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站长邮箱
最新消息:

你的位置:首页>散文频道>探索发现 >雪蝉《总有些事让人铭记》

雪蝉《总有些事让人铭记》
——守望原创文字的探索与发现(十)
  作者:守望文学网散文小组 发表:2011/1/7 16:57:42 等级:4 状态: 正常发表 阅读:2206
  
  原文地址:http://www.sw020.com/N/show_article.asp?id=5577
  
  雪蝉:《总有些事让人铭记》一文的创作灵感、思路和想要表达的内容
  我有一位朋友,2003年参加“集资建房”,早在五年前就交齐了房款,可房产商就是不交房,原因是房子建成后房价就上涨了;由于当时草签了协议,房产商又不敢明目张胆的毁约,于是耗着,一拖六年过去了,至今还得不到房子。在当地,房产商不讲信用的现象比比皆是,对此,当地老百姓多有怨言!《总有些事让人铭记》此文的创作灵感,就来源于对现实生活的感触……
  当今社会中,一些人丧失了应有的道德准则,在物质利益的驱动下,制假贩假、坑蒙拐骗,不守承诺、毁约违约、朝令夕改、欺上瞒下等等,已经影响到市场经济正常的运作秩序,产生了一定的诚信危机。不庸讳言,诚信的缺失,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一大诟病。
  本人一介草民,对社会上出现的诚信危急更无回天之力。只是突发奇想,想通过讲述当年在军队时,连长打赌戒烟的这件小事,阐述“诚信乃人立身之本”的道理,但愿读者朋友能从中得到启迪,受到教益,时刻铭记“诚信”这一为人处世的道德底线,这便是写作此文的初衷!
  由于水平有限,文章不一定能达到预想的效果,还请各位高朋指点,雪蝉不胜感激!
  
  傻失
  致雪蝉:
  文字3500,叙述成熟稳重,通过全连与连长打赌戒烟,引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指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从一个连的小家展望到社会的大家,发现社会中许多不足信的地方,选取的是公司老总许诺与房产商的许诺,不兑现来诠释,在这个世界上,如果没有诚信,那将会是什么样子呢?的高潮
  文章属于立志的感动系列作品
  一般来说,如果是感言就严重超标了,一般要求1000字左右。至少要控制在2000字一下。为何?
  很显然作者在把全连与连长打赌戒烟,当做一个细节化的小说在写了。那么文章的重点在于连长,刻画了连长这个人物的形象。如果当做故事写,那么就要注重情节的曲折,我们没有记住连长而我故事。因为读故事,读者有一种快感。不过我个人感觉故事的快感有点,所以文章故事的比重就比小说的大。
  因为你是第一人称的笔法,整个讲连长戒烟的故事,是进行时的非回忆的味道。对连长的心理细节刻画,有点问题。就是太详细了,不是详细不好,我感觉视角有问题,问题在那里呢?
  比如:可是,连长的烟瘾战胜了毅力,犯了一个“侥幸”的错误;他的这一“侥幸”却没能逃过通信员的眼睛。第二天通信员把这一信息悄悄地告诉了指导员,
  站在通信员的视角,写连长的烟瘾战胜了毅力的心理历程。看似没有什么问题?但是我感觉有一种,但是说不出来。或许是非主流。
  所以作品是优秀的,朴质的文章,稳重的叙述。问好朋友
  
