人都喜欢到这里看书、学习、聊天,时不时还请教诗人的诗是怎样写出来的。 村子里的几个大婶说,这些年,进城打工的娃娃们有的买上了新楼房,有的还当了城里人的媳妇儿。还说明年要给儿子定亲了,喜事要办得热热闹闹的,要和城里人的一样。 有一位老农引我们看看山村里的“老古懂”,就是“水碓”。水车在那里转动,一直默默地注视着周围的一切。或者,从纯粹观光的角度去看,这些水车并不太美;但是,在它”身上却承载着许许多多的故事——“每架老水车都十分古旧,水车上爬满青苔,每架水车都安装有5个石盅,在此起彼落的舂声中“丰隆隆”转个不停,老水车饱经沧桑,日夜不停地飞转,飞转的老水车见证了梅溪山村的变迁,也给村民带来了希望。”爬满青藤的小屋——小屋也许早已废弃,可是那些爬满小屋的青藤,却令多愁善感的城里人萌生出莫名其妙浪漫的情怀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