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站长邮箱
最新消息:

你的位置:首页>小说频道>小说故事>梧桐惊梦(34)

梧桐惊梦(34)
  作者:雪蝉 发表:2010/10/29 13:30:49 等级:4 状态: 正常发表 阅读:1969
  编辑按:继续欣赏精彩连载小说。
  
  34、解心结战友夜谈心

  经过几天的忙碌,小分队的工作基本上理顺。晚上,战士们都已睡去,哨所也沉静下来,秦思扬也感到有些疲惫,便脱去军装躺在床上,脑海里却依然在想着小分队的事情。他想,眼下最紧迫的事情,就是得抽空和梁诗宇交交心。他俩虽然是老同学,老战友,但终究有好几年没有坐在一起交流思想,交流感情了;人嘛!是需要相互交流和勾通的……正当秦思扬盘算着什么时候,用什么方法同梁诗宇交流时,从哨位上查岗回来的一班班长窦一帆来到他床前,轻声地说:“队长,有情况……”
  听说有情况,秦思扬翻身就坐了起来,急忙问:“什么情况?”
  “刚才我到哨位上去查哨,听执勤的战士说,山上没起雾之前,大梧桐上隐隐约约有黑影在移动。”
  秦思扬说:“哦!我知道了,你去休息吧。”然后,他披着衣服走出来,走过哨所办公室时,看见里面还亮着灯,知道梁诗宇还没有睡,于是轻轻地敲敲门。
  梁诗宇打开门,看是秦思扬,以为他查岗来了,有些尴尬地说:“给家里写封信,这两天忙,没来得及,晚上开个夜班。”
  秦思扬知道他误会了,便说:“没关系,如果不影响你写信,我想和你聊聊!”
  梁诗宇说:“行!”他合上信笺,问:“就在这里?还是到外面走走!”
  秦思扬说:“外面走走吧,外面空气清新。”
  于是,这两个当年在家乡上中学时就相识,又从地方到军校,从军校到连队,相处已有十多年的老同学,并排走在小梧桐的西北峰上。他们默默地走着,谁也没说话,各自想着各自的心事。
  梁诗宇想,当年在镇中学读书时,秦思扬是班长,自己是班副。没想到这一路走来,两人却成了竞争的对手。那年军校毕业时,秦思扬考了个全校成绩第一名,自己排第二。分到部队后的第二年,全团军事比武,秦思扬全团第一名,自己又是第二。当年,他俩都提了干,秦思扬进机关,自己却下到了哨所。这一路走来,有秦思扬在,自己好象总是他的陪衬。就拿这次组建临时小分队来说吧,我俩同出于军校,自己久居梧桐山,对这里的情况非常了解,环境十分熟悉,上级不但不重用,反而成了秦思扬的助手。想起这些,梁诗宇心里就不平衡。他觉得,领导对自己有偏见,不公平。因此,梁诗宇常有三国时期周瑜当年:“既生亮,何生瑜”的感慨!
  然而,梁诗宇也并非是个完全缺乏理智的人。公正地说,在他心中,秦思扬也的确有很多令他佩服和称道的地方。比如说,秦思扬临危不惧,敢于舍己救人的精神就令他十分钦佩。记得刚进军校那年,元宵节那天,好多孩子都在军校门外的柳河边上放鞭炮,一个小女孩不小心掉入河水里,呼救声惊动了军营。在那数九寒天的冬季,北风呼啸,河水冰冷,好多人围在岸上干着急,可他连衣服都未脱,跳入河中就救人。后来被救小姑娘的父母给部队送来感谢信,才知道秦思扬做了好事不留名。说真的,这种事若是放在我梁诗宇身上,或许还会有几分犹豫。
  还有一件事让他记忆更深。那是来部队的第二年,某剧团从香港演出归来途经驻地,剧团领导临时决定给边防部队慰问演出一场。得到这一消息已经是下午五点多钟了,政委指示:在露天广场的舞台上张挂一条大横幅,向剧团表示感谢!诺大的广场舞台,足足有五、六十米宽;为此,团宣传股的人急得团团转。有人说,那么大的横幅,只有先写在报纸上再套上白纸剪,然后一个个贴上去。有人反对,说:这么一写一剪再一贴,恐怕今天是来不及了。