  金相玉质
  致雪蝉:
  文章的标题《总有些事让人铭记》让人以为作者要讲述的一定是令人铭感于心,不能忘记的一些事,而这些事又是充满感动与值得纪念的。文章的第一段中又写到“然而有一件小事,却在我心中烙下了深深的痕迹,虽然早已过去,可是它却牢牢地刻在我生命的记忆里,如今尽管与那段日子越行越远,但它却历久弥新,每每想起,犹如就发生在昨日。”所以,我想这是一篇叙事散文。这类散文对人和事的叙述和描绘较为具体、突出,同时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也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字里行间充满饱满的感情。那么文章对打赌戒烟这件往事和相关人物的叙述与描写,就可以理解成一种追忆与怀念。
  不过看完全篇后,又觉得这个界定似乎不妥,后面两个事例的加入,让文章又有了说理的味道。作者自己也明确了是在“阐述‘诚信乃人立身之本’的道理”。那么这是一篇说理散文,从这个角度来看,第一件事的讲述就过于细致了些,可考虑更简洁的表述,与另外两个事例配合,同样能达到说理的效果。
  整篇文章立足现实,考量民生,提出了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都该思考的问题,很好的立意,只是在谋篇布局上有些欠缺。一点拙见,不妥处请见谅!
  
  古莆
  致雪蝉:
  文由心生,文无定法,文有众解。读之三遍,也谈谈自己的观点:作品由“赌事”而及“诚信”,前半部分对“赌事”渲染过彩、铺陈过杂,对“诚信”着墨不多、悬伏不够,过渡、“点睛”到后半部分还可以,为了“补救”而续引了两个有关“诚信”的例子,一定程度上切合了“总有些事让人铭记”这个主题表达,而并非作品主旨“诚信”的阐述和诠释。综觉:行文布局上值得推敲。个见。感谢对守望的支持,期待读到作者更多作品。  
  之所以引起关注,足可证明作品的份量。作品本身就是用以交流的,应该允许争鸣,不然就失去了本真的东西。如果一篇作品无人阅读,无人解读,无人品读,是个什么结果,对谁都是一种打击。
  说到这里,我要补充两点:
  1、我讲作品前半部分着墨的问题,是说,结论是“诚信”,就是要在简化叙述赌事的过程中要善于巧于引蛇出洞,设下伏笔,制造悬念,而不是一味地铺陈,铺陈过多,则有喧宾夺主之嫌。
  2、作品从整体上看,文笔比较流畅朴实,功底较为扎实,是大众的非小圈子的那种深奥玄虚以及那种花狸狐骚,这一点我很是赞同和支持。
  以上纯属读后感,不到不对之处,望雪蝉交流。问好
  
  郑力萍
  致雪蝉:
  这篇文章第一段做了个简单的总结,第二段以“赌”引出烙在记忆深处的一件事——戒烟。抽烟的人都知道一旦上了瘾就很难戒掉,对一个有十几年烟龄的人来说就更难了。那是需要毅力的。想做的与做到的有时不一定是相对的,我们可能会犯错,但是最重要的是我们错过之后可以改正。
  好不容易戒掉的烟在换工作之后很快又抽上了,曾经打过的赌,在“我”的心中早已跑到九霄云外去了。前文写了抽烟的一些表面的好处,什么拉近关系、距离啊,后来由连长的一句“看你又黑又瘦的,为了身体,还是不吸的好”让人觉得其中的一种反差,哪个重要一些让人一眼都看出来了。
  全文突出提到的是“诚信”二字,最后的两个故事也引出了诚信的重要性。它可以让一个企业走向兴盛,也可以让一个企业走向灭亡。
  生活中,我们常常因为一些利益而忽略了曾经说过的话,从而在别人眼中失去了诚信二字。有的事也许在自己看来只是一件小事,但是这一小事恰恰体现我们的为人与处世。
  
