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有一股兰草的清扬
——浅说兰草儿的词《渔歌子·浅秋》
![]() 兰草儿,牧野大地普普通通的一叶兰草,但却自在清扬。大自然的清涤,使得她内心洁素透彻,可谓内含清碧,外着飘逸,翠叶离离,仙姿袅袅。由此写出来的诗词文章也自有一股兰草的清扬。 近日读到兰草儿的一首词,虽然在格律上不甚整齐,但感到自内心而出,颇有一股落落洒脱的风韵,字句清练而驾定,流泻而来的是一气呵成委委道来的特别思絮,品之有味。我们先看一看这首词: 清冷泉潭落碧盈。隐约峰岭染金横。风细袅,叶归轻。深山不负浅秋行。 这首小词借景抒写心绪,其形象、内蕴清雅,格调清标,清丽朴实,有一种淡泊中的真味,读来让人为之气爽,有别于有些词的辛酸委屈。我们都知道,写词不是把景物和心思填进去就可以的,需要用心去化景化情,需要自然景致与情感的融通。莺飞草长,花落水流,各有姿态,各孕情感,只有赋予了其生命的情态,才有韵致和美感,才会引发读者的感动和遐思。 这首小词前两句“清冷泉潭落碧盈。隐约峰岭染金横。”大概写的是初秋时节,诗人放眼望去,一股清泉自山腰处盈盈落下,在山脚回旋为一潭青碧的秋水;随后眼光宽余,山上的树木已挂满黄叶,如被一条金黄色的带子缠住,而山脚处的叶子还青翠着,想必是树与人一样“高出不胜寒”,高处的叶子先在秋风里痴醉了。这一纵一横两种景观交汇在一起,形成一道奇异诱人的风景画面,不由得作者不思绪纵横万千,心生诸多感慨了。由此自然的过渡到“风细袅,叶归轻。”上来,秋风也变得有些浅软,生怕太强劲了会啄下一地的寂寥,而是让叶子轻盈的摇曳,秀尽翠华。一个“细”字,一个“归”字,道尽心思种种,一切都是轻轻地,让人心生怜意。随后,笔势一转,由写景到抒发情感,结句自然天成:“深山不负浅秋行”。这结句也是这首小词的词眼,也是最令人感动和引发联想之处。 这首词前面均为描景,传达了对浅秋的生命的爱惜以及带给作者的感动,结句表达了作者对秋叶的欣赏、理解和追爱。南宋易安居士惯以“芳馨俊逸”而填词,词虽婉约,但很少脂粉气,而是表现出一种淡雅飘逸之风,这与其精神性灵上的敏锐聪慧有关,非注意琐碎的缠绵细节,而是把一种“飘举”的东西放到词的里面,所以她的词很让人共鸣。想来词主要是感发,有感而发,不是说明,所以需要一个或几个形象、意象来完成,而角度不同,则形象和意象自然也会不同,所引发的感慨就不同,兰草儿的这首词好就好在这一点。 随感而发,仅仅是个人观点,说的对与不对望作者和读者见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