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站长邮箱
最新消息:

你的位置:首页>评论频道>文学评论>新诗散谈

新诗散谈
  作者:闲云不语 发表:2008/5/15 15:35:47 等级:4 状态: 阅读:2147
  编辑按:希望阁下今后多写些文学普及作品。守望欢迎你!
  
  前言:
  
  其实对于诗歌,我是不喜欢有过多的评论的。有些东西可能不说会更合适一些,说了,或许反而不能把自己的本意表达得清楚。写诗多年,惟有一个“感”字当头,随感随情随心,也就随众了。自从接触了网络文学这个大平台,随时都能欣赏到各种风格各种手法的诗歌作品,这也使我本人拓宽了眼界。我个人一向不赞成诗歌(也包括其他的文学体裁)被人为地划分成很多的“流派”。文字的初衷本应该是每个文字组织者个体思想的一种有益传播方式,只有站立在这个基础平台上,我们的文字才能体现出其所应有的价值。
  下面是这些年来我本人对于现代诗歌的一点体会。个人想法,也是与众多的诗友们长期交流的一点心得,期望与朋友们做一些理论上的交流与互动。
  
  一、关于诗歌的读者群:
  
  诗歌也好、小说、散文随笔也罢,一些作品的形成自然是有感而发。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历来好的作品层出不穷。很多作品广泛流传在各个朝代或者某些个年代。然而也有很多的好文章虽然也能流传下来,却并不能为广大人群所接受,它们只能存活于一些历史文献中,或者是文史工作者编撰的某些工具书里面。这其中的原因很多,但是艰涩难懂恐怕也是这些好作品不能深入传播的主要原因之一。年代的不同,也自然会影响到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人文理念的差异……很多作品都是应运而生的,自古以来的好文章好诗歌,也有不少是每个时期政治需要的产物。这样的作品我认为:也只是满足于当时的政治需要而已。所谓好了,也不过是文笔精彩一点、论证顺应“格局”一些……但是这些作品即使出现在教科书当中,也不一定就代表有着广泛的读者群……
  
  二、关于文化底蕴的基础:
  
  文学、艺术都是不应该有国界之分的,好的作品必有其深厚的内蕴做基础,这样的作品无论到哪儿都是好的!
  我个人觉得:所有的文学写作,首要的前提还应该是“博学”。修辞、语法和逻辑学,是每一个文学爱好者应必修的基础课。只有在语法通顺、逻辑合理、修辞准确的这个基础平台上,才有可能写出好的作品。而“博学”的概念并非单纯的博览百家这么简单,每个生命个体所经历、承受的体验或许是更深一层的积累。没有阅历的东西我从不去写,我们的文字本应承受的是我们每个生命个体所要诠释的思想,思想性才应该是文学作品的基石。思想性与阅历并不是涵盖了文化底蕴这一概念的所有,博览群家当然也是我们不可绕行的必经之路。很多精粹的典籍不可不读,不是说让我们照本宣科,而是做我们的启蒙明灯。学海无涯,只有当我们积攒了丰厚的文化、生活底蕴的时候,才可以考虑自己做自己的明灯。
  
  三、关于口语诗歌:
  
  彻底屏弃了口语的诗歌不能称之为完美的诗歌。诗歌很关键的一个要素就是以自我为根源,这也是诗歌之所以区别于其他文学体裁,比其他文学体裁更加边缘的一个重要因素。
  若把诗歌的自我性排除在诗歌的语言之外,那简直就是惨绝人寰的文字了……诗歌的解读方式与每个读者的个体思维走向和世界观是息息相关的,所以我们不会去强求“统一”的理念。但是如果写出来的诗歌非得让读者大费周章地去冥思苦想方能略解一、二,我看还是自己收藏起来作为心情文字比较好些……
  有些约定俗成的口语在汉语文化的海洋里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若要把你的诗歌语言全部要求到“力度”、“厚度”上面来,采用过多过重的“理性句式”来压制口语的自由,那么恐怕这样的作品也只能称其为僵硬的文字。不要忘了“诗歌”这个词的内涵,它是凝练的文字与悠扬的声韵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口语诗歌自然也不是纯粹的大白话,在那些朴实的句子后面隐含的更深层的意蕴才应该是我们诗歌生命最重要的载体。
  