  晚亭
  致雪蝉:
  这次的评论有些特别,我就以初次审核时的感受写篇读后感吧。
  从全文的前19段来看,是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以事件的发展为线索,对事件进行的回忆与叙述。人和事的叙述和描绘较为具体、突出,同时表现出作者的认识和感受,字里行间里蕴涵着感情。
  开篇段落“生活中有许多事,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渐渐地淡去,一旦过去就会忘记,日后再也不会想起;然而有一件小事,却在我心中烙下了深深的痕迹,虽然早已过去,可是它却牢牢地刻在我生命的记忆里,如今尽管与那段日子越行越远,但它却历久弥新,每每想起犹如就发生在昨日。”里的这句“有一件小事,却在我心中烙下了深深的痕迹,虽然早已过去,可是它却牢牢地刻在我生命的记忆里,如今尽管与那段日子越行越远,但它却历久弥新,每每想起,犹如就发生在昨日”,应该就是行文的目的。后续为了加强悬念,又进行了补充“其实,那是我有生以来,仅有的一次能与“赌”字沾上点边儿的小事。说到“赌”,很容易让人想到“赌博”那个毒瘤,因此,人们就象见了洪水猛兽一般,唯恐躲闪不及。其实“赌”,除了“赌博”以外,也还有其他的内容。本人亲历的那次“赌”,竟让我大受裨益,永远铭记!”随后的十几个段落通过是情景,场面和细节上,为这个目的在服务的。当然,这样的开篇起到了直接点题的作用,开门见山地将读者的思绪立即引入到回忆中。所以,顺着作者这个搭建好的行文思路与感情基调,到19段,从连长的话中得到感悟:“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将事件的主题意义升华。
  后续补充的两个事件,作者的本意应该是用来与连长的赌事进行对比的,想以此突出诚信的重要性。但在补充事件的处理上,缺少些事件本质的挖掘与总结,三个事件也缺少些共性上的有机串联,因此,引导读者进行对比尚缺力度,未能将共鸣的效果放到最大化。
  再来看结束段落上,“这虽是生活中一件小事,却让我终生难忘。”想必强调的应该是连长的赌事,此时从文的基调又回到了开篇处。而且,这句总结和上面补充的两个事件明显缺少一种过渡,呈跳跃性,有脱节之感,觉得作者将后来补充的两个事件遗忘了,甚至觉得那两个事件是硬性加入的,变得可有可无了。不过,写这么多,其实算不上点评,仅仅是将当时审核稿件时的感觉再次重现了一番,而且觉得详细交代出自己的感觉很有必要,至少可以让你明白晚亭在首页留言的真意。
  其实,读完此篇文字,总体上有仓促的感觉,依作者的文字功底,完全有提升的可能,只是没有行动罢了。因为后续读了你的其他几篇文字,感觉就凝练很多。呵呵,一点个人小意见,供你参考,问好。
  
  随风赏雨
  致雪蝉:
  全文3500字左右,属于叙事散文类文体。
  从文章的整体看,文字朴素、文风朴实、文笔流畅,立意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显示出一定的文字功底。
  从作者创作灵感的自述中,了解到笔者是在通过对相关事件的叙述中,来达到阐述和弘扬的“诚信乃人立身之本”这一道理的目的。从文章的整体内容的表达上,只是看到了作者的努力,而没能看到作者将这个具有较高水准或者说具有一定现实意义的文章立意,彰显出来。个人认为有以下不足:
  在文章所选用的素材之间,缺少本质的必然联系,给人以各自为战,毫无瓜葛的感觉。
  在叙事的笔墨安排上失衡,例如在有关“打赌戒烟”的叙述中,过于偏重事件始末的细述,而没有见到更多对“诚信”的归纳与提升。忽略了“叙事要为从文目的服务”这一基本点。
  文章最大的败笔和最引人正义的地方,出现在文章的头尾两个自然段。与文章的题目出现严重的偏差。既然题目为《总有些事让人铭记》,那没首段文字中的“然而有一件小事,”是不是从一开始就偏题了。若此时我们暂且可认为这是笔者的一个疏忽,可到了尾段再次出现“这虽是生活中一件小事,让我终生难忘”的文字,就很难解释了。况且此处还存在一个问题,文中你提了三件事,那在这里到底是指那一件让你难忘?看到这里,就不得不说笔者是在整体构思的时候,在基调处,就出现了偏差。以至于出现了“文”不对“题”的错误。一己之言,不周见谅,我期待着与雪蝉及朋友们更多的交流。
  
分享:
责任编辑:1351
网友评论只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用户名:密码:
本文共有 篇评论