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站长邮箱
最新消息:

你的位置:首页>散文频道>书边小语>读王维,给心灵放个假

读王维,给心灵放个假
  作者:登峰 发表:2010/3/13 11:00:50 等级:5 状态: 阅读:2188
  编辑按:王维一生坎坷,不只诗歌成就非凡,还是一位绘画大师,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其超脱、坦然、豁达的人生态度更值得学习。
  
  王维喜爱山水,他与山水融为一体。终南山麓辋川流经之处,极尽唱和,每逢春风给了山与水的灵气。人人就这样倾慕他,倾慕这位棋琴书画、诗赋碑文皆绝的大家。唯美的智慧,与传说中的维摩诘一样。很喜欢在“夜静春山空”里,轻轻地回顾着他的故事,他的传奇。这之间,曾加进了我多少绮丽的想像。
  李唐是个才子横行、文人辈出的朝代,王维更是博学多艺,于诗歌、音乐、绘画兼擅而成为诗坛巨匠。21岁,应京兆府试,中解头。22岁进士及第,为官太乐臣。27岁,辞官归隐,后复出,后再归隐,再复出。他的一生更应笃信佛教而充满神秘,后人称之为“诗佛”。“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峨峨一山,盈盈一水,地幽景美,惹得他一次又一次地苦苦留连。他的笔下,“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炊烟”;他是那么的爱田园,“杏树坛边渔夫,桃花源里人家”;他和他的朋友忘情地在山林里相聚,“酌酒会临泉水,抱琴好倚长松”;他向往“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这是农村吗?这可是天地间最美的境地。
  “清风明月苦相思”,这思想是可以神驰的,是多少次呢?往往令人想着和王维一样,终南山下,山居一所,草堂精舍,竹园果林;有志同道合的诗友,有洞察世事的高僧。“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天高了,云淡了,山远了,只留下了坐在屋后桃花下板凳上的情景。半官半隐是他的哲学,出世入世也许更多的是无奈。与张九龄,他说,“宁栖野树林,宁饮涧水流。不用食梁肉,崎岖见王侯”。他的傲然性格,他的洁身自好的态度,他那了无纤尘的孤绝,构成了他那奇幻的人生。醉过、乐过、也静过,但最多的还是那份超然。
  八年的隐居生涯,一生中最为“激扬文字”的八年,27岁到35岁!我在想,这八年里,他到底在做些什么呢?除诗文唱和外,他又是如何度过那漫漫的岁岁年年。八年里,仍是“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吗?还会感叹“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颜容十五馀”吗?八年里,足以能使一个“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兵”的少年磨平所有的棱角!“我家南山下,动息自遗身”,他的辋川别业是最快乐的一个所在。依诗文记载,那里应是极为清幽,是一个极自然的所在。“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那里更是一个极放纵自己的所在,“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这,又该是何等的欢愉!
  年轻时的王维仪表出众,十五岁就显示出了他那高超的诗画才华,颇受王公贵族的青睐,更是宁王、岐王的座上之宾。他无拘无束,他倜傥风流,他更是情思万种。可他为什么归隐呢?为什么那么笃信佛教?而立之年,王维居蓝田的辋川别业,去终南别业,与众多诗友欢饮、唱和。在这之前,爱妻早逝了,也许,从那以后,他的世界不再宁静,他要在田园里忘却烦恼。“唯有相思似春色”,能忘吗?“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人散了,琴冷了,杯空了,泪流了。“愁见遥空百丈丝,春风挽断更伤离。闲花落遍青苔地,尽日无人谁得知!”45岁时,信佛的母亲去世,这一次,王维是悲痛欲绝,他的思想渐趋消沉,在加上天宝末未能慷慨就义而被迫接受安禄山的伪署,更使他无比内疚,最后的十几年中,他萌发出无数次出家为僧的念头,“一生几许伤心事,不象空门何处销”。花落寂寂,杨柳青青,全都在看着诗人那孤寂的心。
  人们就学过他的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再读他的诗,总会隐隐觉得,诗中有丝丝的伤感。千年了,人们无法拜偈这位才气横溢的诗人,惟有从他的诗句中慢慢品味着人生。
  记得古人最喜欢说的是“字如其人、文如其人”,在我刚开始接触古典文学的时候我也以此自勉。也确实通过很多优美的词句而了解了很多寂寞孤高的灵魂,比较熟悉像李商隐、苏东坡、李煜和王维等等。读其美文不但齿颊留香,而且还能想见其人引为知己。清代的诗论家叶燮有言:“功名之士,必不能为泉石淡泊之音;轻浮之子,必不能为敦厚大雅之响”。所以我一直认为通过文字去了解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是最好的。但也就在看《词魂--南唐李后主》一书时读到了冯延已的“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词美则美矣,然冯做人则殊不足道。在南唐中主在位期间,他因负才名甚得宠信,朝野之中权倾一时,官至同平章事(即后来所说的宰相)。既掌大权便植党营私、颓废纪纲,更纵情于歌舞之乐,致使江北大部份土地尽落周主柴世宗的手里,算是言清行浊的一个。后来又陆续读到了潘岳、宋之问等人的事迹,便渐渐开始觉得文也未必如其人了。
  再回到诗佛王维身边,他一水一石都是诗。明知此世有许多不可为,仍会执意去想,比如,王维的气度风华。王维不仅是唐朝,也是整个古代中国的田园诗派的领袖。苏轼曾有极好的评价:“味王摩诘之诗,诗中有画。”摩诘笔下之景,一水一石都是诗。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清风拂起衣袂,静看红尘俗世。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衣。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于此,我想,摩诘定会莞尔一笑的吧。沧浪之<
分享:
责任编辑:光光
网友评论只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用户名:密码:
本文共有 篇评论
评论人夜半歌声 发布于 2010/3/13 20:01:56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何时才有闲情,坐看云卷云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