  四、关于情感诗歌的直白与含蓄:
  
  情感诗歌可以含蓄也可以直露,我个人还是倾向于直接表达的方式。情感诗歌被人们写了几千年,要出所谓的“新意”简直是难上加难!其实也用不着哪个诗人来出什么新,能让人感动就是好诗!
  
  我们品读一首诗歌不能站在诗歌之外来看诗,而是应该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随着作者的心潮来与他一起涌动~~如果大家都是去做一个冷静的旁观者或者严肃的批评家,那么就几乎没有好诗了,最起码是没有近乎完美的诗歌!
  情感诗歌不同于哲理诗,如果写哲理诗歌,你的角度就要刁钻,你的理念就要新颖,这样才有可能抓住读者的心神,也就是所谓的出新。情感诗歌所要诠释的大都是个人情感,是很自我的一种表述方式。很多句子的确已经被前人用得太多,但谁都不能排除后人就坚决不用了。写情感诗歌、抒发胸臆,往往也就是那些熟悉的词汇,“不新”的句子才能使读者有亲切感,才更加容易让你的心情被读者去解读,从而与作者产生共鸣。如果你非得把它刻意升华到一个什么高度,把本是感性的情感人为的隐含得过于理性,一个弄不好,恐怕也不能说是诗歌语句的含蓄,而可能
分享:
责任编辑:褦襶子
网友评论只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用户名:密码:
本文共有 篇评论
评论人北国红豆 发布于 2008/5/15 16:20:17  
有见地,学习了!
作者回复:多交流!问候红豆兄弟!
评论人白云深处 发布于 2008/5/15 16:30:37  
收益了!谢谢老师!
作者回复:多谢白云深处评阅!握手兄弟!
评论人秦键 发布于 2008/5/18 17:03:12  
哥哥有心,小弟自愧不如啊!呵呵,祝阿姨早日康复!
评论人晓风秋叶 发布于 2008/5/18 21:11:16  
非常值得一读!仔细读过,学习了!
评论人一那 发布于 2008/5/21 15:26:22  
真正的文明如卢梭所说“文明诞生于人类开始建造樊篱之时”那文学文字或许也是那时萌芽。“应运而生的”“每个时期政治需要的产物”这些好文章好诗歌,我想还是有广泛的读者群,上溯《诗经》或许现在很少有人摇头诵读,作书生状。但在一些文学创作中引用的许多多,如琼瑶的小说就有许多《诗经》里的句子,这不仅使小说的语言更生动优美,也使读者更喜欢诗经,喜欢那的清新婉约。再说十年动乱时期的诗歌,如舒婷的《致橡树》、《墙》,顾城的《一代人》、《远和近》等。这些都是至尽仍然称颂的作品。诗歌,写诗歌,由心出发,文化底蕴是基础,其实这让我犯难了,当越深入文学,越去考究文化,自己可能就越疑惑了,那写出的诗歌在探索过程中的诗歌或许很好也或许很糟比不得初接触诗歌时,那小巧真挚的情思。口语诗歌我想“梨花派”应该有话说,生活中的隐喻无处不在,写成诗歌,不同的人不同的心境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想法就造成了对这种诗歌的或褒或贬。如此看,诗歌的好坏不只在诗歌本身还在于看诗歌的人?情感诗歌无论是直白还是含蓄,自然感情真挚是重要的。对于诗歌的语言,学习!
评论人闲云不语 发布于 2008/5/22 20:18:03  
感谢诸位兄弟对我文字的关注!看这些消息真费劲啊,登陆了好久才上来:) 多交流,问候诸位好朋友:) 另答铁头兄弟:咱娘好多了,在家静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