  正当大家争论不休,束手无策的时候,参谋长胡正坤查看舞台来了。他听了大家的争论后说:“你们都别争了,快去把秦思扬叫来。”
  不一会,秦思扬来了。参谋长问他:“有不有既快又好又省事的办法。”
  秦思扬说:“办法到是有,但要两条五十米以上的横幅布、二十来张大红纸和广告颜料,还要一大把棉纱。”
  宣传股长陈文楚说:“红纸和颜料宣传股就有现成的,只是五十米长的横幅布不好找,不过,可以用几条接起来。”
  参谋长对陈文楚说:“快去拿来试试?”又对身边的战士说:“快去作训股拿点擦枪的棉纱来。”
  一切准备就绪,秦思扬抓起一把棉纱,醮上颜料,唰唰唰的在红纸上舞动起来,一张红纸一个字,一会功夫,一条“热烈欢迎××××剧团来我部慰问演出”的巨大横幅,便展现在大家面前,苍劲而优美的楷书,让多少人竖起大拇指,当然也让梁诗宇佩服得五体投地。
  与梁诗宇一样,秦思扬此刻也在想着心事。他想,身边的这位老乡、同学加战友的梁诗宇,其实也是个很有才气的人,只可惜这些年来一直没有机会。在这个山高皇帝远的梧桐山上,虽说独当一面,但终究只有十来个人,八、九支枪,纵有超凡的才能,也无法施展。更何况上级首长一年,甚至几年也难得到哨所来一趟,就算他做出了惊天动地的成绩,也无人知晓。千里马只有驰骋于疆场方能显示其风采,若困于槽枥之间,与一般的普通马又有何区别!因此,他也在为梁诗宇的“命运不济”而感慨!为老战友的失落而同情!
  然而,事情往往就有那么样残酷。因此,既不要怨天,也不要尤人!用如今时髦的话来说,用你的时候,你不是人才也是人才;不用你的时候,你就是天才也只能当废才!这就是残酷的现实!
  可叹的是,梁诗宇在这个与外界近似于隔绝的梧桐山上,思想陈化,观念和知识得不到更新,总用老眼光旧观念去看待事物处理问题,总凭着过去的经验去办事,这才是最可悲的!
  还是秦思扬首先打破了沉默,他说:“诗宇,这几年过得还好吗?”
  梁诗宇苦笑着说:“还好,当兵的,四海为家,在哪里都一样!”
  “小余还好吗?很久没有见到她了,代向她问好!。”想到当年为余明霞分工的事,与梁诗宇还有过一些误会,这两年来,他们又没有机会沟通,因此,秦思扬对余明霞的情况真的不了解。秦思扬想,祁梦蓝和余明霞必竟是同学,她们之间或许有联系,余明霞也许知道祁梦蓝的近况,说不定能从梁诗宇这里能得到一点祁梦蓝的消息。
  可是梁诗宇却淡淡地说:“还好,她毕业后就回老家县城了,现在县二中教书。谢谢你的问候,我会转告她的。”
  听着梁诗宇如此冷淡的话语,秦思扬就不便再问下去了,于是就将话语转向了正题,他说:“诗宇,你在梧桐山上呆了这么多年了,对这里的情况很熟悉,在反敌特、反偷渡方面有很丰富的经验,对小分队今后的工作,希望你多出主意,多提意见。我新来乍到,有什么安排不妥或做得不对的地方,请你及时指出来,以便及时纠正。”
  梁诗宇心想,秦思扬,你绕着圈子嘲笑我,有必要吗?我在梧桐山呆了这么多年又怎么啦?如今不你是也上来了吗!什么出主意,提意见!你那花花肠子别人不知道,难道我还不了解!于是他说:“没什么说的,你都做得很好,我佩服还来不及,哪能谈得上提什么意见!”
  话说到这个份上,已陷入了僵局,秦思扬感到有些尴尬。恰在此时,只见一个人急急地从哨所跑过来……
  
分享:
责任编辑:光光
网友评论只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用户名:密码:
本文共有 篇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